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与司法救济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建志 谷丹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3-33,共11页
我国抵押权预告登记不具有优先受偿效力和顺位效力,而是赋予其绝对限制的保全效力,那么以仅有的保全效力如何对各方当事人提供合理恰当的司法救济就是司法实务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将在梳理抵押权预告登记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和法律风险... 我国抵押权预告登记不具有优先受偿效力和顺位效力,而是赋予其绝对限制的保全效力,那么以仅有的保全效力如何对各方当事人提供合理恰当的司法救济就是司法实务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将在梳理抵押权预告登记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和法律风险的基础上,探讨商品房抵押权本登记无法办理时、商品房物权变动或被租赁时以及诉讼或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适用与司法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房 抵押权 预告登记 法律效力
下载PDF
违法发放贷款罪共犯形态研究——基于裁判文书大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姜金良 《法治论坛》 2019年第4期274-286,共13页
通过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大数据样本分析发现,违法发放贷款罪中主观方面存在争议,与单位犯罪的界限模糊,在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与骗取贷款行为存在对合犯情形下以及向自己违法发放贷款等对合对象重合情形下,司法实践的定性也不统一。违法发... 通过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大数据样本分析发现,违法发放贷款罪中主观方面存在争议,与单位犯罪的界限模糊,在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与骗取贷款行为存在对合犯情形下以及向自己违法发放贷款等对合对象重合情形下,司法实践的定性也不统一。违法发放贷款罪并非复合罪过犯罪,而是故意犯罪,造成的损害后果应作为内在客观处罚条件;按照对合犯处罚的界限,应以违法发放贷款人是否超越构成要件定型范围作为判断是否与贷款者构成共犯的标准;违法发放贷款人的违规审批行为不属于被害人承诺,不构成贷款者免责的事由,应以合规性作为判断标准;在存在犯罪分工的复杂共犯情形下,可根据犯罪分工、第三者参与等情形具体认定。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向自己发放贷款的,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与其他犯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发放贷款罪 客观处罚条件 对合犯
原文传递
法益解释论下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司法适用——基于《刑法修正案(九)》以来裁判文书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金良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3-42,共10页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在司法适用中与多罪名纠缠,兜底条款内容泛化,对罪量要素认识不一致,犯罪竞合处理不明确。这根源于对该罪名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对法益界定不明,网络空间使得传统罪量因素认定方法失灵。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属于实质预备...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在司法适用中与多罪名纠缠,兜底条款内容泛化,对罪量要素认识不一致,犯罪竞合处理不明确。这根源于对该罪名性质认识不清,导致对法益界定不明,网络空间使得传统罪量因素认定方法失灵。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属于实质预备犯,不属于独立规定的违法犯罪类型,本质是对网络犯罪预备行为的单独量刑规则,对网络犯罪预备行为不再适用刑法总则预备犯的规定;超过预备行为的情形可能构成牵连犯、想象竞合犯情形下,应按照从一重处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益是网络犯罪预备行为对重大法益或者大量法益造成的特定危险。以法益作为解释该罪的指导原则,对利用网络信息发布一般违法信息的不应纳入本罪处理,防止兜底性行为扩张。对法益侵害要素应着重考虑违法犯罪信息的数量、传播面等罪量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法益 实质预备犯 量刑规则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DNA鉴定的效力审查及完善路径——基于100件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姜金良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88,共8页
通过对100件刑事裁判文书实证分析发现,在DNA鉴定司法适用中存在着对鉴定资料来源合法性审查不完全到位、鉴定机构以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为主、鉴定规范以内部规定为主无法进行程序性制裁、鉴定意见的表述方式上不尽统一等问题。因此在DNA... 通过对100件刑事裁判文书实证分析发现,在DNA鉴定司法适用中存在着对鉴定资料来源合法性审查不完全到位、鉴定机构以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为主、鉴定规范以内部规定为主无法进行程序性制裁、鉴定意见的表述方式上不尽统一等问题。因此在DNA鉴定证据能力的司法审查中,应注重审查鉴定资料证据链条保存完整性;在鉴定意见表达的规范性上,应以相似概率性方式表达;在证明力的判断上,DNA鉴定证明的内容属于自然性事实,不能直接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并需要对鉴定中出现的无关性或否定性事项进行排除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鉴定 证据能力 证明力
原文传递
绩效考评对刑事程序失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金良 江厚良 《法律和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212-229,共18页
司法绩效考评广泛存在且对刑事程序运行具有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检察业务绩效考评使得无罪判决率一降再降,却也导致以撤回公诉代替无罪判决成为刑事司法'潜规则'。审判绩效考评中为降低'改发率',形成了案件请示制度,使... 司法绩效考评广泛存在且对刑事程序运行具有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检察业务绩效考评使得无罪判决率一降再降,却也导致以撤回公诉代替无罪判决成为刑事司法'潜规则'。审判绩效考评中为降低'改发率',形成了案件请示制度,使'二审终审'异化'一审终审'。绩效考评导致刑事程序架构失衡、刑事程序异化和刑事程序倒流,造成了刑事程序失灵。绩效考评将裁判结果与法官、检察官个人利益相关联,扩大了公检法'流水作业'的负面作用,使'审级监督'异化为'审级领导',加剧了司法惯性。要避免绩效考评的负面影响,必须从摆脱对绩效考评的盲从、区别对待法院与检察院的考评制度、将考评的内容和对象转向外部以及剥离纠纷解决者的利益等方面改造绩效考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 程序失灵 程序倒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