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刁叶秋 姜润涵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480-481,共2页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以期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为本地区大规模的调查作有益补充。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的96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 966例...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以期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为本地区大规模的调查作有益补充。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的96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 966例患儿中,203例至少检出1种病毒,检出率为21.0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07例(52.71%),流感病毒A(Flu A)22例(10.84%),流感病毒B(Flu B)13例(6.40%),副流感Ⅰ(PIVⅠ)7例(3.45%),副流感Ⅱ(PIVⅡ)2例(0.99%),副流感Ⅲ(PIVⅢ)39例(19.21%),腺病毒(ADV)13例(6.40%),显示RSV是扬州地区最常见的病毒且发病集中在秋、冬季。结论 DFA可为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快速、方便、准确的作用,有助于呼吸道病毒的监控,防止扩散,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直接免疫荧光 早期诊断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玲 王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1期2381-2382,共2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与过敏性疾病(慢性腹泻、湿疹及过敏性哮喘)的关系,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采用ELISA检测1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与过敏性疾病(慢性腹泻、湿疹及过敏性哮喘)的关系,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采用ELISA检测1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3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39.4%)、西红柿(36.4%)、虾(30.3%)、蟹(28.8%)、牛奶(28.0%)、蛋清∕蛋黄(26.5%)、牛肉(23.5%)、鸡肉(17.4%)、鳕鱼(13.6%)、蘑菇(7.6%)、猪肉(5.3%)、玉米(3.0%)、大米(1.5%)及小麦(1.5%)。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某些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筛查过敏原的一个有效检查手段,并且可以据此指导患者的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IGG抗体 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抗-HCV CLIA检测S/CO值与确证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正芳 张素华 解松刚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S/CO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用CLIA检测抗-HCV 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0.9~12之间的标本124例,S/CO值〉12.0的标本25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S/CO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用CLIA检测抗-HCV 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0.9~12之间的标本124例,S/CO值〉12.0的标本25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最终确认。结果抗-HCV S/CO值在0.9~1.0之间的共20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0例,阴性的15例(占75%),不确定的5(占15%)例;1.1~5.0之间的共92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5例(5.4%),阴性的65例(占70.7%),不确定的22(占23.9%)例;5.1~12.0之间的共12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3例(25%),阴性的5例(占41.7%),不确定的4(占33.3%)例。S/CO值〉12.0时,25例标本中RIBA法确证阳性的20例(80%),阴性的2例(占8%),不确定的3(占12%)例。 CLIA法检测HCV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6.53%。结论抗HCV用CLIA法检测 S/CO值时,RIBA确证的阳性率随着S/CO值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对CLIA法结果S/CO偏低的样本应慎重,综合分析,合理解释,不确定病例随访,必要时用RIBA法进一步验证,避免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抗体 丙型 化学发光测定法 重组免疫印迹实验 诊断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素华 薛小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2838-2839,2841,共3页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SLE患者184例(SLE组),其他风湿病组162例,对照组98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SLE患者184例(SLE组),其他风湿病组162例,对照组98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3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为73.9%,其他风湿病组为8.6%,对照组全部为阴性;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90.67%,其敏感度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明显高于ANA(P<0.05)。ANuA、抗ds-DNA和抗S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91.3%。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A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6.7%、75.0%、80.8%。活动期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ANuA在活动期的阳性率(90.0%)高于抗ds-DNA(61.3%)。SLE肾脏受累患者体内的AN-uA、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肾脏非受累者(P<0.05)。结论测定ANuA对于提高SLE的诊断率、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抗核 核小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比较与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孙蓉 鲁军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51-352,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人体后在血液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感染标志物,其中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M)是应用于临床最早的乙型肝炎标志物之一,其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人体后在血液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感染标志物,其中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M)是应用于临床最早的乙型肝炎标志物之一,其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标志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eAg模式与病毒DNA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小萍 汪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552-1553,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eAg模式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I。IsA方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HBeAg阳性组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eAg模式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I。IsA方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87.9%(58/66),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57.4%(31/54);HBVDNA水平小于10。IU/mL或大于107IU/mL时,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携带者HBVDNA水平为103~107Iu/mL时,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患者仍有HBVDNA复制,因此在检测中应联合应用2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病毒DNA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两种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月 吴艳凌 吕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387-388,共2页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并被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其感染率为15~30%,且易复发[1]。此病是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数量减少,代之以多种致病性厌氧菌(主...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并被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其感染率为15~30%,且易复发[1]。此病是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数量减少,代之以多种致病性厌氧菌(主要是阴道加德纳菌)大量增加的临床症候群。传统诊断方法常采用Amsel标准,但该法较为繁琐,且易受影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BV) 线索细胞 BV快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