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5例胃早癌脉管侵犯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克伟 鲍丽静 +3 位作者 蒋丰娟 林加湘 张鹏飞 孙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胃早癌脉管侵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5例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组与非侵犯... 目的探讨胃早癌脉管侵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5例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组与非侵犯组,分别为31例和34例。分析各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胃镜表现及病理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癌发生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灶>2 cm(OR=4.959,95%CI1.490~16.500)、合并溃疡(OR=3.667,95%CI 1.429~21.950)、Kit-67指数>30%(OR=9.601,95%CI2.530~36.373)、病理分化差(OR=6.440,95%CI1.822~22.760)及浸润深度T1b(tumour infiltration depth 1b,T1b)(OR=6.301,95%CI1.913~20.802)对胃早癌脉管侵犯有影响(P<0.05)。Kit-67指数>30%是脉管转移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脉管侵犯与多种因素有关,Kit-67指数对评估是否合并脉管侵犯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癌 ESD 病灶大小 合并溃疡 Kit-67 病理分化差 浸润深度
下载PDF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鲍丽静 蒋丰娟 +1 位作者 祁永军 刘克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6,5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0例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后出血,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0例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后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森林图。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血,无出血患者80例。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阿司匹林服药史、二甲双胍服药史、浸润程度、病变部位、手术时间、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癌胚抗原(CEA)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史、病灶个数、病变大小、创面处理方式、白蛋白(Alb)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病变大小≥2 cm、未使用止血夹处理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高水平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采用R3.6.2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80,95%CI:0.748~1.000)。结论有高血压病史、病变大小≥2 cm、未使用止血夹处理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上因素的存在可能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应在治疗中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出血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晨 田广玉 樊爱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07-408,410,共3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用GD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1 000 mg/m^2,静滴,d1、d8;顺铂(cisplatin,DDP)25 mg/m^2,静滴,d2-d4。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或2个周期以上...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用GD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1 000 mg/m^2,静滴,d1、d8;顺铂(cisplatin,DDP)25 mg/m^2,静滴,d2-d4。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或2个周期以上,治疗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并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7例。完成化疗2-8个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47例化疗总有效率为46.81%,肿瘤控制率82.9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其中Ⅲ-Ⅳ级者以中性粒细胞减少(38.29%)、血小板减少(21.28%)为主。其他毒副反应有便秘(25.53%)、骨痛(8.51%),均为Ⅰ-Ⅱ级。患者中位TTP为8.2个月,死亡18例,中位OS为19.1个月,1年生存率为73.1%,2年生存率为45.1%。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近期效果较好,毒性可耐受,是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后较好的救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疗效 不良反应 生存率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缪敏 祁永军 蔡培培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肺癌诊断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以12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比较肺癌患者Ⅰ~Ⅱ期和Ⅲ~Ⅳ期,以及未行手术治疗复发转移患者化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肺癌诊断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以12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比较肺癌患者Ⅰ~Ⅱ期和Ⅲ~Ⅳ期,以及未行手术治疗复发转移患者化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并以3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对照,比较其差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肺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化疗有效组(CR+PR)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化疗后SD或PD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水平与化疗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具有易操作、耗时短、结果可靠的优势,因此可作为肺癌诊断及疗效判断的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晨 樊爱娟 周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7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8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36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8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36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P> 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相当,均具备较高的临床干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干预 替吉奥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胃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进展期胃肠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晨 田广玉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肠癌的毒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72例老年进展期胃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XELOX方案,统计毒副反应情况及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 目的探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肠癌的毒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72例老年进展期胃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XELOX方案,统计毒副反应情况及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XELOX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肠癌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外周神经毒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受损、脱发等,多数为Ⅰ~Ⅱ度;近期疗效:CR 6例(8.33%)、PR 23例(31.94%)、SD 28例(38.89%)、PD 15例(20.83%),RR为40.28%(29/72);远期疗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6~48.8个月,中位OS为15.7个月。TTP(time to progress,TTP)为3.8~14.2个月,中位TTP为8.4个月,95%CI为(6.0~9.6)个月。其1、3、5年生存率为66.67%(48/72),27.78%(20/72),5.56%(5/72)。结论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肠癌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安全性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达 奥沙利铂 胃肠癌 毒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娟 王磊 乔建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1期34-37,4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者83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予XELOX方案治疗,研究组42例则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4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者83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予XELOX方案治疗,研究组42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缓解率及控制率分别为69.05%、85.7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1、4.474,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CA199、CA242水平分别为(11.05±1.02)μg/mL、(23.57±2.34)U/mL、(18.13±1.75)U/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5、15.425、17.524,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67.35±6.78)%、(50.85±5.12)%、(1.79±0.33),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25.42±2.4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6.529、3.368、6.436,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2.3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4.651,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XELOX方案治疗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且可降低患者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XELOX方案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在胃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蔡佩青 丁静 吴云姣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1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在胃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扬州市某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 目的分析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在胃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扬州市某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研究组实施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疼痛缓解效果、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及疼痛水平。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屈服、回避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面对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H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够改善胃癌疼痛患者的应对方式,提升其希望水平,减轻其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疼痛 赋能理论 自我护理管理 应对方式 希望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