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晓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04-406,共3页
自2001年以来我院康复医学科迅速发展。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在吸取国外康复医学科管理和学习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的优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
关键词 康复医学 护理管理 护士素质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姚淑珍 勾丽洁 +1 位作者 刘旭东 王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6-850,共5页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感、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是Rizzolatti等于1996年在一项研究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F5)区单神经元放电情况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多项基础研...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感、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是Rizzolatti等于1996年在一项研究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F5)区单神经元放电情况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多项基础研究证实人脑中也存在镜像神经元,主要位于额下回后部(BA44)、前运动皮质(BA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顶下小叶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康复 额下回 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皮质 电刺激治疗 上肢功能 视觉反馈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文清 杨晓莲 +1 位作者 姜贵云 鞠智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 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对未来脑卒中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 运动功能障碍 上肢功能障碍 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医学研究 康复医学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文清 戴红 +4 位作者 徐利 姜贵云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运动疗法 下肢 康复 偏瘫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的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姜贵云 姚立新 +1 位作者 杨晓莲 刘亚梅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689-1692,共4页
髌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简称。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髌骨关节软骨的退变致软骨软化,以膝部疼痛无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包括软骨的肿胀、碎裂、脱落,最后可引起股骨髁的对应部位也发生同样的病变。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的新策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清 晁志军 +3 位作者 徐振奇 姜贵云 谢睿智 冯晶晶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康复
下载PDF
非类固醇抗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贵云 姚立新 鞠智卿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123,共3页
目的:就有关非类固醇抗炎药的种类、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应用原则进行系统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Medline1995-01/2005-12期间与非类固醇抗炎药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风湿关节炎,康复”;英文... 目的:就有关非类固醇抗炎药的种类、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应用原则进行系统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Medline1995-01/2005-12期间与非类固醇抗炎药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风湿关节炎,康复”;英文检索词为“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rheumatoidarthritis”。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归类,根据设计课题选择有价值的资料,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关于非类固醇抗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的文献,符合要求的8篇,经搜集、整理,并做系统归类,提炼其公认的、成熟的观点。排除9篇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对非类固醇抗炎药种类及应用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介绍了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舒林酸、保泰松、布洛芬、扶他林、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二十余种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剂型与用法、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等作了详尽的叙述。结论:非类固醇抗炎药副作用小、消炎止痛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种类,并充分了解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应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药 抗风湿药和炎症介导素类 关节炎 类风湿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LBP伴疼痛灾难化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飞 姜贵云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还...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还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采用疼痛灾难化问卷(PC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ODI)腰痛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于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的患者,在传统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下背痛与心理因素的临床相关性以及心理干预的方法,使下背痛的治疗更加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下背痛 疼痛灾难化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脊髓损伤及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亚梅 高俊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每年全世界100万人中有10.4—83.0人发生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患者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壮年,1例50岁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0万美元,而1例25岁的患者这一数字将达到300万美元。交通事故(4... 脊髓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每年全世界100万人中有10.4—83.0人发生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患者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壮年,1例50岁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0万美元,而1例25岁的患者这一数字将达到300万美元。交通事故(44.3%)与高空坠落(21.8%)是发生脊髓损伤的主要致伤原因,体内骨骼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病理过程 康复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付亏杰 孙丽楠 +3 位作者 刘云芳 范飞 王泽熙 姜贵云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25-429,共5页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具有的趣味性强、安全性高、反馈及时等优点可以打破传统康复疗法的局限性,弥补其不足。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具有的趣味性强、安全性高、反馈及时等优点可以打破传统康复疗法的局限性,弥补其不足。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67%的脑卒中生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且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呈逐渐降低趋势,比美国提早了十余年,其中约1/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康复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康复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泽熙 孙丽楠 姜贵云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认知过程是大脑高级的功能活动,由大脑皮质、大脑白质、边缘系统、间质神经核团、脑干核团及小脑等共同参与,不同认知活动激活相应的脑区及皮质下结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血管病后常见后遗症之一,不仅造成患者肢体活动、语言及语言... 认知过程是大脑高级的功能活动,由大脑皮质、大脑白质、边缘系统、间质神经核团、脑干核团及小脑等共同参与,不同认知活动激活相应的脑区及皮质下结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血管病后常见后遗症之一,不仅造成患者肢体活动、语言及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躯体残疾,也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然而认知功能障碍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远大于躯体功能障碍,对于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一直是神经康复工作者致力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故如何评定及改善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社会及临床意义。现就目前对认知功能障碍评定及治疗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认知评定 认知治疗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丽丽 姜贵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1-504,共4页
强制性使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CIT)是20世纪70年代由Taub提出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目前应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的历史。Taub在试验中阻断了猴一侧上肢的传入神经,猴出现了相应的运动控制障碍,通过限制健肢,患肢... 强制性使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CIT)是20世纪70年代由Taub提出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目前应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的历史。Taub在试验中阻断了猴一侧上肢的传入神经,猴出现了相应的运动控制障碍,通过限制健肢,患肢可重新获得有效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 康复医学 应用 疗法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控制障碍 传入神经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柄佑 李树娟 +2 位作者 王贺健 任晓兰 勾丽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及脑功能偏侧化与PSSD的关系。方法将60例PS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3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药物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治疗组...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及脑功能偏侧化与PSSD的关系。方法将60例PS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3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药物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分析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及运动阈值(M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S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右侧(P<0.05),且健康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PSSD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降低,且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右侧(P<0.05);治疗后药物组双侧大脑半球MT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PSQI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FC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两组FCA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与PSSD患者发病密切相关;右佐匹克隆及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均能改善PSSD患者睡眠状况,且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层兴奋性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下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竟 王文清 +3 位作者 杨宗宇 邢富智 陶世武 马蓓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8-1751,共4页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RCI)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20.7%,老年人更易发病^([1])。其发病机制与外部撞击和劳损有关,也与肩袖本身的生理病理改变有关,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2])。有研...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RCI)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20.7%,老年人更易发病^([1])。其发病机制与外部撞击和劳损有关,也与肩袖本身的生理病理改变有关,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2])。有研究表明,对于中小型撕裂患者,非手术治疗可以作为优先选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部疼痛 非手术治疗 超声定位 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发病机制 关节肿胀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蜡疗和超激光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 被引量:41
15
作者 姜贵云 鞠智卿 +2 位作者 杨晓莲 姚立新 刘亚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7-1399,共3页
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较多,如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包括关节置换)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我院康复医学科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蜡疗、激光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得到改善。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关节腔内注射 蜡疗 激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文清 勾丽洁 +5 位作者 杨晓莲 姜贵云 鞠智卿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常规功能训练。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常规功能训练。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型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平板训练、起坐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促进患者上、下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 下肢 康复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姜贵云 杨晓莲 +5 位作者 王文清 徐丽丽 黄武 勾丽洁 刘旭东 刘亚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CIMT对下肢功能进行...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CIMT对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用"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及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来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经"CIMT"治疗后,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UGT的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MW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文清 段一娜 +7 位作者 王宏卫 谢睿智 徐利 冯晶晶 方鑫洋 姚艳华 黄武 刘亚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梗死 上肢 运动模式 手功能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6个月随访 被引量:33
19
作者 鞠智卿 杨小华 +1 位作者 姜贵云 杨晓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501-1504,共4页
背景:玻璃酸钠主要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主要也是关节软骨的退变。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07/2011-06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 背景:玻璃酸钠主要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主要也是关节软骨的退变。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07/2011-06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踝关节骨折修复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0例行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分别于治疗后、治疗后1,6个月后对比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及无痛行走距离等方面改善的差异。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关节活动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其度数明显增加(背伸、跖屈、内收、外展、内翻与治疗前比较P<0.01,外翻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痛行走距离比治疗前增加(P<0.01)。结果证实,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以明显改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与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关节腔内注射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例报告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文清 徐振奇 +4 位作者 晁志军 姜贵云 张好好 谢睿智 冯晶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2-643,650,共3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分别8个月和4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分别8个月和4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用TUGT和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来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2例患者的Fugl-Meyer的评分无明显变化;Barthel指数的变化为:能力较低的1例患者变化明显(P<0.05)、能力较高的另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出现天花板效应;Berg平衡功能有显著提高(P<0.05);TUGT、MWS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提高更加显著(P<0.00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