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与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良明 陈彦清 王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感染管理与优化。方法通过优化PIVAS各环节操作,加强PIVAS感染管理。结果降低了微生物、热原及微粒污染的概率。结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IVAS感染管理 优化
下载PDF
心内科临床药师服务模式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群 祝秀珍 《药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516-518,共3页
结合临床用药实践,探讨心内科临床药师服务模式。心内科临床药师应坚持参与临床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并主动与患者和医生沟通;掌握本专业各类疾患的药物治疗规律及相关知识;配合和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并善于应用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 结合临床用药实践,探讨心内科临床药师服务模式。心内科临床药师应坚持参与临床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并主动与患者和医生沟通;掌握本专业各类疾患的药物治疗规律及相关知识;配合和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并善于应用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疗效评价手段;积极对患者进行适时的用药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药师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专业 临床药师 服务模式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hs-CRP、Apo-B、ox-LDL、MMP-9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晏子俊 张良明 +6 位作者 陈彦清 徐文豪 张月辉 兰玉平 袁晓燕 徐关丽 徐兴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13-1717,1722,共6页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CAP)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5例ASCI患者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1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并对病例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与ASCI患者CAP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中伴CAP形成的患者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比无CAP形成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OR=4.76,95%CI:2.35~9.18)、Apo-B(OR=3.16,95%CI:1.59~7.32)、ox-LDL(OR=1.48,95%CI:1.15~2.01)及MMP-9(OR=3.86,95%CI:1.63~9.14)水平是ASCI患者CA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的水平可反映ASCI患者CAP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ASCI患者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显著升高,其与ASCI患者CAP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ASCI及CAP形成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载脂蛋白-B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药物不良反应2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良明 陈永志 黄建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监测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联合5-氟尿嘧啶处理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彦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Ⅱ联合5-氟尿嘧啶处理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取对数期生长的细胞并用不同条件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血清的DMEM进行处理,5-Fu处理组用0.5、1、5、10μmol/L 5-Fu处...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Ⅱ联合5-氟尿嘧啶处理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取对数期生长的细胞并用不同条件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血清的DMEM进行处理,5-Fu处理组用0.5、1、5、10μmol/L 5-Fu处理,5-Fu联合黄芪皂苷II处理组用10μmol/L 5-Fu联合20、40、80μmol/L黄芪皂苷II处理。处理后24、48、72h时,采用MTS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处理后24h时,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内凋亡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Fu处理能够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肝癌细胞存活率;与10μmol/L 5-Fu单药处理组比较,10μmol/L 5-Fu联合黄芪皂苷II处理能够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肝癌细胞存活率;10μmol/L 5-Fu处理后的Fas、FasL、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μmol/L 5-Fu联合40μmol/L黄芪皂苷II处理后的Fas、FasL、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量显著高于10μmol/L 5-Fu处理组。结论:黄芪皂苷II联合5-氟尿嘧啶处理能够增强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介导该作用的凋亡蛋白是Fas/FasL及B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黄芪皂苷II 5-氟尿嘧啶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药学监护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雪松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6期449-450,共2页
0 引言 药学监护是药学人员以负责任的态度提供药物治疗,以达到明确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药学监护要求药师担负起参与决定用药过程,选择恰当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剂量和疗程,并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 0 引言 药学监护是药学人员以负责任的态度提供药物治疗,以达到明确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药学监护要求药师担负起参与决定用药过程,选择恰当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剂量和疗程,并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监测等。目前药学监护工作在各级医院已得到普遍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 社区医疗服务 用药监测 药物治疗 药学人员 药师工作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抗生素类药物 个体化给药方案
下载PDF
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郭雪松 袁小燕 《中国药业》 CAS 2003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应用方法及不同用法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应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同应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连注射剂的雾化、腔内注射效果...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应用方法及不同用法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应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同应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连注射剂的雾化、腔内注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给药。双黄连注射剂的静脉给药,选用合理给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优化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剂 给药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曾倩 任卓如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8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40例,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同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治疗后60天,测定其IgG、IgA以及IgM水平,并统计治疗前后机体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情...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40例,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同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治疗后60天,测定其IgG、IgA以及IgM水平,并统计治疗前后机体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4+比例显著升高(P<0.05),CD8+比例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其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CD4+水平升高,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貤 王亚群 +1 位作者 李琳 李开兰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肖衣 任卓如 +1 位作者 文晓寰 陈利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采取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于每晚入睡前持续静脉滴注0.5μg·kg-1右美托...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采取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方法,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于每晚入睡前持续静脉滴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和滴注时间的生理盐水。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恶心呕吐症状评估量表(INVR)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第3天晚上的睡眠、焦虑情况及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结果相比治疗前,用药第3天,治疗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和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严重程度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45、7.112、10.407,P均<0.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肿瘤 化疗 睡眠 焦虑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门冬胰岛素30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文晓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采用生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2组血糖控制效果及波动范围;治疗前后对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PG、2hPB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略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55±0.14u·kg·d^(-1),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各时间段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7.0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平稳性,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30 西格列汀 老年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应用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肖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瘙痒评分及血浆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优于熊去氧胆酸,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熊去氧胆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晓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0期24-25,共2页
目的:调查我院 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I 类切口手术患者156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对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抗菌药... 目的:调查我院 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I 类切口手术患者156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对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名称、规格、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进行采集。结果156例患者中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者138例,使用率为11.54%;13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一用药的患者131例(94.93%),术后用药患者130例(94.20%),预防用药时间为49~72h 的患者68例(49.28%);13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计使用抗菌药物147次,按照使用频率排序,位于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硫脒、头孢替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氟氯西林钠、哌拉西林舒巴坦。结论我院 I 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较为合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良和完善,从而提高 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文晓寰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62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 目的 :探讨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62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服药后饮酒、过敏性体质、过敏史及情绪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服药后饮酒、过敏性体质和过敏史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3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155例(24.88%),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45.81%)。结论 :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加强服务意识,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应用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陈肖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瘙痒评分及血浆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辅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优于熊去氧胆酸,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熊去氧胆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烤烟品种云烟85的化学成分研究
16
作者 梁梦洁 徐兴梦 +5 位作者 黄丽佳 王雪 邓亮 吴双凤 徐文秀 郭亚东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4-28,共5页
利用色谱技术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烟85进行植化研究,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MS和NMR等波谱方法及其理化性质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二甲氧基,5-羟基-苯基)-丙-1-醇(1),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 利用色谱技术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烟85进行植化研究,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MS和NMR等波谱方法及其理化性质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二甲氧基,5-羟基-苯基)-丙-1-醇(1),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5-三甲氧基-苯基)-丙-1-醇(2),玫瑰B类黄酮(3),异黄酮(4),塔巴联苯D(5),咖啡酸(6),6-羟基-7,3’,4’,5’-四甲氧基异黄酮(7),7-羟基-3-(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8),5,7-二羟基-3-(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9).在确定结构的9个化合物中,(1),(2),(4)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玉溪 云烟85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用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期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陈肖衣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7期93-94,共2页
目的 :分析用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期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期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为对照组37例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37例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补佳乐或克龄蒙)进行... 目的 :分析用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期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期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为对照组37例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37例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补佳乐或克龄蒙)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其Kuppeman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期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取得确切的效果,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酸雌二醇 绝经后期 慢性盆腔痛
下载PDF
医院药品流动调控策略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永志 唐尧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3467-3468,共2页
目的:探索有效调控医院药品流动的策略,以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和节约医院药品流动成本。方法:科学运用信息管理、药库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医院药品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结果与结论:有效整合医院药品... 目的:探索有效调控医院药品流动的策略,以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和节约医院药品流动成本。方法:科学运用信息管理、药库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医院药品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结果与结论:有效整合医院药品信息流、科学调控医院药品物流、综合处理医院药品资金流和医院供药例外情况发生的应对准备,是医院药品流动调控策略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有效调控医院药品流动,不仅是医院药库管理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医院药品流动调控策略可产生出最佳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药品流动 调控策略 探索
原文传递
380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及临床用药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永志 王亚群 乔建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分布,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3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培...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分布,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3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培养出18种病原菌,检出252株,革兰阴性菌占72.6%,革兰阳性菌占23.4%,真菌占4.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总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包括给药剂量、次数、联合用药种类搭配不当、更换药间隔时间过短等,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843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乔建 王亚群 陈永志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住院病历,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住院病历1120份,其中843份应用了抗菌药物,占75·3%;5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具体...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住院病历,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住院病历1120份,其中843份应用了抗菌药物,占75·3%;5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具体表现在给药剂量不当、给药方案不当、联合用药不当、溶媒应用不当等方面。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应增强临床药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