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贺 杜心如 +2 位作者 刘建丰 袁凤丽 刘文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血肿压迫 1例 ,椎管内感染 1例 ,马尾粘连 1例 ,原间隙再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血肿压迫 1例 ,椎管内感染 1例 ,马尾粘连 1例 ,原间隙再突出 3例 ,另一间隙突出 2例。随访 10个月~ 4年 ,结果优 6例 ,良 1例 ,差 1例。结论 :由于再手术原因众多 ,初次手术时做好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周密的手术准备 ,术中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再手术 原因 预防 疗效
下载PDF
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PCI手术及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喆 薛文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27-528,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择期PCI组40例和急诊PCI组60例,并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发生组和未发生并发症组,比较择期PCI组和急诊PCI组、并发症发生组和未发生并发症组患者血浆ET、vWF的差异,分析PCI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ET、vW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诊PCI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ET、vWF水平均较择期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4、-24.156、-20.224、-16.423,P<0.001)。所有100例PCI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心律失常等早期并发症者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PCI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组患者ET、vWF水平分别为(136.14±9.02)ng/L、(152.49±8.75)%,明显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1、4.779,P<0.001)。PCI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ET、vWF水平正相关(r=0.492、0.485,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的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较高,且与并发症发生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慢性乙肝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
3
作者 麻晓慧 苏桂同 刘金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32-334,共3页
关键词 慢性 中医证型 乙型肝炎 病理学 病毒
下载PDF
颞顶枕部头皮下纤维瘤术后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4
作者 郭淑玲 李秀艳 项广珍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颞顶枕部 纤维瘤 术后 并发症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气管替代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70-371,共2页
气管替代手术的研究进展张旭综述赵惠儒审校较长段气管切除后,常需行气管替代手术。气管一端通向肺,另一端与体外相通,并有分泌物持续流过,故植入气管应具有抗感染、抗负压的功能。数十年来,多种气管替代手术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 气管替代手术的研究进展张旭综述赵惠儒审校较长段气管切除后,常需行气管替代手术。气管一端通向肺,另一端与体外相通,并有分泌物持续流过,故植入气管应具有抗感染、抗负压的功能。数十年来,多种气管替代手术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但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尚有待解决。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除 气管替代手术 人工合成气管 气管移植
原文传递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NLR、PCT变化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斌 陈立娟 +3 位作者 杨丽昕 李爽 王文涛 孙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8期3591-3595,共5页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败血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NLR、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为(6.22±1.05)d、(3.88±0.25)d、(5.10±0.86)d、(8.71±2.05)d,均短于对照组的(8.76±1.53)d、(6.22±0.64)d、(7.53±1.46)d和(11.24±3.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NLR、PCT、hs-CRP、WBC水平为(1.35±0.20)、(0.80±0.34)mg/mL、(3.56±0.62)g/L、(9.12±1.80)×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0.32)、(2.19±0.73)mg/mL、(9.78±2.64)g/L和(12.26±2.59)×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为(42.77±11.36)%、(41.27±11.26)%、(1.70±0.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9.32)%、(35.66±9.40)%和(1.29±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10.00%vs7.50%)(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人免疫球蛋白 万古霉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