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结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体会
1
作者 冉繁荣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9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小切开(EST)结合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方法:2008年至2009年,所有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RCP的患者,经EST(乳头括约肌小切口一半为0.5cm左右,以能暴露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为限度)和EPBD共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小切开(EST)结合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方法:2008年至2009年,所有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RCP的患者,经EST(乳头括约肌小切口一半为0.5cm左右,以能暴露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为限度)和EPBD共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38例,其中单颗结石26例,2颗结石10例,3颗以卜结石2例(最多1例6颗结石)。采取一次取石法(取石或碎石取石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或胰腺炎,其中术后高淀粉酶血症3例(7.9%)经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EST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括约肌小切开(EST) 气囊扩张(EPBD)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前后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邹玲 闫振明 +2 位作者 李孝珍 宋耀锋 何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2014年6月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ACS患者80例(ACS组),根据类型不同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2014年6月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ACS患者80例(ACS组),根据类型不同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亚组)32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亚组)28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亚组)20例;根据Gensini积分情况分为轻度亚组(Gensini积分≤20分)36例、中度亚组(20分<Gensini积分≤40分)90例、重度亚组(Gensini积分>40分)34例。选择同期非冠心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析ACS患者术前和术后Lp-PLA2改变情况与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1)Lp-PLA2比较:PCI术前,ACS组患者血清Lp-PLA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4.198,P=0.027),STEMI亚组患者高于UAP亚组患者(t=1.944,P=0.030)。与术前比较,术后STEMI亚组患者血清Lp-PLA2明显下降(t=2.016,P=0.026)。术前中度亚组和重度亚组患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P<0.05),重度亚组患者PCI术后Lp-PLA2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2)Gensini积分比较:STEMI亚组患者高于UAP亚组(P<0.05),重度亚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亚组(P<0.05)。(3)MACE发生率比较:ACS不同类型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重度亚组与轻度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OC曲线分析:术前、△(术前-术后)Lp-PLA2水平、Gensini积分对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P<0.05)。(5)相关性分析:术前LpPLA2水平与MACE呈正相关(r=0.622,P=0.014),而△(术前-术后)与MACE呈负相关(r=-0.653,P=0.011)。Gensini积分(是否大于61.6)和△(术前-术后)(是否大于20.2)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Lp-PLA2明显升高,PCI术后出现回落。Gensini积分和△(术前-术后)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经动脉灌注替罗非班溶栓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玉超 董奇观 池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经动脉灌注替罗非班溶栓是否有良好的效果。方法:选取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经CTA、MR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选取支架辅助治疗)术中发生动脉急性血栓栓塞80例,分为替罗...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经动脉灌注替罗非班溶栓是否有良好的效果。方法:选取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经CTA、MR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选取支架辅助治疗)术中发生动脉急性血栓栓塞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A组)40例,尿激酶组(B组)40例,采用介入置管溶栓方法,分别经溶栓导管动脉注入替罗非班、尿激酶,即时血管通畅,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脑出血、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行CT检查,A组脑出血例数分别为3例、7例、8例,B组分别为8例、18例、25例;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1个月,A组脑梗死例数分别为5例、7例、9例,B组分别为8例、14例、19例;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处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内灌注 替罗非班 尿激酶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邹玲 宋耀锋 依仁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连续选择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连续选择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收缩压非杓型例数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老年 冠心病 24H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经皮无水乙醇注入加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囊肿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斯华 孙虹 +1 位作者 王国华 林延德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囊肿 经皮无水乙醇注入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强 曾华君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期368-369,共2页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改善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31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PD组(13例)和HD组(18例)。两组开始治疗时均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个月后均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个月时均增加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改善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31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PD组(13例)和HD组(18例)。两组开始治疗时均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个月后均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个月时均增加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1、2、3个月的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 PD组和HD组的Hb值在透析治疗前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Hb值在治疗1、2、3个月后与透析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 PD和HD均能改善尿毒症贫血状态,而PD效果优于HD,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导致肾性贫血状态有较好调节作用,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下载PDF
以支气管哮喘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桂华 赵成英 +1 位作者 张惠英 张新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4-214,共1页
以支气管哮喘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宋桂华,赵成英,张惠英张新娅(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沈阳铁路局沈阳医院内科)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二周至数月内出现原因不... 以支气管哮喘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宋桂华,赵成英,张惠英张新娅(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沈阳铁路局沈阳医院内科)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二周至数月内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等症状,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心肌梗塞 综合征 PIS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奇观 杨玉超 +3 位作者 张玉扬 孙丽丽 赵林 程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9期163-164,共2页
目的观察与探究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化疗,... 目的观察与探究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化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水控制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A125控制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实施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腹腔 静脉 晚期卵巢癌
下载PDF
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邹玲 宋耀锋 依仁科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期168-168,172,共2页
目的:分析有无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资料。方法:选择近期连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患者194例,入选对象同时接受血尿酸浓度测定,并按有无合并高尿酸血症分组,合并高尿酸血症107例,不合并高尿酸血症87例(对照... 目的:分析有无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资料。方法:选择近期连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患者194例,入选对象同时接受血尿酸浓度测定,并按有无合并高尿酸血症分组,合并高尿酸血症107例,不合并高尿酸血症87例(对照组)。结果: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例数及平均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前者的单支病变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加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玉水 张卫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C-肽释放试验 外源性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临床应用 胰岛B细胞功能 血液循环 胰岛素抗体 细胞合成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前列地尔对伴发精神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军 张弘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伴发精神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80例伴发精神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伴发精神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80例伴发精神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32/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20/40)](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医疗保健评分、精神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总的睡眠评分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发精神障碍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氮平治疗可获得肯定的临床疗效;不仅可明显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且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更能使相关症状显著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前列地尔 急性脑梗死 精神障碍
下载PDF
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无复流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玲 闫振明 宋耀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8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无复流(NRP)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冠心病患者45例,其术后发生了NRP,对照组为同期接受急诊,PCI术后未发生NRP患者6... 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无复流(NRP)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冠心病患者45例,其术后发生了NRP,对照组为同期接受急诊,PCI术后未发生NRP患者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指标。结果 NRP组的多支病变例数、几乎完全闭塞例数、靶病变较长例数、重度血栓负荷例数、初始TMI血流0~1级例数、侧枝循环差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支病变、几乎完全闭塞、靶病变较长、初始TMI血流0~1级以及侧枝循环差可能是急诊PCI术后发生NRP血管影像学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急诊 术后无复流 血管影像学因素
下载PDF
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高华 王胜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按摩康复方法,观察组采取间歇式充气压...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按摩康复方法,观察组采取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治疗。结果 2组治疗5d、10d、15d偏瘫小腿腿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t=3.24,P<0.05;t=3.28,P<0.05)。2组在治疗5d、10d、15d偏瘫肢体血流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t=3.16,P<0.05;t=3.24,P<0.05)。2组DV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2组主诉有疼痛等不适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按摩式预防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
下载PDF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永强 苏艳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中的意义。方法 73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73例非感染性患儿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PCT以及hs-CRP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中的意义。方法 73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73例非感染性患儿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PCT以及hs-CRP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血清PCT以及hs-CRP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结果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以及hs-CRP在新生儿脓毒血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脓毒血症
下载PDF
急性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邹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STEMI)并首次行PCI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肌缺血后适应(M...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STEMI)并首次行PCI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肌缺血后适应(MIP)组和常规PCI组。MIP组患者给予临时起搏、药物、低压扩张罪犯血管病变处。常规PCI组开通罪犯血管后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则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CI总手术时间、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的回落值。结果:2组患者ST段回落值、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P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PCI总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中MIP可使再灌注心律失常更短时间内结束,并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后适应 心律失常
下载PDF
Rho激酶介导醛固酮致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广萍 朱凯 李德天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osterone,ALD)能否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Rho激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同步化培养HK2细胞24 h后,将HK2细胞...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osterone,ALD)能否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Rho激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同步化培养HK2细胞24 h后,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ALD组、ALD+螺内酯(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组,ALD+Y-27632(Rho激酶抑制剂)组,观察各组间E-cadherin、α-SMA蛋白(Western blot法)及mRNA(real-time PCR法)表达,以及各组间磷酸化MYPT-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结果终浓度为10-7M的ALD作用下,随作用时间延长,HK2细胞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减少,α-SMA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增多,提示HK2细胞发生了EMT。与对照组相比,ALD组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伴有磷酸化MYPT-1表达增多;而螺内酯及Y-27632均明显减轻了上述改变,与醛固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活化介导了醛固酮诱导的HK2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EMT RHO激酶 HK2细胞
下载PDF
影响CIN患者行LEEP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丹 张玉扬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4期43-45,4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400例,均行LEEP治疗,通过问卷调查和术后复检方法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过Logistic...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400例,均行LEEP治疗,通过问卷调查和术后复检方法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年宫颈病变复发者40例,复发率10%,其中10例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18例术后1.5年复发,12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复发时间平均为(17.2±5.4)个月。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等在复发病例和治愈病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吸烟史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等为影响CIN患者行LEEP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患者行LEEP术后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等,其中年龄越大、初次性生活年龄越早、病变程度越严重、切缘阳性复发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 LEEP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turge-Weber综合征受累脑白质区血流灌注与癫痫发作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玲玲 池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108-2110,共3页
Sturge—Weber综合征名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以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罕见疾病,单侧发病较多位于三叉神经第1或第2支分布的区域,临床上以神经系统和皮肤为主要累及对象[1]。查体表现为颜面部葡萄酒色斑、智力障碍、偏头痛、癫痫、青光... Sturge—Weber综合征名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以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罕见疾病,单侧发病较多位于三叉神经第1或第2支分布的区域,临床上以神经系统和皮肤为主要累及对象[1]。查体表现为颜面部葡萄酒色斑、智力障碍、偏头痛、癫痫、青光眼。颅面部血管瘤病理累及软脑膜、眼脉络膜、三叉神经支配区三个方面,正是因为受累血管的迂曲、变形,导致脑组织缺氧,使得神经元变性、钙化、局部脑组织萎缩。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对Sturge-Weber综合征病变白质区的血流定量测量,进而探讨癫痫发作与病变区脑白质灌注情况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血流灌注 癫痫发作 脑白质 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脑组织缺氧 葡萄酒色斑 面部血管瘤
下载PDF
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金花 郭宇 关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27-1428,共2页
关键词 卒中后痴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党春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0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内采用神经肌肉...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0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内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