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涛 徐惠绵 +4 位作者 徐岩 王江 朱志 赵大鹏 吕元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5期4-8,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异同,为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方法选取1980年1月~200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R0手术治疗的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患者,按肿瘤部位进行分...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异同,为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方法选取1980年1月~200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R0手术治疗的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患者,按肿瘤部位进行分类,分别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大体类型、pT分期方面不同部位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不同。淋巴结转移与病灶大小、大体类型、pT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管癌栓有关(P<0.05),不同胃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上部癌的总体预后最差,与中、下部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0);不同部位胃癌预后影响因素:肿瘤pN分期、pT分期为胃上部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肿瘤pN分期、pT分期、病灶大小为胃中、下部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胃上、中、下部癌临床病理特征显著不同;胃周淋巴结转移分布差异明显;不同胃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与胃中、下部癌相比,上部癌生物学行为特征不良,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RT-PCR检测胃癌腹腔液中癌细胞CEA mRNA的表达预测腹膜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剑锋 徐惠绵 吴涛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RT PCR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EAmRNA表达 ,对预测胃癌腹膜亚临床转移的意义。方法 :收集 43例胃癌和 7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腹腔冲洗液 ,用RT PCR方法测定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EAmRNA表达 ,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目的 :探讨RT PCR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EAmRNA表达 ,对预测胃癌腹膜亚临床转移的意义。方法 :收集 43例胃癌和 7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腹腔冲洗液 ,用RT PCR方法测定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EAmRNA表达 ,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PLC)。结果 :腹腔冲洗液游离细胞的CEAmRNA的表达量随病期的进展、浸润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升高 (P <0 .0 1) ;因胃浆膜类型和大体类型的不同其阳性级别亦存在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CEART -PCR方法对于检测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较PLC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是一种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CEA 腹膜转移 腹腔冲洗细胞 胃肿瘤 MRNA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6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患者116例临床资料(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选择开腹手术,观察组(58例)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 目的探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患者116例临床资料(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选择开腹手术,观察组(58例)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3)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开腹手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对RAS活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陶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9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残石率、再次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RAS活性指标(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石率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观察组再次手术率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肾素水平(0.91±0.04)ng/ml低于对照组的(1.56±0.12)ng/ml;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10.31±1.14)ng/ml低于对照组的(14.35±2.21)ng/ml;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52.21±3.16)ng/L低于对照组的(68.66±4.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并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腹腔镜 肝外胆管结石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及疾病转归情况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方法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 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方法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生理应激指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自主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皮质醇(54.45±3.55)μg/L、甲肾上腺素(32.55±2.3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6.13±13.12)、(71.22±1.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54、90.24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两组治愈率均为100.00%(4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更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术后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开腹手术 疾病转归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