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喜迎二十大(“党恩国运”联,书法)
- 1
-
-
作者
黄立成
-
机构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
出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芦海娇作品
- 2
-
-
作者
芦海娇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
西泠印社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委员会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刘宗超作品
- 3
-
-
作者
刘宗超
-
机构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河北省美学学会
河北省高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
出处
《大学书法》
202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
-
分类号
J292.28
[艺术—美术]
-
-
题名学术研究当结合自身优势与学科发展的时代需求
- 4
-
-
作者
向彬
-
机构
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
出处
《大学书法》
2023年第4期143-147,共5页
-
文摘
本人近二十年主要立足文徴明、欧阳询、怀素等书法家个案研究书法史学问题,采用纵向和横向相交叉的方法研究书法教育问题,并深入书法本体研究书法美学的相关问题;个人学术经验认为,明确而持久的研究方向、宏观而具微的学术视野、沉稳而坚定的研究心态是获得优秀学术成果的重要保障;而对于青年学子而言,着眼时代的发展需要、立足个人的学科优势、遵循以点带面的学术研究思路更有利于学术研究。
-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学科优势
时代需求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行书自作诗轴
- 5
-
-
作者
向彬
-
机构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
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
出处
《大学书法》
2023年第4期142-142,共1页
-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宝林作品
- 6
-
-
作者
杨宝林
-
机构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
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
教育部学位中心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沈阳市诗书画乐研究会
辽宁省文联
辽宁省教育厅
-
出处
《记者摇篮》
2020年第12期F0003-F0004,共2页
-
-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
-
题名向彬书法作品
- 7
-
-
作者
向彬
-
机构
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
湖南省书法院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5-285,共1页
-
-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帆书法篆刻:道艺游心
- 8
-
-
作者
连超
-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发展规划办
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理论委员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3年第9期108-110,共3页
-
文摘
在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文化语境中,杨帆基于哲学思辨、审美认知与生命体验而炼就的“道艺游心”精神,将对当下书法哲理的本源探索、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以及书法生态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有理由坚信有朝一日杨帆之于书法篆刻艺术将大有可为。
-
关键词
书法篆刻
审美认知
哲学思辨
书法艺术
文化语境
信息化
多元化
全球化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主体身心的在场与超越——论中国书法本体的起源
- 9
-
-
作者
言恭达
-
机构
清华大学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59,共5页
-
文摘
艺术本体起于"人"而归于"物"。中国传统书法心、手、眼理论,就把书法艺术的本体,紧紧建立在"人"的行动上,不仅揭示出作为艺术本体发源地的"人"的在场,而且牵涉艺术表现的内容、行动特征及行动的结果,通过"人"的感官协调运动,将外部世界、内心世界和艺术作品贯通起来。
-
关键词
书法本体
心
手
眼
玄妙之道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漫谈东坡文化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 10
-
-
作者
连超
-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发展规划办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
-
出处
《现代艺术》
2021年第9期51-51,共1页
-
文摘
提及中秋,多少人脱口而出的不是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中秋,是中国人的中秋。苏东坡壮伟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神。虽境遇坎坷,但他却始终秉持"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逸与"天真烂漫是吾师"的淳朴。其生命之波澜,至黄州一变;其诗文书法,也随之一变。后又贬至惠州和儋州,可谓几度沉浮,却最终成就伟大的历史蜕变与千古风流。
-
关键词
东坡文化
回归与超越
苏东坡
黄州
苏轼
天真烂漫
中秋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王福权作品
- 11
-
-
作者
王福权
-
机构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赣州市书法家协会
-
出处
《新教育(海南)》
2021年第27期66-66,共1页
-
-
分类号
J292.28
[艺术—美术]
-
-
题名杨宝林作品
- 12
-
-
作者
杨宝林
-
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
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
-
出处
《侨园》
2021年第11期64-64,F0003,共2页
-
-
分类号
D63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