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孟繁杰 白冰 +1 位作者 马青嵩 陈曼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39-0042,共4页
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手术入路联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 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手术入路联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9例患者接受普通钢板内固定(A1组),29例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A2组);29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B1组),29例患者接受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B2组);29例接受前外侧入路治疗(C1组)29例接受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C2组),29例患者接受膝前正中入路治疗(C3组),各自分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各组手术相关指标,锁定钢板内固定、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在上述指标方面的优势更显著(P<0.05);对比术后1月的疼痛情况和膝关节功能,锁定钢板内固定、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和膝前正中入路在疼痛和膝关节功能方面呈现的效果相对更理想(P<0.05)。结论 相比普通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更具应用优势,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可以完整暴露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提高手术成功率。膝前正中入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受到影响的软组织较少,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皮注射可吸收型磷酸钙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彦豹 金宝城 +2 位作者 王静 朴海旺 白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55-659,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注射可吸收型磷酸钙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24~64岁,平均48.0...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注射可吸收型磷酸钙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24~64岁,平均48.0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磷酸钙注射组(28例)和传统开放组(32例),微创磷酸钙注射组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可吸收型磷酸钙手术治疗,传统开放组行传统开放后路骨折撑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腰椎ODI指数、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及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微创磷酸钙注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及切口总长度方面均优于传统开放组[(79.4±12.3)min vs.(100.7±13.6)min、(65.3±14.1)mL vs.(150.4±35.2)mL、(8.2±1.4)d vs.(10.8±2.3)d、(7.6±1.2)cm vs.(11.5±2.7)cm,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指数及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磷酸钙注射组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指数及VAS评分均优于传统开放组[(91.6±2.6)%vs.(86.8±2.7)%、(9.8±2.3)°vs.(13.6±2.4)°、(13.6±4.3)%vs.(16.9±3.8)%、(1.8±0.6)分vs.(2.9±0.8)分,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可吸收型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以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磷酸钙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结合微骨折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白冰 张小雪 +3 位作者 崔万勇 孙铭霞 孙彦豹 王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88-2892,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I)在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膝关节、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微骨折术联合ACI治疗,...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I)在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膝关节、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微骨折术联合ACI治疗,对照组采用微骨折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软骨缺损修复情况、关节力线。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组间、不同时间、组间×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修复组织厚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ACI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能够协同促进软骨缺损修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关节力线,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微骨折术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力线的影响
4
作者 白冰 孙铭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膝关节炎疾病临床诊疗环节中实施关节镜下微创疗法,研究分析其对病患关节力线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治疗的膝关节炎疾病患者(样本纳入例数为120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对照小组,各60例,依次采取常... 在膝关节炎疾病临床诊疗环节中实施关节镜下微创疗法,研究分析其对病患关节力线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治疗的膝关节炎疾病患者(样本纳入例数为120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对照小组,各60例,依次采取常规疗法、关节镜下微创疗法,研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关机力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干预后关节力线评分、主动伸直度以及WAMAC分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中(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炎病患采取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手段,对调整与有关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关节力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创治疗 膝关节炎 关节力线
下载PDF
HPV16感染乳腺癌MCM7、PD1、PD-L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友龙 司景元 +2 位作者 延靖蕾 曹振东 祁海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742-3746,共5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女性乳腺手术切除病例,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女性乳腺手术切除病例,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分析,其中乳腺癌80例(乳腺癌组),乳腺增生76例(乳腺增生组)及其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n=76),经原位杂交法测定HPV16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PD1、PD-L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HPV16感染、病理参数、预后关系。结果乳腺癌组HPV16感染率及MCM7、PD1、PD-L1蛋白阳性率高于乳腺增生组、正常组,乳腺增生组各指标高于正常组(P<0.05);乳腺癌患者中,HPV16感染者的MCM7、PD1、PD-L1蛋白阳性率高于未感染HPV16者(P<0.05);乳腺癌患者HPV16感染与MCM7、PD1、PD-L1蛋白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HPV感染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MCM7、PD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D-L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HPV16感染、MCM7、PD1阳性表达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PV16感染、MCM7、PD1、PD-L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有明显相关性,HPV16感染者的MCM7、PD1、PD-L1表达水平更高,且HPV16、MCM7、PD1、PD-L1表达与患者病理参数、预后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感染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乳腺癌
原文传递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经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小雪 白冰 +3 位作者 崔万勇 孙铭霞 孙彦豹 王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评价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指标、X线片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 目的评价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指标、X线片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联合组(55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腓骨截骨术,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JOA评分,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X线片指标、HSS评分、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4.36±14.64)min比(75.88±12.86)min];相比于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肿胀程度、上下楼梯疼痛、步行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8.35±0.73)分比(6.74±0.67)分、(15.05±1.74)分比(13.96±1.66)分、(21.75±2.07)分比(18.58±1.73)分、(27.59±3.25)分比(25.74±2.83)分];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关节间隙角变小,联合组小于对照组[(1.94±0.60)°比(3.02±0.67)°];两组股骨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变大,联合组大于对照组[(190.95±5.43)°比(186.64±4.68)°、(92.60±8.81)°比(83.26±8.54)°];两组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功能、疼痛评分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8.62±0.86)分比(6.89±0.78)分、(7.86±0.96)分比(6.27±0.68)分、(7.79±0.62)分比(6.95±0.57)分、(14.95±2.60)分比(12.48±2.33)分、(17.46±2.21)分比(14.59±1.76)分、(24.83±3.25)分比(18.59±2.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骨筋膜间隔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内粘连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但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可减轻患者关节外翻情况,提高关节活动度,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其安全性良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截骨术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 股骨胫骨角 胫骨关节间隙角
原文传递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在中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友龙 延靖蕾 马立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70,共1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通过影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1]。本研究通过将两者联合进行乳腺癌患者...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通过影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1]。本研究通过将两者联合进行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旨在为临床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新型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DEATH 中晚期乳腺癌 免疫逃逸 患者预后判断 共抑制分子 预后评估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彦豹 金宝城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80-87,共8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