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iCBCT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淋巴引流区和前列腺精囊腺靶区位移的差异性,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01月至2023年0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调强放疗的21例前列腺癌患者,...目的:研究iCBCT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淋巴引流区和前列腺精囊腺靶区位移的差异性,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01月至2023年0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调强放疗的21例前列腺癌患者,要求患者在定位及治疗前充盈膀胱、排空直肠,对患者治疗前扫描的iCBCT影像分别以盆腔骨性结构、前列腺精囊腺为参考进行离线配准(自动配准后手动调整),分别评估盆腔淋巴引流区、前列腺精囊腺的靶区位移误差,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的位移数值,分析两个区域位移的差异性、相关性,并且计算相对位移,应用公式M_(PTV)=2.5Σ+0.7σ计算PTV外扩边界。结果:盆腔淋巴引流区、前列腺精囊腺在左右、头脚、前后平移方向位移误差分别为LR:(0.27±0.58)mm vs (0.31±0.61)mm;SI:(0.53±0.91)mm vs (0.68±0.98);AP:(2.03±1.86)mm vs (2.79±2.52)mm。头脚、前后方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77、5.035,P<0.05),左右方向为高度相关(r=0.736),头脚方向为中度相关(r=0.542),前后方向为极低度相关(r=0.190)。两个区域在LR、SI和AP的相对位移5 mm的百分比分别为4.9%、5.3%和29.2%。盆腔淋巴引流区LR、SI、AP方向PTV外扩范围分别为1.08 mm、1.96 mm、6.38 mm,前列腺精囊腺LR、SI、AP方向PTV外扩范围为1.20 mm、2.39 mm、8.74 mm。结论: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淋巴引流区和前列腺精囊腺靶区在分次治疗间前后方向位移较大,且两区域靶区在前后方向容易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无法通过影像引导校正误差,应尽可能保持膀胱和直肠状态与CT定位时一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iCBCT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淋巴引流区和前列腺精囊腺靶区位移的差异性,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01月至2023年0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调强放疗的21例前列腺癌患者,要求患者在定位及治疗前充盈膀胱、排空直肠,对患者治疗前扫描的iCBCT影像分别以盆腔骨性结构、前列腺精囊腺为参考进行离线配准(自动配准后手动调整),分别评估盆腔淋巴引流区、前列腺精囊腺的靶区位移误差,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的位移数值,分析两个区域位移的差异性、相关性,并且计算相对位移,应用公式M_(PTV)=2.5Σ+0.7σ计算PTV外扩边界。结果:盆腔淋巴引流区、前列腺精囊腺在左右、头脚、前后平移方向位移误差分别为LR:(0.27±0.58)mm vs (0.31±0.61)mm;SI:(0.53±0.91)mm vs (0.68±0.98);AP:(2.03±1.86)mm vs (2.79±2.52)mm。头脚、前后方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77、5.035,P<0.05),左右方向为高度相关(r=0.736),头脚方向为中度相关(r=0.542),前后方向为极低度相关(r=0.190)。两个区域在LR、SI和AP的相对位移5 mm的百分比分别为4.9%、5.3%和29.2%。盆腔淋巴引流区LR、SI、AP方向PTV外扩范围分别为1.08 mm、1.96 mm、6.38 mm,前列腺精囊腺LR、SI、AP方向PTV外扩范围为1.20 mm、2.39 mm、8.74 mm。结论: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淋巴引流区和前列腺精囊腺靶区在分次治疗间前后方向位移较大,且两区域靶区在前后方向容易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无法通过影像引导校正误差,应尽可能保持膀胱和直肠状态与CT定位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