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流感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静 王寅 +7 位作者 董玉颖 李晓君 张秀玲 黄瑶 卞宇旬 许蓉蓉 任薇 袁粉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扬州市流感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扬州市2012-2021年流感监测资料及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1年,扬州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438072例,占门急诊病例比率(ILI%)为6.69%;0~4岁组和5~14岁... 目的分析扬州市流感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扬州市2012-2021年流感监测资料及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1年,扬州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438072例,占门急诊病例比率(ILI%)为6.69%;0~4岁组和5~14岁组在ILI中所占构成比最大。采用ILI%×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率作为流感活动强度指标,结果显示流感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2012-2013、2020-2021年呈低流行状态,2014-2019年(尤其是2019年)出现流行高峰;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61%。病原型别以季节性H3N2型为最多,其后依次为乙型Victoria流感、新甲型H1N1流感、乙型Yamagata流感。上述结果与流感暴发疫情一致。结论扬州市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各病原型别交替流行,每个流行周期(2~4年)有2~3种型别为优势株。疾制部门应重点关注婴幼儿、儿童群体,加强学校疫情防控指导力度,继续强化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哨点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特征 流感样病例 流感活动强度
下载PDF
2021年江苏省某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疫情中疑似采样点继发感染情况及采样策略评价
2
作者 张楠 沈雅 +4 位作者 金广杰 王寅 李建军 胡建利 朱凤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疑似采样活动引发的新冠病毒继发感染等相关问题。方法 2021年7-8月江苏省某市暴发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本土疫情,以此期间江苏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检测信息为依据,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疑似采样活动引发的新冠病毒继发感染等相关问题。方法 2021年7-8月江苏省某市暴发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本土疫情,以此期间江苏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检测信息为依据,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实验室基因测序结果等,筛选出疑似因采样活动引发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继发病例单次暴露与关联病例发病/首次检测阳性的时间间隔,评估不同采样模式发生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结果 共有8个采样点疑似发生新冠病毒继发感染,涉及病例42例,其中L村开展的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活动涉及32例病例。42例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25例有明确感染来源并属于单次暴露感染,分别在与关联病例发病前3、7 d,关联病例首次检测阳性前0、1、3、4 d,以及首次检测阳性后1 d发生单次暴露,其中在关联病例首次检测阳性后1 d发生单次暴露的继发感染病例较多,占64.0%(16/25)。不同采样模式发生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为:大规模人群集中采样>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的采样>入户采样。结论 大规模人群集中采样发生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较大,其引起后续疫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较大,选择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的采样和入户采样的模式较优,但做好采样现场秩序维护和个人防护仍是避免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继发感染 传染性 采样策略
下载PDF
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唐卫明 闫红静 +8 位作者 刘晓燕 汪娜 张敏 赵秀萍 张军 李雷 还锡萍 羊海涛 赵金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病例为江苏省2008年5—7月在南京、苏州、扬州市同时开展的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调查中发现的所有HIV感染者,对照为按照地区的入组时间进行... 目的探讨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病例为江苏省2008年5—7月在南京、苏州、扬州市同时开展的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调查中发现的所有HIV感染者,对照为按照地区的入组时间进行1:4匹配的非感染者。调查问卷以2008年国家男男性行为人群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问卷为核心并根据当地情况增加一些变量;采用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中共发现62例阳性感染者,对照组匹配248名非感染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从未使用安全套、梅毒、性病相关症状及无保护性肛交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56(95%CI:1.82~16.96)、2.19(95%CI:1.18~4.05)、2.50(95%CI:1.13~5.50)和3.13(95%CI:1.64~5.98);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及性角色为0是感染HIV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分别为0.47(95%CI:0.22~0.998)和0.67(95%CI:0.23~1.97)。多因素分析显示患梅毒、无保护性肛交、首次性行为年龄大是感染HIV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8(95%CI:1.05~4.94)、4,16(95%CI:1.63~10.66)、1.11(95%CI:1.04~1.18);而双性恋为感染HIV的保护性因素(OR=0.41,95%CI:0.18~0.97)。结论梅毒、无保护性肛交、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年龄较大等因素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性取向为双性是感染HIV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感染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董玉颖 王艳 +5 位作者 黄瑶 周乐 夏候鹏 许纯 田婧棽 李秋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对扬州市报告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COVID-19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进行随访,连续5周采集咽拭子并进行核酸检测,收集基本资料,用生存分析法对数据进... 目的对扬州市报告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COVID-19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进行随访,连续5周采集咽拭子并进行核酸检测,收集基本资料,用生存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发病后1~2d、3~4d、5~7d的病毒阳性率为100%、100%、66.67%。所有病例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16.32d,其中普通型为18.50d,轻型为13.70d,对二者的阳性率进行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类型(OR=0.19,95%CI:0.06~0.61)、发病-就诊时间(OR=0.70,95%CI:0.55~0.88)对病例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有影响。结论确诊病例发病后1周内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高,轻型的核酸检测较普通型病例阳性时间短,及时就诊使用药物后可能会缩短病例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扬州市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越胜 张军 +1 位作者 黄瑶 姜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分析扬州市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nPCR)法筛选人抗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 目的分析扬州市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nPCR)法筛选人抗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阳性血清和猪肝组织样品,套式RT-PCR扩增HEV RNA ORF2片段基因并测序,DNA Star MegAlign比对核苷酸构建距离矩阵和系统发生树。结果筛查并扩增6株基因4型HEV病毒,核苷酸同源性89.9%~99.3%,与基因4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85.8%~94.6%,与其他基因型的同源性为79.1%~89.2%,遗传进化显示扬州市6株病毒分在3个基因亚型分支上,与基因2型和3型的遗传距离大于基因1型。结论扬州地区人源和猪源HEV同源性高,HE的传染源是猪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属 基因型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婧棽 董玉颖 +3 位作者 许纯 王寅 张军 何日 《预防医学》 2020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特征,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扬州市报告的2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特征,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扬州市报告的2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性别、年龄、职业、首次发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排查密切接触者,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核酸,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三间分布和暴露史等流行特征。结果扬州市报告的2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临床分型为普通型12例,占52.17%;轻型10例,占43.48%;重型1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17例占73.91%;所有病例胸部CT均显示肺部有磨玻璃影。男性10例,女性13例,男女比为0.77∶1,40~59岁14例,占60.87%;职业以工人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各4例占17.39%。病例发病高峰为1月23日—29日,分布在江都区、宝应县、邗江区和广陵区4个地区。发病前14 d有武汉市旅居史14例,有本地COVID-19确诊病例接触史6例,有武汉市归来人员接触史2例,有太原市旅居史1例。2例病例肛拭子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结论扬州市23例COVID-19确诊病例症状较轻,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均存在肺部影像学改变;病例年龄集中在40岁及以上,多数为输入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扬州市2008-2010年痢疾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寅 张军 《现代医学》 2011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分析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分类,为掌握痢疾疫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并提出痢疾诊断标准修改的建议。方法:根据中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病例和扬州市2008-2010年疫情数据,采用Excel数据库绘制流行病学曲线,并对各年龄... 目的:分析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分类,为掌握痢疾疫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并提出痢疾诊断标准修改的建议。方法:根据中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病例和扬州市2008-2010年疫情数据,采用Excel数据库绘制流行病学曲线,并对各年龄组实验室诊断率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扬州市痢疾发病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的夏秋季节为痢疾发病高峰;高邮地区痢疾发病率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县(市、区),达27.91/10万,宝应县最低,为1.02/10万;婴幼儿组罹患率高,<1岁组占14.8%,1~3岁组占20.87%。结论:2008-2010年,扬州市痢疾病例婴幼儿组罹患率高,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痢疾实验室诊断标准定义范围过宽所致。除加强痢疾防治知识的卫生宣传和对婴幼儿看护人的健康教育外,建议修订痢疾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自然感染病例和免疫突破病例及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特异性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金来润 李楚楚 +13 位作者 陈聪 王寅 王艳 何敏 丁松宁 魏明伟 田华 孔筱筱 董晨 周璐 彭杰夫 汪志国 朱凤才 朱立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4-1837,共4页
选取2021年8—9月南京和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冠肺炎病例和免疫突破病例,以及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605例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病例、589名免疫突破病例和690例新冠灭活疫苗免疫者... 选取2021年8—9月南京和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冠肺炎病例和免疫突破病例,以及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605例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病例、589名免疫突破病例和690例新冠灭活疫苗免疫者。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病例年龄为19~91岁,年龄M为66岁;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1~7周的M(Q1,Q3)依次为0.19(0.06~1.31)、3.70(0.76~69.48)、15.31(2.59~82.16)、4.41(0.99~31.74)、2.31(0.75~13.83)、2.28(0.68~9.94)、2.80(1.00~9.53)。免疫突破病例年龄为18~76岁,年龄M为45岁;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1~7周M(Q1,Q3)依次为1.93(0.34~26.67)、38.87(7.90~121.0)、75.09(11.85~123.70)、21.97(5.20~95.58)、13.97(3.47~46.82)、9.56(2.48~33.38)、4.38(1.87~11.00)。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者年龄为18~87岁,年龄M为47岁;IgG抗体M(Q1,Q3)在疫苗接种后第1~8个月依次为16.22(15.84~33.42)、5.35(2.96~13.23)、3.30(2.18~6.18)、3.14(1.16~5.70)、2.77(1.50~4.52)、2.72(1.76~4.36)、2.01(1.27~3.51)、1.94(1.35~3.09)。结果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自然感染病例IgG抗体水平在新冠病毒自然感染后2周内逐渐上升,3~7周后逐渐下降;免疫突破病例IgG抗体在突破感染后2周内快速上升,3~7周后逐渐下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IgG抗体水平在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快速下降,3个月后缓慢下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疫苗 免疫突破病例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续发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庆香 许可 +10 位作者 戴启刚 黄昊頔 胡建利 邹鑫 陈立凌 魏叶 李海朋 甄茜 蔡伟 王寅 鲍倡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0-1557,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续发率(SAR)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4月江苏省本土社会面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纳入328例社会面原发病例和40 146名密切接触者,并将密切接触者中7 d集...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续发率(SAR)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4月江苏省本土社会面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纳入328例社会面原发病例和40 146名密切接触者,并将密切接触者中7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阳性者定义为续发病例。收集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R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名原发病例共报告续发病例1 285例,SAR为3.2%(95%CI:3.0%~3.4%)。328例原发病例中,男性占61.9%(203例),年龄M(Q1,Q3)为38.5(27,51)岁;1 285例续发病例中,男性占59.1%(759例),年龄M(Q1,Q3)为34(17,52)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例为男性(OR=1.632,95%CI:1.418~1.877)、年龄20岁以下(OR=1.766,95%CI:1.506~2.072)和60岁及以上(OR=1.869,95%CI:1.476~2.365)、感染BA.2毒株分支(OR=2.906,95%CI:2.388~3.537)、病例分型是确诊普通型(OR=2.572,95%CI:2.036~3.249)和确诊轻型(OR=1.717,95%CI:1.486~1.985)的SAR风险更高;密切接触者年龄在20岁以下(OR=2.604,95%CI:2.250~3.015)和60岁及以上(OR=1.287,95%CI:1.052~1.573)、接触方式为同住接触(OR=27.854,95%CI:23.470~33.057)的SAR风险更高。结论 Omicron变异株原发病例性别、年龄、感染毒株分支、病例分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和接触方式是SAR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续发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