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教师教育教学法研究的特征、知识建构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淼 宋萑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3,共16页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形成教“教”与学“教”的基本框架、重视教学推理与思考明确化、发展多种立场或取向、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等特征。围绕这些关注点,可构建起包含教师教育教学法价值论、本体论、主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知识体系。这启示我国学界未来在教师教育实践的整体系统下,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法重构内涵、建设多样态的学术共同体、推进多学科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索并行的路径,并作用于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学法 教“教” 学“教” 知识体系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文霞 侯红霞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的更新提供了精神引领,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及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更新;其次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体现在基于素养提升的培训体系、基于自我理解的自主学习管理体系、基于生态转变的共同体体系;最后为国家和社会支持与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专业发展意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学习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内涵、使命与发展方向——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旭东 张军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朱旭东教授作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朱旭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国际比较、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 朱旭东教授作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朱旭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国际比较、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朱旭东教授重点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内涵、时代使命和发展方向。在对教师教育内涵的分析中,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教育是聚焦教师终身发展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既包含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体系,也包含教师教育机构和制度体系。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教育学科具有三重属性:既是一项国家事业,也是一个学术范畴,同时还是一项实践性工作。教师教育不但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还要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朱旭东教授还指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均衡而有质量的特色化教师教育体系,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科教师教育,由此推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让教师教育学科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体系 学科教师教育
下载PDF
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意涵、进展与机制
4
作者 宋萑 徐淼 吴雨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53,共24页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到阐明。自主知识的生产指向单个/份研究,涉及学术研究论文内部获得结论、生产知识的过程;自主知识的增长指代知识生成的纵切面,涉及不同学术研究之间如何互动、交流、迭代或递归。为了更清晰、具体、深入地呈现中国教师教育的研究进展、自主知识及其生产与增长情况,研究将教师教育划分为六个研究议题:目的与价值;招考、选拔与入口;师范生、教师教育者的素养;学习与发展;环境及其作用;系统。全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内容分析与案例分析展开,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是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与实证研究论文。在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的生产与增长部分,政策、实践与理论三个驱动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被单独剖析,并以经典案例综合展现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生成的驱动源、内在过程与动态机制。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的现状来看,已然有许多成果,整体上存在内在分析性强、外在整合性弱、演绎为主、归纳为辅、批判与否证不足的特征,未来还需在进一步解决教师教育领域长期面对的诸多核心问题的背景下持续走出独属于中国的教师教育科学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自主知识 职前培养 知识生产 知识增长
下载PDF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重建: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5
作者 朱旭东 康晓伟 黄蓝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9,共8页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趋于平衡的高质量,并最终指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它将小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与专业的教育,是一种整体上思考小学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是“体”与“系”及其相互...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趋于平衡的高质量,并最终指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它将小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与专业的教育,是一种整体上思考小学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是“体”与“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当前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无法满足我国新时代教育战略需求,无法满足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需求。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的路径: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专门小学教师培养机构体系;提高师范生的招生质量,确保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生源质量;加强小学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为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提供师资保障;加强学科建设,重塑以高等知识为基础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重构“理论-实践”相互激活的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协同提质,重构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组织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 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小学教师队伍 儿童全面发展
下载PDF
教师教育者教学专业性的追问——X师大教师教“教”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淼 宋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51,共12页
我国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专业性亟待提升,探究教师教育者的教“教”过程为理解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分析透镜。以关系性、抉择性的“张力”为理论视角,并以“教学法-内容-学生”为三维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X师大教师如何理解与实... 我国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专业性亟待提升,探究教师教育者的教“教”过程为理解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分析透镜。以关系性、抉择性的“张力”为理论视角,并以“教学法-内容-学生”为三维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X师大教师如何理解与实施教“教”。研究发现,大学教师教育者的教“教”之知是一种现实观照下的理想主义,教“教”之行则是路径依赖中的谨慎探索。在他们知行合一的“假相”里,潜藏着对教师教育者教学专业性是寻求确定性还是寻求“探险”的追问。未来教师教育者应发展一种寻求不确定性的学术,从内容转化走向教学法转化,并在教师教育教学法的更新迭代中实现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教学专业性 教“教” 职前培养 教师教育教学法
下载PDF
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内涵与结构
7
作者 宋萑 袁培丽 荣晴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4,共6页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内在品质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基于弘扬和落实教育家精神这一根本遵循,在分析新课标相关政策文本及国际教师素养模型的基础上,凝练了以育人素养为核心、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的新...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内在品质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基于弘扬和落实教育家精神这一根本遵循,在分析新课标相关政策文本及国际教师素养模型的基础上,凝练了以育人素养为核心、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的新时代中国教师七大专业素养要素及核心使命,并结合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构建了教师专业素养的罗盘模型,提供了一个多维度评价和发展教师职业能力的框架。未来将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以完善教师专业素养指标要素,并研制分学段、分学科的专业素养指标体系,进而为教师专业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素养模型 罗盘模型 新课标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的路径与机制
8
作者 李琼 张美琪 杜娇阳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3,共4页
教师日常专业学习实践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发源根基、表达渠道与目标归宿,为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以个人修养与品格、专业素养与内核、家国情怀与担当为导向的教育家精神,依托自我反思、专业阅读的日读自省,... 教师日常专业学习实践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发源根基、表达渠道与目标归宿,为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以个人修养与品格、专业素养与内核、家国情怀与担当为导向的教育家精神,依托自我反思、专业阅读的日读自省,听评课、课题研究与名师指导的研修培训,以及送教下乡、支教帮扶的跨区域实践交流等路径,能够有效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活动。此外,区域与学校应健全教育家精神文化建设与荣誉机制、完善教师榜样示范与专业支持制度、鼓励教师自我研究与跨界实践创新,从而为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学习 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 荣誉机制
下载PDF
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
9
作者 朱旭东 罗仁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短板,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与培训体系。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是学科以及学科教育二元性的概念进阶与逻辑递进,中小学科目学科与大学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未来应基于学术学科教师教育促进大学教师教育的诸要素耦合,以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为内核为我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底座建基,促进学术学科与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体系的融合与一体化,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二元性分别开展持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师教育 科目学科 学术学科 二元性
下载PDF
从“专门化培养”到“专业化教育”:面向教育强国的教师教育转型发展
10
作者 赵萍 冯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13-18,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封闭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对教师开展专门化培养。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师教育开启了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水平;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以理论和实践...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封闭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对教师开展专门化培养。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师教育开启了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水平;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形式设计教师教育课程和培养过程。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过程中形成了师德为先、研究驱动和协同合作的中国经验。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我国教师教育将着力于从涵养教育家精神、持续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和调整教师教育学科治理入手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化培养 专业化教育 教师教育转型 教师教育体系
下载PDF
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3年)
11
作者 周钧 蒋方蕊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随着情感研究在学界的兴起,“教师情感劳动”这一话题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对2000—2023年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进行分析,呈现该领域的发文量、主要作者以及研究主题。研究发现,从发文量来看,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当下研... 随着情感研究在学界的兴起,“教师情感劳动”这一话题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对2000—2023年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进行分析,呈现该领域的发文量、主要作者以及研究主题。研究发现,从发文量来看,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从作者来看,中国学者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研究主题来看,已有研究搭建了“前因—策略—后果”的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从时间、地点、主体和研究方法等维度进一步探究,以期使情感劳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情感劳动 情绪劳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解释现象学分析应用于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论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钧 李福珍 沈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解释现象学分析是一种质性研究路径,其特点体现在选题上聚焦于特定人群的重要经历和体验,以及个体赋予经验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同质性、小样本;迭代性的数据分析流程促使研究过程透明化,同时使研究结果从描述走向双重诠释。作为... 解释现象学分析是一种质性研究路径,其特点体现在选题上聚焦于特定人群的重要经历和体验,以及个体赋予经验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同质性、小样本;迭代性的数据分析流程促使研究过程透明化,同时使研究结果从描述走向双重诠释。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解释现象学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论争需要有所探讨与回应,包括从方法论层面探究解释现象学分析与现象学研究的关系;从研究方法层面回应数据分析的原则、过程及解释现象学分析路径的应用范围。结合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特点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现象学在多视角设计、历时性研究及灵活的资料收集途径等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于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现象学 教师教育研究 双重诠释 诠释循环 特则取向 现象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转型:理论立场、转型方式和潜在挑战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敏 吴雨宸 宋萑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在现实情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以其空前类人化的特性挑战我们对人机关系的传统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以“多主体网络”理论视角理解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视作具有能动作用的行动主体。在此视角下,新型人工智能参与教师教育体系将触发传统教师教育颠覆、联动的转型,引发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模式、评估等的深刻变革,为职前教师培养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研和自主学习,以及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衔接带来全新变化。同时,这种转型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引发新兴科技教育资源的分配、技术变革与课程更新的错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教育转型的理解问题等挑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转型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多主体网络
下载PDF
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照笛 张璐瑶 +1 位作者 姜思羽 胡艳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2,I0003,I0004,共15页
口述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对2000至2022年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及... 口述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对2000至2022年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及口述史方法的应用路径,发现:以口述史方法开展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人”两类主题,前者着力探究学校场所中的教育政策实施、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学校内的课程与教学三部分内容,后者聚焦学校领导与精英教师、普通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成员四类参与者的教育生活经验、观念或实践行动。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有三种应用路径,分别是史料互证,补充、修正教育史;重构历史,构建个人经验与教育环境的交叉叙事;创造历史记录,凸显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口述史 教育口述史 学校教育 教育政策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清 李琼 程世岳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是保障教师质量、教育质量的根基。作为教师候选人专业发展的关键贡献者,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参与教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追求高质量的实践;坚持教师教育的专业导... 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是保障教师质量、教育质量的根基。作为教师候选人专业发展的关键贡献者,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参与教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追求高质量的实践;坚持教师教育的专业导向,建构有力的教师教育;遵循教师教育的跨界原则,致力协同合作育人。然而,作为跨界者,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遭遇“夹缝生存”的身份认同困境、“合法性危机”的素养胜任困境、“缺梁少柱”的支持体系困境和“形式大于内容”的U-S合作困境。因此,应以重塑身份认同为前提,以跨界协同的U-S教师教育共同体为载体,以建立持续发展的专业发展体系为关键,建构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 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共同体
下载PDF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内涵、指标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绒 国建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事关教师教育者队伍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未来教师质量,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它可被理解为对教师教育者的输入质量(教师教育者资质、教师教育者特质)、过程质量(教师教育者教学、教师教育者研究、...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事关教师教育者队伍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未来教师质量,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它可被理解为对教师教育者的输入质量(教师教育者资质、教师教育者特质)、过程质量(教师教育者教学、教师教育者研究、教师教育者反思)和结果质量(教师教育者效能)的综合价值判断。据此,建构了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和若干四级观测点构成的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实施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既需要在理念上重视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聚焦教师教育者关键行为,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主体—方式—结果应用”三位一体有序衔接的具体行动,更需要制度标准和关键支持的双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 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 教师质量 高校教师评价
下载PDF
人文取向的当代西方教师情感研究
17
作者 沈辉 张华军 +1 位作者 薛旭楠 周冰倩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共13页
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整全的人的发展,强调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和精神性特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发现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汲取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取向主要关注教师职业所内含的主体状态... 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整全的人的发展,强调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和精神性特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发现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汲取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取向主要关注教师职业所内含的主体状态和精神性,常常通过隐喻等方式展开对教师精神内涵的可能性想象。同时,这一取向认为教师的精神是在日常教学饱含情感的实践中生发的,教师全身心投入的教学实践体现了具身的审美性。在研究方法上,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常通过叙事、传记等形式展开,在研究路径上强调研究者的“亲证”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取向的教师研究 教师情感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构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OECD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的经验与启示
18
作者 王兴洲 Lynn Paine 廖伟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7,共4页
构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围绕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构建全球视野和多元理念下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为我国构建面向未来... 构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围绕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构建全球视野和多元理念下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为我国构建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提供了一定启示。在研究立场上,要坚守教师专业素养的本土属性;在研究内容上,要关注教师专业素养的多维层次;在研究路径上,要考量素养体系构建的纵横向度,从而为我国教师专业素养体系构建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知识 教师能动性 OECD教师核心素养框架
下载PDF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系谱学考察
19
作者 黄嘉莉 李秀云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系谱学的“系”是指系统,“谱”是指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系谱学是通过解构历史事件中的主体位置及其作用空间的权力运作视角,从而关照知识权力关系的发展。系谱学以关系或事件为焦点,从微观中重新审视庞大社会系统的局部环节,关注被历... 系谱学的“系”是指系统,“谱”是指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系谱学是通过解构历史事件中的主体位置及其作用空间的权力运作视角,从而关照知识权力关系的发展。系谱学以关系或事件为焦点,从微观中重新审视庞大社会系统的局部环节,关注被历史误解、遭到排斥或争议而处于权力边缘的话语,重新发觉事物内在与外在的交互关系。因此,系谱学的历史观从传统的直线连续性发展转向非连续性,寻找历史中不连贯的事件,从而分析社会或事件中知识和制度权力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位置 不连贯 系谱学 权力运作 非连续性 交互关系 教师教育学科 解构历史
下载PDF
“迎难而上”还是“消极逃避”: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及其重塑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琼 林怡文 +1 位作者 王清 王松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55,共18页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16名乡村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工作负担及其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边界模糊,表现出教学任务多、职能复杂、学生家庭...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16名乡村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工作负担及其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边界模糊,表现出教学任务多、职能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复杂、事务性工作多、专业发展资源有限等特点。但是,乡村教师能够在工作资源和要求的不同平衡下,自我发起获取取向或回避取向的工作重塑策略,从而对其工作的意义和内容进行再设计,最终达成“迎难而上”“消极怠工”与“离开乡村”三种不同的发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工作时间 工作负担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