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表面肌电图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阙玉梅 张玲 +4 位作者 莫晔 李应宏 何雪苹 丁莉 何锴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联合表面肌电图评价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96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对... 目的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联合表面肌电图评价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96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表面肌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V和MCV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踝背伸积分肌电值、踝跖屈积分肌电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协同收缩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以及表面肌电图检查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卒中偏瘫病人的神经损伤情况以及肌张力、肌力的水平,可为临床康复治疗做出相应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速度 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 偏瘫 老年人
下载PDF
DD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应宏 李家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89例)、小动脉粥样硬化组(88例)和心源性血栓组(71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D水平,并于住院...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89例)、小动脉粥样硬化组(88例)和心源性血栓组(71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D水平,并于住院时和住院后10 d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三组脑梗死患者之间的D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血栓组的DD水平最高,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结果显示,心源性血栓组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住院10 d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三组之间的改善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D水平预测心源性血栓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P=0.000),95%CI为0.681~0.936,cutoff值为112 ng/ml,其特异度为0.586,敏感度为0.931。结论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心源性血栓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脑梗死 亚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80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应宏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E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和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ESS评分(3.44±0.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69.85±10.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依达拉奉 脑梗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李应宏 《云南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73-174,共2页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并且病情在发病6h后持续加重,即病症呈阶梯型加重趋势[1]。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大幅度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并且病情在发病6h后持续加重,即病症呈阶梯型加重趋势[1]。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大幅度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2]。有大量资料表明,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阶段,给予有效的抗凝治疗,对控制患者病情十分有益[3]。本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对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玲 莫晔 李应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2289-229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两种不同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SA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A组于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B组出血后2... 目的探讨早期两种不同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SA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A组于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B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血管痉挛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时间为(6.53±0.86)d,明显短于B组的(7.68±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症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d内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B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0 d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15 d A组患者的MCAVm分别为(98.82±18.44)、(93.12±11.27),Lingdegaard指数分别为(1.70±0.38)、(1.52±0.34),B组则分别为(115.76±19.70)、(106.23±13.87)、(1.88±0.41)、(1.6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均能有效缓解SAH患者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腰大池引流对早期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术 腰大池持续引流 腰椎穿刺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脑出血伴发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张清华 林筱凤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2期7103-7104,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脑出血伴发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中无肠道器质性疾病、伴发便秘的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舒适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脑出血伴发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中无肠道器质性疾病、伴发便秘的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舒适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饮食调节、排便护理、卧床时间及卧位的护理等,观察两组排便情况以及并发症再出血、脑疝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5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37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59.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发再出血、脑疝1例,对照组诱发再出血、脑疝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脑出血伴发便秘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脑出血 便秘 再出血 脑疝
下载PDF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重症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及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阙玉梅 莫晔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24-324,共1页
重症脑卒中患者极易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而致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且由于神经科医师对HAP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限,因此使HAP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脑卒中 预防性使用 预后 并发 抗生素 脑卒中患者 HAP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观察
8
作者 阙玉梅 李应宏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48-648,共1页
目前,脑卒中的高致死、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而临床医生在挽救卒中患者生命的同时,如何将患者的致残程度降到最低和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受到广泛关注。2011年1~12月我科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前,脑卒中的高致死、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而临床医生在挽救卒中患者生命的同时,如何将患者的致残程度降到最低和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受到广泛关注。2011年1~12月我科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 死后 临床医生 生活质量 致残程度
原文传递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应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年第6期371-371,共1页
本文收集39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脑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多灶性对称性钙化2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高平 刘胜利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6年第3期162-162,共1页
颅内多灶性对称性钙化2例报告朱高平刘胜利颅内多灶性对称性钙化较少见,现报告2例。例1,男19岁,学生。患者1月前无诱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4次,入院当日发作一次。现就读高级中学,成绩中等;既往无甲状腺手术等病... 颅内多灶性对称性钙化2例报告朱高平刘胜利颅内多灶性对称性钙化较少见,现报告2例。例1,男19岁,学生。患者1月前无诱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4次,入院当日发作一次。现就读高级中学,成绩中等;既往无甲状腺手术等病史。查体:身高168cm,体重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钙化 多灶性钙化 对称性钙化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清华 徐丽霞 林筱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治疗前及干预治疗后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SDS、SAS评分综合干预组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常规治疗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综合干预组SCL-90各项因子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常规治疗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心理干预 SDS SAS SCL-90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早期发热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玲 李应宏 阙玉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11-412,共2页
发热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重脑缺血,加速脑缺血半暗带区向缺血坏死转化。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住院急性脑梗死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提高对... 发热是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重脑缺血,加速脑缺血半暗带区向缺血坏死转化。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住院急性脑梗死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发热的全面认识,探讨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独立危险因素 早期发热 缺血半暗带区 相关危险因素 2009年 不良预后 缺血坏死
原文传递
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阙玉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2-73,共2页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是指脑梗死后梗死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而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抗凝、溶栓治疗的普遍应用,使HT的风险增加,部分发生HT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是指脑梗死后梗死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而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抗凝、溶栓治疗的普遍应用,使HT的风险增加,部分发生HT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亡,给临床治疗带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后出血 性转化 脑梗死急性期 梗死区 血流灌注 继发性出血 脑栓塞 NIHSS 疾病诊断要点 壁破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