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晓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3期136-138,153,共4页
目的对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26例(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放射CT血管造影对疾病进行检查与诊断,分别开展1mm重建与3m... 目的对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26例(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放射CT血管造影对疾病进行检查与诊断,分别开展1mm重建与3mm重建,对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1mm重建组中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22个,其中包括19个冠状动脉小钙化斑块,敏感性均为100.00%;3mm组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小钙化斑块分别检出19个与11个,敏感性分别为73.08%与68.42%。结论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不同重建层厚在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亦有差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下载PDF
高频彩超联合MRI在早期鉴别诊断含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胜辉 黄晓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联合MRI在早期鉴别诊断含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含钙化灶乳腺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和50例含钙化灶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频彩超和MRI检...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联合MRI在早期鉴别诊断含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含钙化灶乳腺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和50例含钙化灶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频彩超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乳腺肿块特征、血流分级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结果:经高频彩超检查,恶性组肿块形态不规则、内部钙化、腋窝淋巴结异常、包膜不完整和边界毛刺状等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经高频彩超检查,恶性组Ⅱ、Ⅲ级血流均高于良性组(P<0.05);经MRI检查,恶性组不规则形状、不规则边缘和强化不均匀等均高于良性组(P<0.05);高频彩超与MRI联合的检出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式,恶性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在早期鉴别诊断含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时,同时采用高频彩超和MRI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含钙化灶 高频彩超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晓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BF、BV及PS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P<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CT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SNP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扫描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X线、CT、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晓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5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0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0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正确检出率分别为99.05%、90.57%、70.75%;对于0、Ⅰ、Ⅱ、Ⅲ、Ⅳ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0%、10.36%、24.24%、25.60%、10.01%;CT的检出率分别为0%、28.67%、26.11%、25.60%、10.01%;MRI的检出率分别为6.91%、29.89%、27.27%、25.60%、10.01%;对照三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MRI在0-Ⅱ级的检出率高于X线和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在Ⅰ-Ⅱ级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的检出率三者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考虑其轻度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方法应当考虑CT或者MRI,其中MRI的临床诊断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 MRI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