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监管新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敏芳 傅翔 +2 位作者 朱剑敏 徐浩铭 张立超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63-567,共5页
目的提高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减少患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不同调剂方式的质量投诉进行分析,采用PDCA循环法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新的中药饮片质量监管模式包括药师驻厂管理、药厂飞行检查等事前监管措施,患者-药房... 目的提高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减少患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不同调剂方式的质量投诉进行分析,采用PDCA循环法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新的中药饮片质量监管模式包括药师驻厂管理、药厂飞行检查等事前监管措施,患者-药房-药厂-快递的快速质量问题处理等事中处理措施,以及药厂评估、药厂季度沟通会等事后追溯措施。结论经过3年的实践,新的质量监管模式有效降低了中药房质量投诉率,明显提高了中药饮片代配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代配送 质量监管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
作者 沙佳宇 傅翔 +2 位作者 姚小静 吴泽宇 吴琼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为了降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结合呼吸内科2019年5月~2020年4月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活动的实施效果。结... 目的为了降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结合呼吸内科2019年5月~2020年4月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活动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活动前的(71.84±8.61)DDD/(100人·天)下降至活动后的(56.40±13.70)DDD/(100人·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滚轮微针处理次数对药物皮肤渗透、分布及皮肤刺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娟娟 傅翔 +1 位作者 朱全刚 张立超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 考察用于皮肤促透研究的滚轮微针处理次数。方法 以维A酸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组织匀浆法研究裸鼠皮肤的促透效果,用亚甲蓝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等考察裸鼠皮肤的药物分布,经皮水分流失(TEWL)测量法、激光多普勒血流量... 目的 考察用于皮肤促透研究的滚轮微针处理次数。方法 以维A酸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组织匀浆法研究裸鼠皮肤的促透效果,用亚甲蓝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等考察裸鼠皮肤的药物分布,经皮水分流失(TEWL)测量法、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评价皮肤刺激性。结果 滚轮微针处理次数为1、3、5、8、10次时,处理次数越多,促透效果越好,皮肤中滞留药量也越高,但是皮肤中滞留药量在处理8次和10次时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亚甲基蓝染色和激光共聚焦实验均显示处理次数增加,针孔分布均匀度提高;亚甲基蓝染色显示,处理5次以上时,出现部分针眼重叠而皮肤破损现象。在体皮肤内药物吸收实验显示处理1次时,裸鼠皮肤中滞留药量均匀性较差,但是处理3次以上时,皮肤中滞留药量均匀性明显改善。TEWL测量法显示处理5次以下,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时间为24 h,处理8次以上为36 h。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显示处理5次以下,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时间为1 h,处理8次以上为2 h。结论 滚轮微针处理5次可确保裸鼠皮肤促透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轮微针 处理次数 渗透特性 皮肤刺激性 维A酸
下载PDF
门诊和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关联规则的挖掘和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傅翔 陈盛新 +2 位作者 杨樟卫 陈长虹 何宇涛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门诊和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关性及关联规则。方法对某院2009年门诊和急诊处方数据进行抽样,将药品按通用名和ATC编码进行分类,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先验(Apriori)关联分析模型... 目的探讨门诊和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关性及关联规则。方法对某院2009年门诊和急诊处方数据进行抽样,将药品按通用名和ATC编码进行分类,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先验(Apriori)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在人均用药品种数、人均抗菌药物品种数、患者年龄、性别上均存在差异。门诊处方中的5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明显关联;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关联规则更多。结论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门诊更为集中和频繁,注射剂型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的情况更为普遍,急诊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更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健康管理模式下药学服务的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傅翔 王博冉 +1 位作者 王福利 陈盛新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通过论述与比较药学服务和健康管理的理念,分析两者在提出背景、实施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结合健康管理模式,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加强药学服务的实践。
关键词 健康 健康管理 药学服务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多效防护霜中盐酸苯海拉明、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水杨酸辛酯的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凌 王新霞 +4 位作者 吕磊 张静如 阚月一 鲁莹 傅翔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多效防护霜中盐酸苯海拉明、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水杨酸辛酯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缓冲溶液(20 mmol/L,pH=7.5),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多效防护霜中盐酸苯海拉明、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水杨酸辛酯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缓冲溶液(20 mmol/L,pH=7.5),梯度洗脱,甲醇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10 min、甲醇→60%;10~12 min、甲醇60%→92%;12~20 min、甲醇→92%,采集时间20 min,平衡时间10 min,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8 nm,柱温25℃,进样量15μl。结果3种成分在30 min内基线分离,方法学验证表明,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3.0%,回收率在90%~108%之间,稳定性和重复性RSD均<3.0%,符合方法学要求。按照新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个批次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多效防护霜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也为其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防护霜 高效液相色谱 盐酸苯海拉明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水杨酸辛酯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向新 张小军 +2 位作者 王月明 姜威 李向荣 《河北中医》 201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灌肠+离子导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灌肠+离子导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疲倦乏力、腰膝痠软、纳差呕恶、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脘腹胀满及水肿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疲倦乏力、腰膝痠软、纳差呕恶、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脘腹胀满及水肿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3个月后Cr、BUN、UA、Cys-C、hs-CRP及TGF-β_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灌肠+离子导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表现,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Cys-C、hs-CRP及TGF-β_1水平,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灌肠 离子透入法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我院2014-2016年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荀国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探讨医院药事管理的有效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6年3年间通过各类途径收集、汇总的79例ADR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探讨医院药事管理的有效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6年3年间通过各类途径收集、汇总的79例ADR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结果医院2014年发生ADR 26例,2015年为33例,2016年为20例,共计79例。其中>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53例(67.09%);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为63例(79.75%);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反应最多见,为36例(45.57%);涉及药品共计43种。结论分析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药事管理策略,可减少ADR发生的风险,提升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 发生情况 分布情况 药事管理
下载PDF
2007—2009年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钟立敏 宋俊华 李向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临床应用特点,分析用药趋势和合理性。方法:统计2007—2009年门、急诊药房所使用的口服NSAID的品种、数量、消耗金额,分析比较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分析用药特点和趋势;抽取某月门、急诊处方中... 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临床应用特点,分析用药趋势和合理性。方法:统计2007—2009年门、急诊药房所使用的口服NSAID的品种、数量、消耗金额,分析比较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分析用药特点和趋势;抽取某月门、急诊处方中的NSAID处方,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口服NSAID年用药金额逐年增长,用药频度最高的是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分散片,居第2位和第3位的是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NSAID处方分析提示本院常用NSAID品种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我院NSAID用药趋势正向着高效、低毒、新剂型、新品种方向发展,但临床要加强NSAID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应用 分析
下载PDF
探讨加强西药房管理对减少药患纠纷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向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西药房管理对减少药患纠纷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加强西药房管理措施,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西药房管理对减少药患纠纷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加强西药房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药患纠纷发生率、药品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药患纠纷发生率和药品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药房常规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加强西药房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药患纠纷的发生概率,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药房管理 药患纠纷 效果 医患关系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向荣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2期82-84,共3页
目的考察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多奈哌齐(安理申)治疗,观察... 目的考察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多奈哌齐(安理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尼莫地平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对两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痴呆状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的痴呆状况(27.35±1.63)分、精神状态(25.76±2.62)分和日常生活能力(77.39±1.54)分、治疗总有效率(94.0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均优于对照组(t痴呆治疗后=15.3268,P痴呆治疗后=0.0001;t精神状态治疗后=12.8015,P精神状态治疗后=0.0001;t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36.1873,P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0.0001;χ^2疗效=5.3156,P疗效=0.0211;χ^2不良反应=4.3360,P不良反应=0.0373)。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多奈哌齐 老年血管性痴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药师在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实践中的角色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翔 李向荣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9-572,共4页
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实践推动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笔者从一名药师的角度,分析药师在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和具体职责,并从国外现阶段的应用实例中探讨药师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对策,为药师今后开展相关服务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药师
下载PDF
自动化发药系统对门诊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师工作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向荣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自动化发药系统对门诊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师工作强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该院门诊药房引入了德国韦乐海茨自动化发药系统,现对自动发药机、自动加药系统的使用情况及其工作流程作总结,并以处方调剂差错、药师步行数、患者满意... 目的探究自动化发药系统对门诊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师工作强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该院门诊药房引入了德国韦乐海茨自动化发药系统,现对自动发药机、自动加药系统的使用情况及其工作流程作总结,并以处方调剂差错、药师步行数、患者满意度等评价自动化发药系统对药品调剂质量的影响。结果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后的差错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实施自动化发药系统后患者取药等待时间平均为(2.21±0.68)min,较实施前的(12.69±2.33)min明显缩短(P<0.05);且实施自动化发药系统后药师步行的工作强度较实施前降低了73.92%。结论自动化发药系统能够既可显著提高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调剂差错,保证用药安全,又可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利于提升医院整体品牌形象,特别有利于提高社区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员费用的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发药系统 调剂效率 工作强度 调剂差错
下载PDF
索他洛尔临床血药浓度的HPLC-FLU检测
14
作者 章之川 刘罡一 +2 位作者 张慧 余琛 贾晶莹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建立简便的索他洛尔血药浓度 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Nova-Pak C 18(3.9mm×150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08 mol/L磷酸二氢钾(PH 4.6)(3:97).流速1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235 nm,发射波长 Em 310 nm.血样预处理采用高... 目的:建立简便的索他洛尔血药浓度 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Nova-Pak C 18(3.9mm×150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08 mol/L磷酸二氢钾(PH 4.6)(3:97).流速1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235 nm,发射波长 Em 310 nm.血样预处理采用高氯酸直接沉淀-二氯甲烷洗涤净化法.结果:索他洛尔血药浓度在 0.10~6.4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9),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 8%.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较好地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他洛尔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PD-1治疗所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计佩影 彭健 +3 位作者 黄文璐 黄芳华 奚玉鸣 余自成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期间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并分析其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PD-1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期间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并分析其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PD-1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99例和未发生组81例。记录发生组患者PD-1治疗期间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生组患者PD-1治疗期间共发生138次免疫相关不良事件,17例患者发生20次等级≥3级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排前3位者分别为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37.37%,37/99)、甲状腺功能减退(22.22%,22/99)、皮疹/白癜风(16.16%,16/99);等级≥3级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排前2位者分别为肝炎(41.18%,7/17)、心肌炎(23.53%,4/17);发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0.40%、83.84%,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16.05%、41.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53±1.12)个月、(19.72±2.15)个月,明显长于未发生组的(4.19±0.52)个月、(8.36±0.95)个月,2年生存率为40.40%,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1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接受PD-1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较高,PD-1治疗期间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关联性,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某院48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合理用药探讨
16
作者 张淑君 郑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至2021年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不良反应报告共48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良反应类型、患者情况、药品种类...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至2021年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不良反应报告共48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良反应类型、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并用药品、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研究。结果:不良反应报告以一般报告居多,主要发生人群为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涉及15类171种药品,由心血管系统用药及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口服给药是主要给药途径;出现例次较多的累及器官/系统类型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该院应加强心血管系统用药及中成药的使用监管,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用药 中成药 口服给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1例肺脓肿并发真菌和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
17
作者 沙佳宇 李莉霞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脓肿患者并发真菌和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临床药师结合曲霉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病原菌的特点、患者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药敏结果、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及治疗药物监测(TDM... 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脓肿患者并发真菌和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临床药师结合曲霉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病原菌的特点、患者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药敏结果、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及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多次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选择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奥马环素等联合用药方案,及时评估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脓肿 曲霉菌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立敏 李向荣 宋俊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干预研究,为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抽取2010年12月份全部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286份作为非干预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干预研究,为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抽取2010年12月份全部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286份作为非干预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实施。抽取2011年12月份全部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234份作为干预组,将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对照。结果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由干预前的1922.90元下降到干预后的1434.48元(P<0.05);用药指征、分级使用、疗程、使用理由、疗效评估、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的不合理率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比例和不合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根据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治疗性 合理用药 干预研究
原文传递
探讨参芪地黄汤抗药源性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向荣 李向新 邵光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7期12-1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药源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参芪地黄汤的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文献检索,确定相应靶点,并从多个数据库中获得已知的药源性肾病靶点。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参芪地黄汤靶点与已...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药源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参芪地黄汤的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文献检索,确定相应靶点,并从多个数据库中获得已知的药源性肾病靶点。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参芪地黄汤靶点与已知治疗药源性肾病的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STS、MAOB、CA2和BMP2可被20种化合物调控,可能是参芪地黄汤中重要的复合靶点。细胞因子(VEGF、CCR2、TGF-β、PKC)、氧化应激和炎症是药源性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涉及显著差异表达的最丰富的途径是TNF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VEGF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从整体角度对参芪地黄汤治疗药源性肾病的药理和分子机制进行了部分验证和预测。为实验研究补充了理论基础,拓展了参芪地黄汤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肾毒性 网络药理学 参芪地黄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