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急诊处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景新 王瑜 +3 位作者 魏然 曹海营 孔庆柱 金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72-2073,共2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近些年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很大进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最好方法,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慢、创伤大,并...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近些年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很大进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最好方法,可提供稳定的固定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慢、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已不适用,但目前在闭合不能复位情况下也经常使用,目前大多学者多对手术方式进行分析[1-3],尚无对其闭合复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86例,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 内简单复位骨折是否影响手术是否闭合或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后 急诊处理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闭合复位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急诊处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景新 张志天 +2 位作者 马亚昌 于涛 王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 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2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 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2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分析两组患儿是否在骨折后8 h内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处理的骨折闭合率和手术时间。结果骨折后8 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7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66例,平均手术耗时(30.83±3.16)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4例,平均手术耗时(45.00±1.83)min;8 h内未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5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4例,平均手术时耗时(39.92±2.70)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6例,平均手术时耗时(60.12±3.14)min;骨折8 h内早期简单复位者的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骨折后未早期简单复位者显著提高(P<0.05),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骨折8 h内早期简单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P<0.05)。即骨折8 h内早期简单复位可显著提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成功率,且缩短手术所耗时间;无论术式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患者预后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483),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 h内给予骨折简单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是降低切开复位术式的有效措施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术式,8 h内早期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孔庆柱 杨佳宁 +6 位作者 郭立涛 王艳飞 赵景新 魏俊强 张猛 闫石 金宇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经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9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治疗,有...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经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技术与9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治疗,有内固定的病理予以拆除原内固定,所有病例先彻底清创,1个月后停止灌洗引流及取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然后植骨,1个月后观察患者有无复发。将所采集的数据制成表格,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灌洗引流患者为实验组,11例得到控制,未出现感染未控制病例,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患者为对照组,7例得到控制,2例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对两治疗组进行数据分析,在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负压吸引持续灌注引流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优于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负压吸引灌洗引流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
下载PDF
股骨骨折模型兔外固定架稳定性与股四头肌肌腱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猛 魏俊强 +1 位作者 段建伟 闫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834-5839,共6页
背景:在兔股骨骨折类造模实验中,关于股四头肌肌腱是否会影响固定装置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股四头肌肌腱对兔股骨骨折模型中外固定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模型,实... 背景:在兔股骨骨折类造模实验中,关于股四头肌肌腱是否会影响固定装置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股四头肌肌腱对兔股骨骨折模型中外固定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切断股四头肌肌腱,对照组保留股四头肌肌腱,2周后行X射线检查观察在骨折造模开始到成功阶段2组外固定架失效的数量。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造模后2周实验组1只兔外固定架螺钉游离于股骨外,对照组7只实验兔外固定架螺钉游离于股骨外,其中1只螺钉折断,螺纹部分留置于股骨内;(2)外固定架失效率:实验组1只兔外固定架失效,失效率4%,对照组12只兔外固定架失效,失效率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明切断兔股四头肌肌腱可以有效地保证术后兔外固定架的稳定性,间接的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股骨 疾病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外固定架 新西兰大白兔 骨折
下载PDF
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段建伟 魏俊强 +1 位作者 张猛 闫石 《新医学》 2016年第5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技术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干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7只兔按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29只。将实验组...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技术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干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7只兔按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29只。将实验组骨折不愈合端复位后用外固定架进行加压-牵开-再加压治疗;将对照组的骨折不愈合断端复位后用外固定架加压,但不牵开;将空白对照组的骨折不愈合断端复位后用外固定架固定,保证骨折端接触,既不加压也不牵开。于处理后的第2、4、6、8、12周对3组进行X线片骨痂评定,对截取的骨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骨痂中VEGF的表达情况(着色细胞个数)。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17)。处理后第8、12周时,实验组可见大量新骨形成,成骨细胞贴附于骨的边缘,且成骨过程基本完成;对照组未见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增生,骨痂量也未见明显的增多;空白对照组断端为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有少量的软骨痂及骨痂。有关VEGF的表达情况,处理后2~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着色细胞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较空白对照组多(P均〈0.05);6~12周时实验组着色细胞个数均较对照组多(P均〈0.05)。结论外固定架加压-牵开-再加压技术治疗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有效,该法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大白兔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架 加压-牵开-再加压 张力-应力法则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三种处理方法对兔慢性骨髓炎病灶骨杀菌效果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庆柱 杨佳宁 +4 位作者 王贺龙 赵胜军 孔素红 赵佳林 金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蒸馏水煮沸、碘伏冲洗及抗生素冲洗三种方法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兔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杀菌效果。方法建立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截取病骨,然后编号,做不同处理。A组:用碘伏原液冲洗30min;B组:蒸... 目的研究蒸馏水煮沸、碘伏冲洗及抗生素冲洗三种方法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兔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杀菌效果。方法建立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截取病骨,然后编号,做不同处理。A组:用碘伏原液冲洗30min;B组:蒸馏水煮沸30min;c组:抗生素(对金葡菌敏感)冲洗,随机取部分处理后的病骨分别进行细菌学培养,放置于标准培养皿培养48h,综合两者结果,以髓腔内容物病理学检测及培养后菌落数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杀菌效果。结果1)3组处理方法均不会对病骨造成质破坏,均能保持良好的形态相容性;2)高倍镜下观察3组培养基平均菌落数:蒸馏水组〈碘伏组〈抗生素组;3)病理学检测,蒸馏水煮沸组无明显成骨细胞,处理后几乎成为死骨组织。结论3种不同方法对兔胫骨慢性骨髓炎都有灭菌效果,碘伏浸泡方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煮沸 碘伏 抗生素
下载PDF
蒸馏水煮沸、碘伏浸泡及抗生素冲洗对兔慢性骨髓炎病骨的杀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佳林 孔庆柱 +4 位作者 杨佳宁 王贺龙 孔素红 赵胜军 闫石 《新医学》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比较蒸馏水煮沸、碘伏浸泡及抗生素冲洗对兔慢性骨髓炎病骨的杀菌效果。方法选择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从大体观察、X线检测判断其是否形成骨髓炎,然后截取病骨分别用碘伏浸... 目的比较蒸馏水煮沸、碘伏浸泡及抗生素冲洗对兔慢性骨髓炎病骨的杀菌效果。方法选择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从大体观察、X线检测判断其是否形成骨髓炎,然后截取病骨分别用碘伏浸泡30 min(A组)、蒸馏水煮沸30 min(B组)、抗生素冲洗15 d(C组),处理后分别进行细菌学培养、病理学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病骨的杀菌效果。结果 3组兔胫骨经杀菌处理后,均未出现骨皮质碎裂,均能保持较好的形态,肢体长度及力学轴线无明显异常。A组骨缺损周围组织细菌培养可见明显菌落形成1例,阳性率为7%;B组可见明显菌落形成4例,阳性率27%;C组可见明显菌落形成7例,阳性率为47%。其中,A、C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高倍显微镜下,A组骨组织无明显水肿,大片死骨形成,呈片状或条带状,伴或不伴有少量成骨母细胞。B组骨组织轻度水肿,无死骨形成,少量稀疏成骨细胞存在。C组明显水肿,成骨细胞散在分布。结论 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兔胫骨慢性骨髓炎病骨均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且杀菌后均能保持良好的胫骨结构形态,蒸馏水煮沸法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且有成骨母细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碘伏 煮沸 抗生素
下载PDF
采用单边可调节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猛 魏俊强 +1 位作者 段建伟 闫石 《新医学》 2016年第7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单边可调节外固定器制作兔股骨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5 mm缺损组、10 mm骨蜡缺损组及10 mm缺损组各24只,均行左侧股骨截骨,以单边可调节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制成骨缺损模型。15 m... 目的探讨采用单边可调节外固定器制作兔股骨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5 mm缺损组、10 mm骨蜡缺损组及10 mm缺损组各24只,均行左侧股骨截骨,以单边可调节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制成骨缺损模型。15 mm缺损组骨折断端间隙为15 mm,不用骨蜡封堵;10 mm骨蜡缺损组骨折断端间隙为10 mm,用骨蜡封堵髓腔;10 mm缺损组骨折断端间隙为10 mm,不用骨蜡封堵。术后通过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3组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比较各组骨折不愈合率(制模成功率)。结果术后8周,15 mm缺损组有23只大白兔、10 mm骨蜡缺损组有22只大白兔、10 mm缺损组有23只大白兔纳入统计。15 mm缺损组22只(95.7%)、10 mm骨蜡缺损组20只(90.9%)、10 mm缺损组10只(43.5%)的X线检查结果符合骨折不愈合表现。3组骨折不愈合率总体比较的χ2=21.17,P<0.001。与10 mm缺损组比较,15 mm缺损组及10 mm骨蜡缺损组的骨折不愈合率均较高(P均<0.001)。15 mm缺损组与10 mm骨蜡缺损组间骨折不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结论采用单边可调节外固定架制作骨折断端间隙为15 mm以及骨折断端间隙为10 mm且用骨蜡封堵髓腔的2种兔股骨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不愈合 动物模型 单边可调节外固定架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跑台运动对大鼠尿液中CTX-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静 赵景新 程广民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对大鼠尿液中CTX-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每组12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六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后,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及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 目的:探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对大鼠尿液中CTX-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每组12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六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后,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及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尿液中CTX-Ⅱ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膝关节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和滑膜炎表现,尿液中CTX-Ⅱ的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论:高强度运动可导致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炎症。检测尿液中CTX-Ⅱ的表达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CTX-II 骨性关节炎 尿液 关节软骨
下载PDF
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延迟愈合模型
10
作者 孔庆柱 杨佳宁 +5 位作者 王贺龙 赵胜军 孔素红 赵佳林 金宇 FENG Zhen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B组,将所有兔左侧股骨中段截骨,以微型可调节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实验A组及B组去除10 mm皮质骨,同时去除内外骨膜及骨髓,实验A组保持骨折断... 目的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B组,将所有兔左侧股骨中段截骨,以微型可调节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实验A组及B组去除10 mm皮质骨,同时去除内外骨膜及骨髓,实验A组保持骨折断端1 mm间隙,实验B组使用骨蜡封堵骨折断端,然后保持骨折断端接触。对照组截断骨皮质后即行外固定,不去除骨膜及骨髓。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A组及B组愈合时间均为12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4周。结论该实验建立的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具有延迟愈合的X线及病理特征,说明该模型制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外固定器 新西兰白兔 股骨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9
11
作者 魏俊强 林静 +4 位作者 金宇 赵景新 王瑜 孔令伟 魏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评价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5采用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8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取俯卧位,患肢前臂悬垂于手术床边,在C型臂X线机透... 目的 评价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5采用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8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取俯卧位,患肢前臂悬垂于手术床边,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肱骨髁上骨折满意后经皮从肱骨远端内外侧穿针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118 min,平均70 min。所有患者均达到闭合复位。35例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骨折均愈合,无Volkma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内侧穿针无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伸直-10°~4°,平均-4°;健侧肘关节伸直-14°~0°,平均-10°。患侧肘关节屈曲110°~140°,平均125°;健侧肘关节屈曲120°~150°,平均135°。同健侧相比,5例患侧丢失屈伸功能5°~10°,Flynn临床功能评定为良。患侧携带角0°~10°,平均7°;健侧携带角0°~15°,平均9°。3例患侧携带角丢失5°~10°,Flynn临床功能评定为良。患侧肘关节Baumann角变化值1°~6°,平均3.5°。结论俯卧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复位容易,方便穿针和利于术中透视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俯卧位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猛 魏俊强 +1 位作者 段建伟 闫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利用外固定架建立一种新型的兔股骨骨折模型。方法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取左侧股骨截骨,以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外固定器固定牢固;术... 目的利用外固定架建立一种新型的兔股骨骨折模型。方法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取左侧股骨截骨,以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外固定器固定牢固;术后8周X检查可见骨折线模糊,髓腔再通,符合骨性愈合特征;组织学检查示大量的软骨向新生骨转化,连接骨缺损区,提示骨性愈合。结论由外固定架制作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折模型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外固定器 新西兰大白兔 股骨 骨折
原文传递
改良穿刺法改善针道肿瘤细胞转移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海营 金宇 +3 位作者 冯震 王瑜 孔庆柱 于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40-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活检技术改善骨肿瘤穿刺针道肿瘤细胞转移情况。方法将新鲜的VX2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植入22只成年家兔双侧胫骨内制成兔VX2骨肿瘤模型。将其中20只兔左胫骨设为左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及改良穿刺活栓技术取材,并...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活检技术改善骨肿瘤穿刺针道肿瘤细胞转移情况。方法将新鲜的VX2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植入22只成年家兔双侧胫骨内制成兔VX2骨肿瘤模型。将其中20只兔左胫骨设为左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及改良穿刺活栓技术取材,并通过套管植入密封栓封堵穿刺孔;右胫骨设为右侧组,采用常规穿刺活检法,穿刺后对穿刺孔不封堵。7 d后处死两组家兔,取两种穿刺法兔穿刺针道软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剩余2只肿瘤兔不穿刺,作为对照组,于肿瘤组织植入第2周、3周分别处死取肿瘤外正常软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根据病理学HE染色结果对比3组瘤细胞转移情况。结果左侧组针道软组织瘤细胞浸润5只(25.0%),右侧组针道软组织瘤细胞浸润14只(70.0%),两组穿刺针道瘤细胞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只家兔肿瘤外软组织均未见瘤细胞。结论改良穿刺活检技术可改善兔VX2骨肿瘤穿刺针道肿瘤细胞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骨肿瘤 活检技术 改良 密封栓 封堵 针道转移
原文传递
俯卧位结合克氏针经皮辅助复位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九文 王瑜 +2 位作者 曹海营 金宇 赵景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03-604,622,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结合肘后经皮克氏针辅助骨折复位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X线机透视下,采用俯卧位结合肘后经皮克氏针辅助复位的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8例... 目的:探讨俯卧位结合肘后经皮克氏针辅助骨折复位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X线机透视下,采用俯卧位结合肘后经皮克氏针辅助复位的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2~11岁,左侧28例,右侧40例,68例均为Gartland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无血管损伤,其中6例正中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损伤,受伤后1~5d内手术。结果68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评价优秀率为95.6%,骨折愈合良好。结论俯卧位结合肘后克氏针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有效地、安全的、实用的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俯卧位 经皮克氏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