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序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伟 初晓燕 +2 位作者 刘森 杜留锁 娄兴旖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序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内镜治疗再出血提供准确预测。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住院治疗的38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80例术...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序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内镜治疗再出血提供准确预测。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住院治疗的38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80例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未出血接受内镜治疗的3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结果:38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再出血者为80例,占20.73%,未发生出血者为306例,占79.27%;早期再出血患者单因素分析可见,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血钠、脾脏厚度、是否首次套扎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有相关性,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次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血钠、脾脏厚度、是否首次套扎均为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血钠、脾脏厚度、是否首次套扎均为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病情可作出早期预测,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再出血
下载PDF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晓田 张萌 +2 位作者 花海洋 李建辉 郝欣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相关性,为NERD内镜下诊断提供证据;同时分析NERD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入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符合纳入标椎的患者纳入NERD组,同期无...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相关性,为NERD内镜下诊断提供证据;同时分析NERD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入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符合纳入标椎的患者纳入NERD组,同期无症状于我院体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因素及内镜下因素,分析NERD与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NERD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饮食习惯、饮酒、服用NSAIDs、胃食管阀瓣分级、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胆汁反流及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高BMI、不良饮食习惯、饮酒、服用NSAIDs、胃食管阀瓣松弛(Ⅲ+Ⅳ级)、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胆汁反流及HP感染是影响NERD的相关因素;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对NERD判断的灵敏度为45.83%,特异度为86.27%。结论:食管胃结合部黏膜隆起性病变与NERD有着明显的关系,可将其作为NERD的一项支持性诊断证据,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女性、高BMI、饮酒、服用NSAIDs、不良饮食习惯、胃食管阀瓣松弛(Ⅲ+Ⅳ级)、胆汁反流等是影响NER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NERD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胃结合部 黏膜隆起性病变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置入支架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惠潇 于双颖 +5 位作者 席海旭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李常洲 齐静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相关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63例病人有49例(18.63%)发生胆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困难插管、梗阻部位、吸烟与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T[OR=1.001,95%CI:(1.000,1.001)]、白蛋白[OR=6.199,95%CI:(1.625,23.641)]、困难插管[OR=19.734,95%CI:(2.900,134.267)]、梗阻部位[OR=6.865,95%CI:(2.911,16.190)]、吸烟[OR=3.877,95%CI:(1.722,8.727)]是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区分度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7,0.90),P<0.001],提示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高GGT、低白蛋白、困难插管、高位胆管梗阻、吸烟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能力较强,可根据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的概率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管肿瘤 胆管梗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支架 胆管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尹静一 樊明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塑料支架 再梗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活检检测情况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张萌 龙晓田 +2 位作者 花海洋 李建辉 郝欣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分析胃窦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情况,为寻找Hp最佳活检部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行电子胃镜检查,于胃窦部位取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超基准值(DOB)分为... 目的分析胃窦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情况,为寻找Hp最佳活检部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行电子胃镜检查,于胃窦部位取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超基准值(DOB)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DOB≥4)和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DOB<4),收集患者的胃镜报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胃窦部不同活检部位,分为:常规活检部位组、隆起糜烂部位组和平坦糜烂部位组,比较不同活检部位Hp的检出率。将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按DOB值的情况,分为:A组(4<DOB≤16)、B组(16<DOB≤35)和C组(DOB>35),并分类统计每组患者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合患者内镜报告和病理资料,分为: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类统计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4%)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2.7%)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DOB值方面,A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最高,常规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最低,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组和C组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2;P=0.721);非萎缩性胃炎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5%)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1.2%)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2.0%),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萎缩性胃炎组中,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中,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对于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但DOB值较低的患者,隆起糜烂部位Hp的阳性率更高。对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与常规活检部位相比,隆起糜烂部位Hp的检出率更高;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胃窦部不同部位的Hp检出率差异不大。对于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患者而言,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对于类似的患者,可以精准活检,以提高Hp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 幽门螺杆菌(Hp) 活检 超基准值(DOB) 检出率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并发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郭天宇 花海洋 +1 位作者 李建辉 王爱民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1-174,195,共5页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并发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及病理特征,探讨其癌变风险及内镜下治疗难度。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的1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3例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设为HBV组,...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并发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及病理特征,探讨其癌变风险及内镜下治疗难度。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的1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3例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设为HBV组,将94例无HBV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入院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比较2组各肠段的息肉检出率、内镜下特征及病理特征、内镜下治疗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率、血清CEA水平。结果 HBV组的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比25.53%,P=0.026)。HBV组的息肉最大径、息肉数目、息肉带蒂率、内镜下治疗时间、术中出血率和血清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BV组的腺瘤性和癌性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5%比70.21%,P=0.002)。结论 与一般人群相比,慢性HBV感染并发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病理检查结果多为腺瘤性或癌性息肉,息肉的癌变风险较高;息肉多数较大、带蒂且多发,术中出血率较高,内镜下治疗难度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均较高,建议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结直肠息肉 癌变风险 治疗难度
下载PDF
RDW、PLT、HCT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程度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伟 王贺 +3 位作者 徐丽丽 孟丽君 陶萍 李建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危险程...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危险程度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NVUGIB患者300例,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6)、生存组(n=274),比较2组一般资料、RDW、PLT、HCT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RDW、PLT、HCT与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Glasgow Blatchford Score,GBS)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与GBS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RDW、PLT、HCT及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结果死亡组GBS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且2组出血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RDW高于生存组,PLT、HCT低于生存组(P<0.05);RDW与GBS评分呈正相关(r=0.601,P<0.001),PLT(r=-0.592,P<0.001)、HCT(r=-0.697,P<0.001)与GBS评分呈负相关;将出血量控制后,RDW、PLT、HCT仍与GBS评分相关(P<0.05);RDW+PLT+HCT预测预后的AUC为0.900,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RDW、PLT、HCT均与ANVUGIB患者危险程度分级及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可提高预后预测价值,为采取及时、有效、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血细胞比容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苏彬 娄丽华 +6 位作者 刘莉 郭海梅 孙树萍 崔保继 左雪梅 孔艳杰 王贺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以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以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钙(Ca^(2+))、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肾功能(BUN、Cr)、幽门螺杆菌(Hp)、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透析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抽烟、喝酒、消化道基础疾病史以及辛辣刺激食物食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吸烟、饮酒、消化道疾病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均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另外Hp感染、凝血功能差、肾功能下降、低蛋白、低钙水平以及透析不彻底等也是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14年至2016年承德地区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4
9
作者 郝欣 李建辉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98-500,共3页
目的:监测承德地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探讨相关治疗方案。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确认HP感染的1036例患者胃黏膜标本行HP培养,获得临床分离株448株,行9... 目的:监测承德地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探讨相关治疗方案。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确认HP感染的1036例患者胃黏膜标本行HP培养,获得临床分离株448株,行9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实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承德地区HP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敏感性较高,耐药率较低。结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可继续作为承德地区根除HP的首选药物。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可作为二线用药及补救治疗或再次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承德地区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下载PDF
脓毒血症过程中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大鹏 姜海滨 宋旭东 《临床研究》 2014年第4期18-18,28,共2页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过程中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酵母多糖悬浊液建立脓毒血症模型,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第三天和第六天对照组大鼠心肌凋亡指数和Caspase-3蛋白明显低于750mg/kg和1000mg...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过程中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酵母多糖悬浊液建立脓毒血症模型,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第三天和第六天对照组大鼠心肌凋亡指数和Caspase-3蛋白明显低于750mg/kg和1000mg/kg组,组内比较显示,各组大鼠第六天心肌凋亡指数较第三天明显增加(P<0.05)。结论酵母多糖悬浊液所致的脓毒血症伴有凋亡蛋白的高表达,造成心肌细胞严重损害,应注意心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CASPASE-3蛋白 心肌细胞凋亡
下载PDF
蓝激光成像及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君军 李建华 +4 位作者 李建辉 花海洋 蒋海森 郝欣 郝旭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243-1246,共4页
消化道早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筛查主要借助于消化道内镜技术,为提高传统内镜发现诊断消化道病变的能力,通常于内镜检查前行消化道染色以突出病变。蓝激光成像技术是新一代的消化内镜技术... 消化道早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筛查主要借助于消化道内镜技术,为提高传统内镜发现诊断消化道病变的能力,通常于内镜检查前行消化道染色以突出病变。蓝激光成像技术是新一代的消化内镜技术,相比传统的内镜技术,蓝激光成像技术具有特有的发现消化道病变的能力,不仅可以用于非癌疾病的诊断,而且具有很强的发现消化道早期癌病变的能力。近年来关于蓝激光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表明其能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本研究主要分析国内蓝激光成像技术结合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激光成像 染色技术 消化道早癌 诊断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炎症因子及骨质疏松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海森 花海洋 +3 位作者 尹成淑 王淼 冯玉梅 王义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871-487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炎症因子及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将2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现象组(n=98)和无晨峰现象组(n=115),测定两组患者动态血压、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IL)-6、骨密度(T值)...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炎症因子及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将2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现象组(n=98)和无晨峰现象组(n=115),测定两组患者动态血压、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IL)-6、骨密度(T值)等指标,分析晨峰现象与各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晨峰现象组HCY、IL-6、T值、β2-MG较无晨峰现象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值为因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晨峰现象、HCY、β2-MG水平与骨质疏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可引起炎症因子升高、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积极控制高血压晨峰现象,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晨峰现象 骨质疏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食管血管脂肪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海森 王爱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春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29,共4页
食管血管脂肪瘤发病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1例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确诊的食管血管脂肪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食管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管血管脂肪瘤 临床表现 内镜特点 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内镜参数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列线图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后再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欣 刘小双 +3 位作者 刘伟 齐静 孙志欣 李建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参数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治疗后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EGV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102例和未出血组84例,比较两组EUS参数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应...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参数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治疗后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EGV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102例和未出血组84例,比较两组EUS参数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GV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EGV治疗后再出血的诊断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两组EGV程度、红色征、腹水、肝性脑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分级评分、食管旁侧支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红色征、腹水、Child-Pugh分级评分、食管旁侧支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均为EGV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EGV治疗后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χ^(2)=7.303,P=0.504);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EUS参数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EGV治疗后再出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 列线图
下载PDF
NF-κB和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爱民 焦海涛 +3 位作者 李常洲 尹静一 吴建龙 张诗彤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比分析10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EGFR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比分析10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EGFR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5.9%,P<0.05)。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和2.9%,胃癌组织EGFR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EGF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02,P=0.034)。NF-κB与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NF-κB和EGFR的高表达与癌组织进展有关,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核因子-Κ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达
下载PDF
电子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16
作者 张诗彤 苏彬 +6 位作者 娄丽华 郝欣 李常洲 王爱民 姜海斌 李建辉 刘淑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 目的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胃镜 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 转换技术 空肠营养管 一次性导尿管 斑马导丝
下载PDF
经内镜挖除胃窦部肌纤维瘤1例
17
作者 王爱民 胡雪 +2 位作者 郭天宇 尹静一 李建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73,共3页
随着内镜、CT等检查技术的发展,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检出率得到提高[1]。常见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有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瘤、脂肪瘤等,结合超声内镜等检查,对于部分黏膜下肿瘤的性质可以做出初步倾向性判断[2],但确诊仍需要病... 随着内镜、CT等检查技术的发展,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检出率得到提高[1]。常见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有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瘤、脂肪瘤等,结合超声内镜等检查,对于部分黏膜下肿瘤的性质可以做出初步倾向性判断[2],但确诊仍需要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3]。本文报道一例胃窦部黏膜下肿瘤经内镜挖除后病理证实为肌纤维瘤病例,临床较为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肌纤维瘤 内镜 挖除
下载PDF
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常洲 李千一 +6 位作者 胡雪 郭天宇 王爱民 苏彬 花海洋 郑丽平 李建辉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本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给予ERCP碎石术取石后,采用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 目的:探讨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本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给予ERCP碎石术取石后,采用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观察胆总管残余结石状况,给予放置鼻胆引流管。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结果:本文中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过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均顺利完成。平均洞察胰胆成像系统的操作时间为23.0±3.2min,手术时间为64.0±5.4min。术后3d经鼻胆管进行胆总管造影,观察胆管内无残留结石,即给予拔出鼻胆管。80例患者术后第3天的生化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总管结石应用中安全性能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 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MLH1、MLH2、MHL6、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申志华 王贺 +2 位作者 花海洋 李常洲 段思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2-805,共4页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MSH6和PMS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胃癌活检及手术标本12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MSH6和PMS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胃癌活检及手术标本12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况,计算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上皮间质转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比较MMR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与MMR蛋白表达非缺失组患者生存周期。结果 127例胃癌组中MMR蛋白缺失率为31.5%(40/127),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0.47%(26/127)、14.17%(18/127)、8.66%(11/127)、16.54%(21/127);MMR蛋白缺失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MMR蛋白表达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呈正相关(r=0.524,P<0.05),MMR蛋白表达与间质标志物Vimentin呈负相关(r=-0.471,P<0.05),与MMR蛋白表达缺失组比较,MMR蛋白表达非缺失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MMR蛋白表达缺失,其与上皮间质转换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胃癌的后期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基因 表达缺失率 上皮间质转换
下载PDF
胃镜联合小探头超声诊治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齐静 郝欣 +2 位作者 刘小双 刘伟 孙志欣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0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因肝硬化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38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应... 目的 探讨胃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因肝硬化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38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胃镜常规检查并做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胃镜联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做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使用单纯胃镜和胃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复查,仍存在胃底静脉曲张者再次做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人均治疗次数、人均用胶量、治疗后1年及末次治疗后1年胃底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观察组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复查,两组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年对照组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为11.43%,高于观察组的1.47%,末次治疗后1年对照组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为32.86%,高于观察组的16.1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共治疗67次,平均(0.96±1.01)次,观察组患者共治疗102次,平均(1.50±0.97)次,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患者总用胶量244.5ml,人均用胶量(3.49±1.55)ml,观察组患者总用胶量238.5ml,人均用胶量(3.51±0.53)m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胃镜,胃镜联合小探头超声检查的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高,治疗后胃底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低,组织胶注射治疗次数多但用胶量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镜 小探头超声 胃底静脉曲张 组织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