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镇家国:太和殿藻井上神牌的发现与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文华 《紫禁城》 2017年第5期122-137,共16页
故宫大修工程有年,大小殿堂的建筑结构多经过清理。一些长期供奉在屋顶或房梁上的厌胜宝匣都被打开,厌胜用品始为人所知。这些除了少数归安原处外,多数保存在库房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三十五个之多。
关键词 解读 藻井 大修工程 建筑结构 故宫
下载PDF
笈多艺术及其对中国佛造像的影响
2
作者 罗文华 《紫禁城》 2016年第10期46-65,共20页
四〇〇年至七〇〇年,在中国属于五胡十六国晚期至南北朝、隋朝及唐初,有关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有丰富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足资参考;在印度则处住贵霜晚期至笈多时期和后笈多时期,国内的相关研究,尤其是田野调查的工作多为空白。
关键词 雕塑艺术 中国 造像 五胡十六国 研究成果 考古发现 田野调查 南北朝
下载PDF
佛教文物专家如是说
3
作者 罗文华 《收藏家》 2018年第9期110-110,共1页
自明朝开国以来,中国进入新的繁荣期,其中又以永乐一朝最具探索精神,也最具活力。这一时期,中国境内的文学、艺术创作、教育的普及、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宗教思想的活跃、东西洋的往来交通、汉藏佛教的相互影响等等都成为15世纪初奏响中... 自明朝开国以来,中国进入新的繁荣期,其中又以永乐一朝最具探索精神,也最具活力。这一时期,中国境内的文学、艺术创作、教育的普及、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宗教思想的活跃、东西洋的往来交通、汉藏佛教的相互影响等等都成为15世纪初奏响中国交响乐的重要音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物 专家 中国境内 探索精神 艺术创作 宗教思想 15世纪 汉藏佛教
原文传递
新时代的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4
作者 张长虹 +2 位作者 鲍楠 孙昭亮 赵靖 《藏学学刊》 2020年第1期1-33,351,共34页
2018年10月19-21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有65位学者在17场大会发言中报告了他们在青藏高原考古新... 2018年10月19-21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有65位学者在17场大会发言中报告了他们在青藏高原考古新发现、藏传佛教遗存研究、藏传佛教文物与多民族文化交流、文本与图像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会议发言内容的综述,归纳了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并认为此次会议在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推动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向纵深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研究所 西藏考古 考古新发现 国际学术讨论会 藏传佛教 学术平台 发言内容 中国藏学
原文传递
来到“理想国”对话“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策展人
5
作者 罗文华 《紫禁城》 2023年第4期12-29,共18页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中国与巴基斯坦均于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公无四〇〇年至六三〇年间,中国矸代求法高僧法显、宋云、惠生、玄斐等先后造访巴基斯坦地区,留下了有关犍陀罗物质文化的较早记载。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交流 犍陀罗艺术 策展人 理想国 丝绸之路 史料记载 巴基斯坦 香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