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新型智库发展研究——以扬州职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袁泉 段七零 +1 位作者 袁刚 陆学松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5-59,共5页
高职新型智库的发展具有三个特征,即地方应用性、综合型及覆盖面广、半实体化的"平台+"模式。应将高职新型智库发展成为区域职教改革研究机构、地方发展研究与服务机构、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机构。高职新型智库可采取建立健全... 高职新型智库的发展具有三个特征,即地方应用性、综合型及覆盖面广、半实体化的"平台+"模式。应将高职新型智库发展成为区域职教改革研究机构、地方发展研究与服务机构、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机构。高职新型智库可采取建立健全章程制度、选聘校内外精英人才、拓展经费筹集渠道、增强科研选题实用性、畅通成果报送渠道、突出智库专业优势、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教育 高职院校 新型智库 发展目标 发展路径
下载PDF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开鹏 陆晶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当前,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存有一定差异;认知内容较为丰富,基础知识掌握略显欠缺;认知途径日趋多样,多渠道育人合力初显。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问题的生成原因为高校教育观念的滞后、多元化价值观的冲... 当前,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存有一定差异;认知内容较为丰富,基础知识掌握略显欠缺;认知途径日趋多样,多渠道育人合力初显。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问题的生成原因为高校教育观念的滞后、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以及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战等。可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加强高校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养成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达能力、价值整合能力、理论诠释能力、思潮引领能力和理想践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知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生活世界视野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萍 卢彪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复杂态势的背景下,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人最基础的必要且必然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前提,是人摆脱动物性向文化性的生成过程。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是... 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复杂态势的背景下,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人最基础的必要且必然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前提,是人摆脱动物性向文化性的生成过程。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是属于大学生生活世界教育的领域。事实表明:社会实践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回归到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之中,才能让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核心价值观 社会实践 校园文化
下载PDF
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8
4
作者 许金如 刘卫琴 仇文利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9期173-177,共5页
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从主体维度看,思政课获得感具有双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高校思政课获得感供给的主要方面,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教师必须政治素养高、知识能力强、品德修养好;学生是高校思政课获得感... 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从主体维度看,思政课获得感具有双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高校思政课获得感供给的主要方面,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教师必须政治素养高、知识能力强、品德修养好;学生是高校思政课获得感需求的主要方面,学生获得感包括理论认同、信念坚定、行为正当等“知”“信”“行”方面的内容。从客体维度看,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张弛有度、教学手段的好看管用才能引发师生的获得感。从关系维度看,思政课获得感是在教师与学生、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等多重关系的交织互动中形成的,提升思政课获得感必须协调好这几对关系,使其互促、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获得感 主体 客体 关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基于江苏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道立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之一。江苏的本科专业结构显示,江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行业分布与经济结构并不一致,尤其是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总体不足与局部过剩并存。应该区别对待,合理分工,将教育资源在本科教育和... 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之一。江苏的本科专业结构显示,江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行业分布与经济结构并不一致,尤其是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总体不足与局部过剩并存。应该区别对待,合理分工,将教育资源在本科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之间合理配置,扶持人才培养不足行业的专业,压缩培养过剩行业的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专业结构 行业结构 适应性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论述论纲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开鹏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体系完备,具体涉及战略地位论、人民主体论、党建规律论、...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体系完备,具体涉及战略地位论、人民主体论、党建规律论、监督合力论、制度保障论、反腐斗争论等多方面内容,其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最新成果,日益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治国理政
下载PDF
中国战“疫”融入思政课讨论式教学三策
7
作者 唐开鹏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7期156-157,共2页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讨论式教学可以极大程度地活跃学生思想,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融理论知识、思想情怀与人格品质于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020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统一高效...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讨论式教学可以极大程度地活跃学生思想,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融理论知识、思想情怀与人格品质于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020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实施依法、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为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学启示,即:思政课讨论式教学要扎根中国大地,提升思想高度;要针对现实问题,增强实践热度;要结合学生需要,保持情感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时事政治 讨论式教学
下载PDF
高职院校“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艳 黄瑞 +1 位作者 马玉银 王海玫 《职教通讯》 2017年第9期8-10,共3页
"GIS设计与开发"是高职院校GIS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GIS与计算机编程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和学生知识背景,论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进程安... "GIS设计与开发"是高职院校GIS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GIS与计算机编程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和学生知识背景,论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层次化和理实考核形式并重等改革方案。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平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案,加深了学生对组件式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应用组件式技术开发GIS应用系统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GIS设计与开发 教学改革 实践性
下载PDF
党员干部改革攻坚能力提升的精神追求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萍 卢遥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0-33,共4页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艰巨任务以及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党员干部改革攻坚能力。因此,必须紧扣改革攻坚的新动因、新使命、新要求,牢固树立改革攻坚的求知精神、担当精神、...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艰巨任务以及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党员干部改革攻坚能力。因此,必须紧扣改革攻坚的新动因、新使命、新要求,牢固树立改革攻坚的求知精神、担当精神、开创精神,从而在全局中谋划,在谋划中落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改革攻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攻坚能力 精神追求 谋划路径 落实路径
下载PDF
高校红色文化互动仪式化传播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泉 《科学咨询》 2022年第5期180-182,共3页
回首建党100周年的风雨历程,正确认识、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与100年前相比,当今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红色文化赖以生存的“实体性”土壤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红色文化更多地是... 回首建党100周年的风雨历程,正确认识、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与100年前相比,当今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红色文化赖以生存的“实体性”土壤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红色文化更多地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精神存在。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在内容、体验和形式三大场域中实现仪式化传承红色文化,可以有效激发个人情感,坚定信仰、心灵洗礼,实现群体价值认同,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仪式化 实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