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行知“和谐的教育”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清 顾庆龙 王怀宜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陶行知"和谐的教育"理论是以哲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在生活教育和民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他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和谐教育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目标,"推动中国普及教育&qu... 陶行知"和谐的教育"理论是以哲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在生活教育和民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他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和谐教育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目标,"推动中国普及教育"的和谐教育制度;主张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教学做合一;建立"民主平等、民主合理"的各种关系,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和谐的教育 生活教育 民族教育
下载PDF
情系平民写春秋——阿成近期短篇小说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菊延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6,共6页
相比较而言,阿成也许不属于当今文坛最活跃的作家之一。然而知情者却不会忘记,他曾不动声色地摘取过一系列全国性的文学大奖,作品亦曾多次被译介到海外——委实是一位值得评论界充分关注的“实力派”作家。研读阿成新近出版的短篇小... 相比较而言,阿成也许不属于当今文坛最活跃的作家之一。然而知情者却不会忘记,他曾不动声色地摘取过一系列全国性的文学大奖,作品亦曾多次被译介到海外——委实是一位值得评论界充分关注的“实力派”作家。研读阿成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哈尔滨故事》,我们蓦然发现:这位自谦“我不大超前,不大前卫”的小说家,实际上早已颇具匠心地把小说创作的艺术焦距瞄准了北国“雪城”——不啻得天独厚地占有了一口蕴藏量相当丰富的题材深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阿成 春秋 平民 小说创作 知情者 哈尔滨 小说家
下载PDF
铁凝近期中短篇小说“关系叙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宇红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2,共5页
中短篇小说是铁凝三十年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1990年以来的创作更为成熟自觉,笔者将此阶段的叙事理念概括为"关系叙事",本文尝试从关系结构和叙事表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确认其价值意义。
关键词 关系叙事 关系结构 叙事表达
下载PDF
沈复晚岁行踪系年考
4
作者 王燕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晚年的行踪一直不明。但从一些文人的记载中,可以推导出沈复45岁后的大致生活轨迹:46岁随清使节出使琉球,47岁到48岁退居故里,49至60岁馆于如皋,61岁后返回故乡并终老于乡。
关键词 沈复 《浮生六记》 晚年行踪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发展概观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周文 王菊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2-19,共8页
本文阐述中国现代散文观念的演变,结合时代、社会背景,评析散文理论批评各阶段的态势、特征、成就和缺失。
关键词 观念 样式 文本创作 理论批评 中国现代散文
下载PDF
论“五四”散文形式审美的价值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道立 张王飞 吴周文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2期33-41,共9页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忽略了对散文形式的审美,散文内容的审美便不能最终得以实现。忽略了形式的审美创造,散文便很难达到审美创造的理想境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致弗·梅林的一信中,曾经坦白地承认"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文体 形式审美 艺术形式 价值建构 五四 散文创作 反形式 审美创造 十七年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6-49,共4页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它是作者感悟人生、揭示人性、反映社会的一种具有特殊个性的物质载体;也是张爱玲作为一个“语言大师”所特有的“语言的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一个横切面。本文围绕以下三点展开论述:...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它是作者感悟人生、揭示人性、反映社会的一种具有特殊个性的物质载体;也是张爱玲作为一个“语言大师”所特有的“语言的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一个横切面。本文围绕以下三点展开论述:一、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敏感与青睐;二、主体性在色彩语言中的体现;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语言 象征符号 选择性 主体性 张爱玲
下载PDF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再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曲景美 刘伯香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不甘居人下的思想使于连在上层社会中一次次使用"虚伪"的手段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于连并未完全失去人的本性:真、纯。于是当人的社会性和本性发生矛盾时,他选择了后者,也就选择了灭亡。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于连 虚伪 真实
下载PDF
论雅言的形成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用雅言这个语词来指称汉民族“共同语”大致是在周代,但雅言所指称的古代民族“共同语”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雅言作为古代“共同语”的代名词已进入辞典,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把雅言作为古代汉民族“共同语”代名词的背景下,雅言... 用雅言这个语词来指称汉民族“共同语”大致是在周代,但雅言所指称的古代民族“共同语”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雅言作为古代“共同语”的代名词已进入辞典,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把雅言作为古代汉民族“共同语”代名词的背景下,雅言当形成于夏朝,发展于商朝,成熟于周朝。从语言发展史的角度看,雅言是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发端,它不仅为汉语言的统一、规范树立了标尺,使汉语言的发展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而且对提高汉民族的凝聚力、推进汉民族文明的进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民族“共同语” 发端
下载PDF
轻声性质探赜——以南京方言轻声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柏莹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7-160,共4页
南京方言轻声的音高变化,使用与一般连读变调不同的另一套连读调式,一般连读变调采用后字不变的"右字调"型调式,轻声连读调式采用后字皆变的右向延展式。轻声音变现象与该方言语音系统密切关联:轻声音节的调值由其前字调类决... 南京方言轻声的音高变化,使用与一般连读变调不同的另一套连读调式,一般连读变调采用后字不变的"右字调"型调式,轻声连读调式采用后字皆变的右向延展式。轻声音变现象与该方言语音系统密切关联:轻声音节的调值由其前字调类决定,并可从前字底层调值预测,阳平、入声后接的轻声不"轻",轻声前字阳平变调。详细考察轻声在南京方言中的分布情况,提出轻声是一种表达语义、语法等功能的功能性变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方言 连读变调 轻声调式 轻声分布与功能
下载PDF
方言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借用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柏莹 赵宇红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试依据方言与共同语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及对应关系,探讨方言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借用方法和意义,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言为桥梁高效率地进行普通话学习。
关键词 方言 普通话 对应关系 普通话教学
下载PDF
接受美学:拓展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视野 被引量:7
12
作者 成授昌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1-55,共5页
研究接受美学中读者地位、读者作用以及接受过程的理论,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作剖析,从而明确学生阅读角色的定位,研究学生阅读中创造潜质的培养,并且探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阅读教学 角色定位 创造潜质 学生发展
下载PDF
浅论当代歌词创作中隐喻的运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11-114,共4页
歌词创作中的隐喻有两种类型 ,修辞句式隐喻和文学整体隐喻。前者是指一个局部句式 ,后者则是一部作品的全部或相对独立的段所涉及的整体构思。其中隐和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喻训晓 ,隐训藏。当今歌词创作中 ,有时隐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 歌词创作中的隐喻有两种类型 ,修辞句式隐喻和文学整体隐喻。前者是指一个局部句式 ,后者则是一部作品的全部或相对独立的段所涉及的整体构思。其中隐和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喻训晓 ,隐训藏。当今歌词创作中 ,有时隐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相似联想 ,将描述的对象在喻象基础上得到生发展开 ,使歌词产生丰富的审美意义。此外 ,有些词作在隐喻的双重视野中所观照的两种事物本质距离较远 ,表现方式上也多偏离常规 ,如果能把握好度 ,那么这种隐喻能给人们留下较多的思索和联想的余地 ,能拓展歌词艺术的审美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语言艺术 修辞旬式隐喻 文学整体隐喻 远距联想
下载PDF
论唐传奇小说兴起与繁荣的原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文榜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14,共5页
唐人"尚奇"、"尚美"、"尚俗"的普遍文化心理,呼唤着一种超越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而唐代作家普遍具有的嗜奇猎艳、尚美遣兴的审美冲动又使得文学内部滋生了足够的动力。具备了文学发... 唐人"尚奇"、"尚美"、"尚俗"的普遍文化心理,呼唤着一种超越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而唐代作家普遍具有的嗜奇猎艳、尚美遣兴的审美冲动又使得文学内部滋生了足够的动力。具备了文学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唐传奇小说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社会生活 尚奇 尚美 尚俗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之再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伯香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4-26,共3页
我国不少文学评论者对《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评价是 :爱斯美拉达集真善美于一身 ,克洛德是淫邪、虚伪、凶残的化身 ,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内心却纯洁高尚 ,而弗比斯则徒有其表、薄情寡义。本文拟从“人物塑造的主观原则与客观效果... 我国不少文学评论者对《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评价是 :爱斯美拉达集真善美于一身 ,克洛德是淫邪、虚伪、凶残的化身 ,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内心却纯洁高尚 ,而弗比斯则徒有其表、薄情寡义。本文拟从“人物塑造的主观原则与客观效果”、“我国传统研究的方法及其弊端”和“以现代典型理论观照人物”三方面再次分析上述人物形象 ,并试图作出不同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人物形象 爱斯美拉达 克洛德 伽西莫多 弗比斯 人物评价
下载PDF
简论苏轼的人生智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文榜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7-28,48,共3页
苏轼富有魅力的完整人生是由他独特的人生态度、艺术学术成就、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而成的。受儒、释、道三种思想的熏陶与浸润,他审美地观照人生和世界,赋予普遍的东西以更高的意义;幽默地化解困顿与挫折,显示了积极入世、超越世俗、随缘... 苏轼富有魅力的完整人生是由他独特的人生态度、艺术学术成就、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而成的。受儒、释、道三种思想的熏陶与浸润,他审美地观照人生和世界,赋予普遍的东西以更高的意义;幽默地化解困顿与挫折,显示了积极入世、超越世俗、随缘旷放的生存智慧。他以佛家为安身之法;以儒家为治世之具;以道家为修身之术,聪明地将儒、释、道三者沟通起来,值得后人回眸钦佩,感叹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人生态度 儒家思想 审美 幽默 诗歌评论
下载PDF
《诗经》情诗研究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群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诗经学的情诗研究领域内 ,主题之争一直是一个最扑朔迷离的问题。因为主题阐释改变的背后其实是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女性观的变化 ,它隐藏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关键词 <诗经> 情诗 主题 女性形象 异化
下载PDF
直面惨淡的人生——刘恒解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南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10,18,共4页
刘恒的创作缺乏快乐,他看到的是生命的困惑,致力于探究生存之道,探索人性之谜,揭示无所不在的人生宿命。存在与消亡,实有与虚无,意义与空无,成为他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 刘恒小说 生命困惑 人生宿命 人性关怀
下载PDF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新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群 徐敏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6-28,44,共4页
《诗经·豳风·七月》中"女心伤悲"的原因和"殆及公子同归"的实质,一直是《诗经》研究者们争论不定的话题。从"诗六义"之"兴"切入,具体分析诗歌的情节以及情境,结合古文字学对"公... 《诗经·豳风·七月》中"女心伤悲"的原因和"殆及公子同归"的实质,一直是《诗经》研究者们争论不定的话题。从"诗六义"之"兴"切入,具体分析诗歌的情节以及情境,结合古文字学对"公子"一词详加训诂,再联系远古媵嫁婚制来考察,就能够给"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个崭新而合乎情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公子 媵嫁婚
下载PDF
网络口语语体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柏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8-52,共5页
根据网络语言运用的现状 ,描述分析网络言语交际中分化出的一种新的口语形式 ,归纳其语言材料选用特点 ,以及人们使用这种口语的心理动因 ,表明对不断出现的语言新现象应持的态度。
关键词 网络口语 所用语言材料的特点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