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食药用菌灰树花物种名称修订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雪娇
吴芳
+5 位作者
李守勉
Vlasák Josef
张旭
田景花
李明
李国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9,共22页
灰树花是中国具有较高食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国内外学界过去多认定其学名为Grifola frondosa。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自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45份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多基因联合分析的研究显示了对应各大洲灰...
灰树花是中国具有较高食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国内外学界过去多认定其学名为Grifola frondosa。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自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45份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多基因联合分析的研究显示了对应各大洲灰树花菌种的高支持率分支,表明不同地域灰树花的遗传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分离自我国的灰树花菌种均属于东亚分支,欧洲和北美分支的成员在中国尚未发现分布。因此,东亚分支应代表了一个独立的物种。东亚地区的灰树花过去在日本曾经被描述为白树花G.albicans,而且该种曾经被认为是欧洲灰树花G.frondosa的同物异名,因此,东亚分支的物种学名应该是白树花G.albicans。由于中国多数野生和栽培灰树花菌盖颜色较深,故将其命名为白树花的一个新变型G.albicans f.huishuhua,并指定了该变型的模式标本和菌种(凭证标本HBAU15778,凭证菌株HBAU LM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子菌
多基因
复合种
分类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木质素腐植酸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FrantiSek Novák
Martina Sestauberová
+3 位作者
Richard Hrabal
张水勤(译)
袁亮(译)
赵秉强(译)
《腐植酸》
2016年第1期24-31,共8页
从木质素磺酸盐氧化和水解转化后的产物——木质素腐植酸盐中分离出腐植酸组分,并用化学和光谱学(UV/VIS,FT-IR,^(13)C-NMR光谱学)的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从褐煤和山地云杉林森林土有机层中分离出腐植酸,以作为对照。与其...
从木质素磺酸盐氧化和水解转化后的产物——木质素腐植酸盐中分离出腐植酸组分,并用化学和光谱学(UV/VIS,FT-IR,^(13)C-NMR光谱学)的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从褐煤和山地云杉林森林土有机层中分离出腐植酸,以作为对照。与其它来源的腐植酸相比,木质素腐植酸(LHHA)羧基含量相对较低,而其酸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磺酸基所体现出来的。木质素及其相应腐殖质的^(13)C-NMR光谱在55.9 ppm处有明显的位移,这是其甲氧基碳的信号,而其它烷氧基碳的数量非常有限,如脂肪碳。由于这些类型的碳含量相对较低,木质素腐植酸的芳香度较高,为60.6%。相比天然的腐植酸,木质素磺酸盐经热处理后所得的木质素腐植酸盐则被认为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天然腐植物质的类似物。根据化学和光谱学数据评估结果,阐明了从木质素腐植酸盐提取的腐植酸的结构特征,且提出了其可能的化学结构,从而描述了分离组分的典型"平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NMR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腐植酸
木质素腐植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结构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食药用菌灰树花物种名称修订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雪娇
吴芳
李守勉
Vlasák Josef
张旭
田景花
李明
李国杰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
学院
河北省蔬菜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蔬菜产业协同创新
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
学院
微
生物
研究所
捷克科学院生物中心
植物分子
生物
学研究所
出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9,共22页
基金
河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专项(YJ201849)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2053731D)
+5 种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21326315D)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小宗食用菌岗位(CARS-20)
河北省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珍稀食用菌岗位(HBCT2023090202)
珍稀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V1648197919627)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9226915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0006)。
文摘
灰树花是中国具有较高食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国内外学界过去多认定其学名为Grifola frondosa。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自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45份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多基因联合分析的研究显示了对应各大洲灰树花菌种的高支持率分支,表明不同地域灰树花的遗传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分离自我国的灰树花菌种均属于东亚分支,欧洲和北美分支的成员在中国尚未发现分布。因此,东亚分支应代表了一个独立的物种。东亚地区的灰树花过去在日本曾经被描述为白树花G.albicans,而且该种曾经被认为是欧洲灰树花G.frondosa的同物异名,因此,东亚分支的物种学名应该是白树花G.albicans。由于中国多数野生和栽培灰树花菌盖颜色较深,故将其命名为白树花的一个新变型G.albicans f.huishuhua,并指定了该变型的模式标本和菌种(凭证标本HBAU15778,凭证菌株HBAU LM502)。
关键词
担子菌
多基因
复合种
分类
系统发育
Keywords
Basidiomycota
multi-gene
species complex
taxonomy
phylogeny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木质素腐植酸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FrantiSek Novák
Martina Sestauberová
Richard Hrabal
张水勤(译)
袁亮(译)
赵秉强(译)
机构
捷克科学院生物中心
捷克
化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
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出处
《腐植酸》
2016年第1期24-31,共8页
文摘
从木质素磺酸盐氧化和水解转化后的产物——木质素腐植酸盐中分离出腐植酸组分,并用化学和光谱学(UV/VIS,FT-IR,^(13)C-NMR光谱学)的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从褐煤和山地云杉林森林土有机层中分离出腐植酸,以作为对照。与其它来源的腐植酸相比,木质素腐植酸(LHHA)羧基含量相对较低,而其酸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磺酸基所体现出来的。木质素及其相应腐殖质的^(13)C-NMR光谱在55.9 ppm处有明显的位移,这是其甲氧基碳的信号,而其它烷氧基碳的数量非常有限,如脂肪碳。由于这些类型的碳含量相对较低,木质素腐植酸的芳香度较高,为60.6%。相比天然的腐植酸,木质素磺酸盐经热处理后所得的木质素腐植酸盐则被认为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天然腐植物质的类似物。根据化学和光谱学数据评估结果,阐明了从木质素腐植酸盐提取的腐植酸的结构特征,且提出了其可能的化学结构,从而描述了分离组分的典型"平均"特征。
关键词
^13C-NMR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腐植酸
木质素腐植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结构
Keywords
^13C-NMR
FT-IR
humic acids
lignohumate
lignosulfonate
structure
分类号
TQ314.1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O656.2 [理学—分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食药用菌灰树花物种名称修订
谢雪娇
吴芳
李守勉
Vlasák Josef
张旭
田景花
李明
李国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2
木质素腐植酸的结构特征
FrantiSek Novák
Martina Sestauberová
Richard Hrabal
张水勤(译)
袁亮(译)
赵秉强(译)
《腐植酸》
2016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