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1
作者 郭亚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0期1567-1568,共2页
根据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面临疾病时的反应,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正确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 根据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面临疾病时的反应,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正确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心理护理 骨科
下载PDF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2
作者 陈刚 李立 +1 位作者 张敏 朱友森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髌下入路组与髌上入路组各21例。髌下入路组患者采用传统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而髌上入路组患者则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分析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髌下入路组与髌上入路组各21例。髌下入路组患者采用传统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而髌上入路组患者则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胫骨骨折临床治疗疗效、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吕斯霍尔姆Lysholm量表评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ROM)、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髌上入路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95.24%(20/21)高于髌下入路组66.67%(14/21),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2)与治疗前相较,两组Lysholm评分、ROM均升高,而VAS评分则降低,且髌上入路组患者Lysholm评分、ROM均高于髌下入路组,而VAS评分则低于髌下入路组,组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3)髌下入路组与髌上入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3/21)、4.76%(1/21),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方式相较,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更具优势,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感,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胫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江 马江川 +2 位作者 石铸 毛剑 王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评价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 目的评价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复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杭海峰 汤新兵 于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93-95,98,共4页
目的探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运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 目的探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运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采用传统操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比较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手术前后椎体楔变角度、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等情况。结果 2组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楔变角度恢复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相邻椎体再骨折、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夯实技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高粘度 夯实技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华 陈刚 +1 位作者 李立 陈江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4667-466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手术7例,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14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记录...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手术7例,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14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记录三组的手术及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胫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指标。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6个月,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在手术及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优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在临床胫骨功能恢复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出现方面,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及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胫骨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情况发生少的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粉碎骨折 外固定 内固定 解剖钢板 经皮锁定钢板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髓内钉与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史海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24-2729,共6页
背景: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可采取保守治疗,但针对粉碎性骨折等病情较严重者必须采用手术治疗。髓内钉和解剖钢板是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当前针对股骨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对比分析髓内钉和解剖... 背景: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可采取保守治疗,但针对粉碎性骨折等病情较严重者必须采用手术治疗。髓内钉和解剖钢板是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当前针对股骨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对比分析髓内钉和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预后及骨折稳定性。方法:对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均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并行相应内固定治疗。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骨折稳定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髓内钉组的手术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均少于钢板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良率均较高,髓内钉组的优良率虽稍高于钢板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35%,P<0.05)。和髓内钉组相比,钢板组患者固定效果不佳或固定物出现断裂的现象较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内固定后骨折稳定性较差。提示髓内钉及解剖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髓内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患者与植入物的相容性和骨折稳定性更佳,对于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骨钉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有限切开联合Pfannenstiel窗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杭海峰 马龙驹 +3 位作者 于健 史海山 翁海忠 汤新兵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联合Pfannenstiel窗手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经有限切开联合Pfannenstiel窗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20例,行切开复位重建板螺钉内固定术,男13例,女7例;年龄22~66岁,平...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联合Pfannenstiel窗手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经有限切开联合Pfannenstiel窗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20例,行切开复位重建板螺钉内固定术,男13例,女7例;年龄22~66岁,平均4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术后骨盆X线片影像资料,采用Matta评价标准进行评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髂腹部切口长度6~10 cm,Pfannenstiel窗长度3~5 cm,手术时间平均(110±20)min,术中失血100~500 m L。术后X线片显示骨盆骨折复位满意。20例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8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5%。以Majeed标准评定:优6例,良10例,一般4例,优良率80%。结论经有限切开联合Pfannenstiel窗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切开 Pfannenstiel窗 骨盆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微创
下载PDF
分步体位复位合并低剂量骨水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江川 石铸 +2 位作者 陈江 毛剑 王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5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分步体位复位后低剂量骨水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步体位复位后行低剂量骨水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分步体位复位后低剂量骨水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步体位复位后行低剂量骨水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骨水泥用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两组,每组各23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术后患者VAS评分、Cobb角、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分步体位复位联合低剂量骨水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体位复位 小剂量骨水泥 经皮球囊扩张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骨折
下载PDF
膝后侧倒“L”形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 被引量:3
9
作者 叶俊星 马龙驹 +3 位作者 翁海忠 史海山 杭海峰 徐又佳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9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膝后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后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36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61岁,平均45.6岁。结果随访6个... 目的探讨膝后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后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36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61岁,平均45.6岁。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8年。全部病例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18分,平均17.4分。骨折愈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77~98分,平均89.4分。术后3年,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0°~135°。结论采用倒"L"形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华 陈刚 +1 位作者 李立 陈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4期2089-209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0月(平均11.6月),多枚针及空心钉固定患者5例均骨愈合,但有2枚针滑出;股骨近端解...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0月(平均11.6月),多枚针及空心钉固定患者5例均骨愈合,但有2枚针滑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1例出现松质骨螺钉松动退出;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患者,1例出现钉头移出股骨头上方,1例出现侧钢板螺钉断裂,严重髋内翻畸形1例;Gamma钉内固定患者,1例出现股骨干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患者11例均骨愈合,尚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例术后效果皆满意。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方法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刚 周华 +5 位作者 李立 朱友森 张敏 陈江 石铸 马江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5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FNA)和对照组(DHS),各40例。对比两组...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FNA)和对照组(DHS),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隐性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负重时间、卧床时间和术后髋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畸形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和Harri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优于DHS,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DHS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 不稳定骨折 高龄
下载PDF
钢板切迹对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单节段和双节段融合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健 李新锋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单节段和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钢板切迹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影响。方法构建完整的C;-T;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单节段和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钢板切迹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影响。方法构建完整的C;-T;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正常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使用零切迹或传统钢板融合系统的四种ACDF手术模型。记录并比较融合节段上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参数变化,包括活动度、终板和椎间盘内的应力、关节突关节的负荷等。结果单节段融合术后,传统钢板模型的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参数比零切迹融合系统模型略增加;双节段融合固定后,两种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差值改变明显。在屈伸运动中,邻近节段两种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差异性最大。结论钢板切迹会影响ACDF术后ASD发生,双节段的影响较单节段更明显,零切迹融合系统可能有助于预防AS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邻近节段退变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解剖型钢板、锁定钢板治疗移位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海山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移位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解剖型钢板内治疗,观察组进行锁定钢板内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移位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解剖型钢板内治疗,观察组进行锁定钢板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10%,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7.18%,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5)。结论对于移位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型钢板 锁定钢板 疗效
下载PDF
加长型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杭海峰 汤新兵 马龙驹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粗隆下骨折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医师对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13年3月—2016年8月扬州市... 目的:通过比较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粗隆下骨折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医师对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13年3月—2016年8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经牵引床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粗隆下骨折56例,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两组间的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给予输血方面,加长型PFNA组少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方面,加长型PFNA组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型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型PFN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对于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优先选择加长型PFNA,运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感触辅助复位的髓内固定技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同时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下骨折 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微创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8例患者接受髓外固定疗法,B组33例患者接受髓内固定疗法,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8例患者接受髓外固定疗法,B组33例患者接受髓内固定疗法,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就诊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髓外固定患者中未见并发症,髓内固定患者中有10例(30.3%)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都比较好,差异不显著,但髓外固定疗法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外固定 髓内固定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桡骨远段骨折79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华 陈刚 +1 位作者 李立 张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951-9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79例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5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3例及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41例,记录3组的桡...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79例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5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3例及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41例,记录3组的桡骨治疗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指标。结果 7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8月,平均10.6月,外固定支架固定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在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组。结论对适当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改善了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石膏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
下载PDF
逆行和顺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中段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文文 陈昊 +4 位作者 李立 陈刚 张敏 李克 朱友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87-91,共5页
目的 观察逆行股骨髓内钉和顺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取股骨干中段骨折患者7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主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逆行组36例和顺行组40例。比较2组围术期、随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髓内... 目的 观察逆行股骨髓内钉和顺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取股骨干中段骨折患者7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主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逆行组36例和顺行组40例。比较2组围术期、随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髓内钉直径、透视次数、骨折两端螺钉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组手术时间短于顺行组,而出血量多于顺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Lysholm评分、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组膝关节屈曲度为(130.22±4.31)°,优于逆行组的(126.58±8.41)°,逆行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发生率(19.4%)高于顺行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和顺行髓内钉治疗股骨干中段骨折均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逆行置钉无需牵引床,相对便捷,但逆行钉固定后膝关节并发症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髓内固定 逆行髓内钉 顺行髓内钉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3种疗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志余 张波 孙印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闭合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另外2组,切开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手法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89%、77.78%、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持续有效地维持骨折端稳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固定 再移位
下载PDF
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星星 蒋秋萍 高晓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5、10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八个方面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优质护理 疼痛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敏 孙钰 +2 位作者 李立 陈刚 朱友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63例... 目的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假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非骨水泥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量(Hb)、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前后Hb、输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髋关节功能早期改善快等优点,能够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改良HARDINGE入路 骨水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