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贵庆 丁岩冰 +5 位作者 吴健 余金玲 邓彬 姚光怀 王远志 关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47-85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NUGIB)病因构成、内镜下表现,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已确诊因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 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NUGIB)病因构成、内镜下表现,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已确诊因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首次入院且资料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共计858例。出院后随访30 d,并将死亡或出院后30 d为临床研究终点,回顾性分析ANVUGIB临床特征。结果 (1)老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急性胃黏膜病变占老年组发病病因首位,而青、中年组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首位。(2)出血后行急诊胃镜(≤48 h)检查内镜下有出血征象明显多于>48 h的胃镜检查。(3)女性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率明显高于男性,复合性溃疡比率较男性高,男性在胃溃疡、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食管癌和Mallory-Wiess综合征比率高于女性。(4)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6.8%、0、1.9%),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高于青、中年组(9.3%、4.4%、4.9%)。结论 ANVUGIB以高龄男性多见,青、中年组发病病因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首位,老年组发病病因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首位。ANVUGIB老年患者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高于青、中年组,急诊胃镜有助于ANVUGIB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分析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华圣 翟范 +3 位作者 褚云飞 徐芳 许爱华 贾玲昌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观察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口服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 ,观察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对于单用该制剂治疗的 3 2... 目的 观察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口服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 ,观察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对于单用该制剂治疗的 3 2例胃癌患者 ,用电子胃镜观察用药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 ,计算肿瘤的客观缓解率 ,并进行生存期的随访。对于结合放疗的患者观察其血象的变化。结果 该制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显著提高患者的卡氏评分。在单用该制剂治疗的3 2例胃癌患者中 ,完全缓解 2例 (6.3 % )、部分缓解 2 2例 (68.8% )、稳定 5例 (15.6% ) ,且生存期显著延长。该制剂还能改善放疗引起的患者造血功能的抑制和体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 中晚期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支杰华 丁岩冰 +3 位作者 吴健 邓彬 吴大成 王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167 min,平均(71.0±22.6)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1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
下载PDF
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28例胃镜检查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邓彬 丁岩冰 +4 位作者 严志刚 吴健 肖炜明 包云 杨建国 《胃肠病学》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背景: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SC)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目前缺乏对其内镜特点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极易漏诊,延误治疗。目的:分析上消化道SC的胃镜和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内镜下可疑病灶采用染色、放大观察,多点取材病理检查,... 背景: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SC)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目前缺乏对其内镜特点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极易漏诊,延误治疗。目的:分析上消化道SC的胃镜和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内镜下可疑病灶采用染色、放大观察,多点取材病理检查,对管腔狭窄者应用超细胃镜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3183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共中检出上消化道SC28例,占0.9%。其中年龄>40岁且有腹痛、饱胀、烧心、吞咽不畅等非特异性症状者19例(67.9%);有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贫血等报警症状者3例(10.7%);有上消化道肿瘤高危因素者5例(17.9%)。结论:可疑人群的色素放大内镜、超细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S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肿瘤 多原发癌 胃镜检查
下载PDF
三腔喂养管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远志 严志刚 +1 位作者 吴大成 丁岩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作用。方法23例入选的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并在术后6 h行肠内营养。观察置管耐受性及腹部体征,并记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并...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作用。方法23例入选的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并在术后6 h行肠内营养。观察置管耐受性及腹部体征,并记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并发症和处置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够耐受三腔喂养管的置入及治疗,且无腹部不适反应;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现出血,其中1例行内镜下紧急止血,其余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穿孔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愈合。结论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应用有早期发现术后出血,治疗术后穿孔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复杂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三腔喂养管
下载PDF
扬州地区408例肝硬化病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严明权 王玉欣 +1 位作者 丁岩冰 路国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408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167例(40.9%),血吸虫性肝硬化56例(13.7%),酒精性肝硬化55例(13.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408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167例(40.9%),血吸虫性肝硬化56例(13.7%),酒精性肝硬化55例(13.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50例(12.3%),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所致肝硬化25例(6.1%),血吸虫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所致肝硬化21例(5.1%),隐源性肝硬化24例(5.9%),其他10例(2.5%)。7年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人数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人数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混合因素所致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43.5%vs 22.3%,P<0.05)。结论扬州地区肝硬化病因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而酒精性肝硬化呈上升趋势。混合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病情较单病因肝硬化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因学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光怀 丁岩冰 +1 位作者 支杰华 吴大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间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5例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特征及治疗。结果 4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病灶直径0.5~2.0cm不等。...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间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5例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特征及治疗。结果 4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贲门,病灶直径0.5~2.0cm不等。超声内镜提示肿物位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呈低回声。2例病灶均行黏膜切除术(EMR)治疗,3例病灶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病变切除完整,术中有1例发生出血,行热活检钳紧急反复止血后未再出血,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呈巢状或条索状,细胞核小,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间仅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免疫组化本组5例肿瘤细胞S-100均弥漫强(+),NSE(+),CD68(+),SMA、CK和CD117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上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少见,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27
8
作者 朱承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86例急性上消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通过护理干预,痊愈157例,好转22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常见,加强临床护理,预防各种...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86例急性上消道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通过护理干预,痊愈157例,好转22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常见,加强临床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将大大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26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严志刚 邓彬 +5 位作者 丁岩冰 陈海燕 肖炜明 吴健 包云 杨建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5141-5142,共2页
目的:分析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内镜下可疑病灶采用染色、放大观察,多点取材病理检查,对于管腔狭窄者,应用超细胃镜检查。结果:3112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检出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26例,占上... 目的:分析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内镜下可疑病灶采用染色、放大观察,多点取材病理检查,对于管腔狭窄者,应用超细胃镜检查。结果:3112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检出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26例,占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85%,并发现早期胃癌病灶3处。结论:色素放大内镜、超细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肿瘤 多原发性/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诊断 早期诊断 人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灶56例疗效分析
10
作者 吴大成 丁岩冰 +5 位作者 邓彬 陈姚生 孙建宏 眭伟 陈海燕 赵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病灶病例患者为入选对象,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评估,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病灶病例患者为入选对象,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评估,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2008年12月~2009年6月我院共实施ESD手术56例进入观察,切除标本平均直径(2.56±0.69)cm,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0.24±28.35)min;手术完整剥离成功率94.6%,术中穿孔发生率5.4%,迟发性穿孔率3.6%。1例发生迟发型出血,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率92.9%,随访患者中6个月内切面愈合率91.3%,12个月内切面愈合率达100%。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病变局部的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病灶 随访
下载PDF
扬州地区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1366例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子山 丁岩冰 +7 位作者 邓彬 姚光怀 严明权 王远志 吴大成 支杰华 王梅 李贵庆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影响疾病或手术后临床结局的风险。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特点,制订符合个体化原则的营养支持方案。国内外文献曾推荐多种营养筛查工具来判断患...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影响疾病或手术后临床结局的风险。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特点,制订符合个体化原则的营养支持方案。国内外文献曾推荐多种营养筛查工具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不足) 消化内科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玉欣 路国涛 +5 位作者 肖炜明 吴健 陈姚生 薛艳 陈海燕 丁岩冰 《胃肠病学》 2014年第4期229-232,共4页
背景: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为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MS的重要组分.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 2012年8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7例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癌患者作为... 背景: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为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MS的重要组分.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 2012年8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7例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病变组,选取同期335例无结直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结直肠病变特性等,分析血脂水平与结直肠病变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病变组血清TC、TG、L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直肠病变组中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异常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腺瘤、进展期腺瘤的发生相关,血清TG、H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P<0.05);血清TC、TG、H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部位相关(P<0.05);血清HDL-C、L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大小相关(P<0.05);血清HDL-C、LDL-C水平异常与结直肠腺瘤组织分型相关(P<0.05).结论:血脂水平异常可能影响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息肉 腺瘤 血脂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30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丁岩冰 路国涛 +4 位作者 蓝宇 肖炜明 阴英 王玉欣 乔阿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01/2012-09月住院诊治的HL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选择10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 目的:总结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01/2012-09月住院诊治的HL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选择10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共102例患者130次发生HLAP,占全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17.4%.重症患者占23.1%.HLAP患者发病年龄、血清淀粉酶>3倍正常值比例均低于均高于ABP患者(P<0.05),而糖尿病、脂肪肝、既往AP发作史比例均高于ABP组(P<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1.30mmol/L的HLAP患者血清淀粉酶>3倍正常值比例低于TG值5.65-11.30mmol/L的患者(23.4%vs41.5%,P<0.05),而重症HLAP比例、住院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LAP患者发病年龄低、男性多见,多有代谢综合症表现,具有显著的复发性趋势,血清淀粉酶增高不明显,TG水平与临床严重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不同途径注入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邓彬 丁岩冰 +3 位作者 严志刚 王远志 吴健 肖炜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鼻空肠管不同途径给予大黄治疗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SAP患者43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b=23).在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胃管注入大黄,B组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观察患者住院7、14 d时APACHE-Ⅱ评分...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鼻空肠管不同途径给予大黄治疗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SAP患者43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b=23).在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胃管注入大黄,B组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观察患者住院7、14 d时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以及CRP及血淀粉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时B组APACHE-Ⅱ评分较A组有明显降低(3.76±2.82 vs 4.58±2.07,P<0.05),Balthazar CT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14 d时A组与B组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B组CRP及肠功能恢复时间较A组有明显缩短(8.3±1.7 vs 9.1±3.6,P<0.05:6.2±2.9 vs 8.5±2.3.P<0.01).结论:鼻空肠管途径应用大黄能更有效的地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全身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黄 鼻空肠管 胃管
下载PDF
同步或序贯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健 丁岩冰 +5 位作者 邓彬 鞠泽生 李强 孙建宏 马建明 王远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或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为同步手... 目的探讨同步或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为同步手术组42例(LC联合术中EST)和序贯手术组43例(LC联合术前EST),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115.3±64.8)min vs.(107.8±57.9)min,t=0.563,P=0.575]。与序贯手术组比较,同步手术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4%(1/42)vs.18.6%(8/43),χ2=5.907,P=0.01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9±1.7)d vs.(7.8±2.4)d,t=-4.203,P=0.000]。结论同步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选择性应用腹腔镜内镜会合或逆行胆管插管方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64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远志 丁岩冰 +2 位作者 吴健 邓彬 肖炜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3545-354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C组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C组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患者症状、体征、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其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对比其总住院费用、平均每天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在症状、体症、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A组(P<0.05).C组在CRP及白细胞数恢复时间上更是优于B组,但平均每天住院费用三组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肠屏障保护剂 重症胰腺炎 鼻空肠管
下载PDF
三腔喂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远志 丁岩冰 +3 位作者 肖炜明 邓彬 吴健 严志刚 《胃肠病学》 2008年第7期437-439,共3页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管和螺旋型鼻空肠管,治疗组置入三腔喂养管。两组均予胃肠减压并在入院后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以及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AP的治疗过程中,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置管成功率高、耐受性好、胃液引流量大等优点,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喂养管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减压 肠道营养
下载PDF
两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雪峰 王玉欣 +1 位作者 路国涛 丁岩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对比。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23)、实验组B组(n=...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对比。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23)、实验组B组(n=23)。A组:检查前1天下午及检查当日早晨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B组:只需检查当日早晨口服PEG。两组均常规服用祛泡剂复方阿嗪米特。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耐受性。结果 A组肠道准备优良率为87.0%,B组为8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恶心的比例为43.5%(B组为30.4%)、呕吐占43.5%(B组为34.8%)、腹胀占65.2%(B组为60.9%)、腹痛占56.5%(B组为43.5%),B组不适反应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慢性便秘史的患者,检查当日行肠道准备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胶囊内镜 肠道准备 临床效果 耐受
下载PDF
成年患者食管异物临床特点分析256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路国涛 王玉欣 +3 位作者 梁钰 丁岩冰 肖炜明 李玉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2818-2821,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异物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01/2012-01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食管异物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资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56例患者,食管异物以食源性异物为主(95.7%),常见临床症状为异物梗阻感、...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异物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01/2012-01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食管异物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资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56例患者,食管异物以食源性异物为主(95.7%),常见临床症状为异物梗阻感、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老年患者(≥65岁)伴有食管基础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18-65岁患者(27.6%、14.8%,P<0.05).有食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异物以食糜为主(65.3%).而无食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异物以鱼骨、鸡骨等骨头为主(68.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52例患者(98.4%)经内镜下治疗成功.结论:食管异物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老年患者和/或有食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内镜下治疗食管异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临床特点 成人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手术室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病变102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丁岩冰 孙建宏 +4 位作者 陈姚生 邓彬 眭伟 陈海燕 赵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267-3270,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在手术室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08-03/2010-05共102例病例患者,内镜检查发现的胃肠道病灶患者作为入选对象,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 目的:初步评价在手术室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08-03/2010-05共102例病例患者,内镜检查发现的胃肠道病灶患者作为入选对象,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评估,手术室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液体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切除标本最大直径平均2.72cm±0.81cm;术中平均黏膜下注射量为35.5mL±14.05mL;手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65.91min±25.49min;手术完整剥离成功率95.1%,穿孔发生率2.9%,其中1例穿孔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发生迟发型出血,行手术治疗.结论:手术室内行ESD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有效地规避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外科手术 手术室 胃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