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性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
1
作者 江江 孙安 +6 位作者 李寿玲 汪渊 高敏 龚健杨 周青 王再兴 杜文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对X-性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家系进行视网膜GTP酶调节因子(RPGR)、RP2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抽取XLRP家系先证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CR),直接测序检测RP2基因和RPGR基... 目的对X-性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家系进行视网膜GTP酶调节因子(RPGR)、RP2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抽取XLRP家系先证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CR),直接测序检测RP2基因和RPGR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序列,包括RPGR基因突变热区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RF15)。结果在ORF15开放阅读框区检测到c.3396C>T,c.3430G>A(p.V1144I),RPGR和RP2基因中没有检测到突变。结论这2个XLRP家系患者的发病可能不是由RPGR和RP2基因突变所致,而由X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突变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X-连锁遗传性疾病 视网膜炎 色素性/遗传学 DNA突变分析
下载PDF
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慧 权晟 +6 位作者 高敏 肖风丽 陆闻生 沈玉君 周伏圣 杨森 张学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利用直接测序法对一中国汉族人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中两名临床诊断为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者、患者父母以及100例健康对照者ED1基因的8个外显子,进行DNA直接... 目的利用直接测序法对一中国汉族人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中两名临床诊断为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者、患者父母以及100例健康对照者ED1基因的8个外显子,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两名患者ED1基因的第9外显子第1045位的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患者母亲同一位置碱基呈现G~A杂峰,患者父亲和100例无关健康对照均未见此改变。结论错义突变c.1045A>G是导致该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良 ED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毛囊闭锁三联征一家系致病基因精细定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建强 高敏 +8 位作者 周伏圣 王培光 徐生新 沈颂科 程晖 张书梅 杜文辉 张学军 杨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精细定位研究,确定其致病基因位点。方法应用覆盖1号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的17个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707处获得最大... 目的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精细定位研究,确定其致病基因位点。方法应用覆盖1号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的17个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707处获得最大LOD值为2.11(重组率θ=0.00)。通过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715和D1S484之间的染色体1q21.3~1q23.2区域。结论该研究提示1p21.1~1q25.3(61.8cM)是毛囊闭锁三联征致病基因连锁区域,并将致病基因支持连锁范围缩小至1q21.3~1q23.2(9.8c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炎 化脓性 染色体图 连锁(遗传学)
下载PDF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致病基因新突变的发现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正中 李伟 +8 位作者 周伏圣 高敏 肖风丽 方巧云 沈玉君 杜文辉 眭维耻 杨森 张学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内含子3... 目的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内含子3的末端235-2碱基发生了1个腺嘌呤(A)→鸟嘌呤(G)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家系中健康对照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剪接位点突变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是ATP2C1基因新的特异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ATP2C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一先天性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综合征家系FOXL2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敏 高次子 +3 位作者 汪渊 周青 乔丽珊 李寿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对一先天性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综合征(BPES)家系进行FOXL2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抽取先天性BPES家系患者、患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FOXL2基因的... 目的对一先天性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综合征(BPES)家系进行FOXL2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抽取先天性BPES家系患者、患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FOXL2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序列,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在该家系患者中检测到C.578A>G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193位氨基酸残基由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而家系中的正常人及100例正常对照者的FOXL2基因中均未发现突变。结论FOXL2基因C.578A>G错义突变使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导致蛋白质的改变,这可能是该家系BPES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裂狭小综合征 遗传 FOXL2基因 突变
下载PDF
LCE3D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先发 李敏 +9 位作者 朱城垚 路顺 孙良丹 郑厚峰 王培光 高敏 周文明 杜卫东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9例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的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χ2检... 目的探讨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9例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的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发病患者与成人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急性点滴型患者与慢性斑块型患者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E3D基因rs4085613遗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表型
下载PDF
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洁 薛敏 +3 位作者 张棣 周青 汪渊 李寿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对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家系进行BIGH3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GCD家系,提取该家系患者及正常者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IGH3基因的目的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 目的对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家系进行BIGH3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GCD家系,提取该家系患者及正常者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IGH3基因的目的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检测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该家系患者均检测出第4外显子的R124H突变(CGC>CAC),而家系中的正常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BIGH3基因中均未发现该突变。家系成员都检测出第11、12外显子的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型,即为GCDⅡ型,又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结论 BIGH3基因突变导致了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病变,突变类型为R124H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 BIGH3基因
下载PDF
CYLD1基因与皮肤附属器肿瘤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梅 梁燕华 +1 位作者 杨森 张学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58-460,共3页
CYLD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经典的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及肿瘤的形成,参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如色素失禁症、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等。本文仅就CYLD1基因异常与皮肤附属器肿瘤(多发性... CYLD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经典的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及肿瘤的形成,参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如色素失禁症、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等。本文仅就CYLD1基因异常与皮肤附属器肿瘤(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族性圆柱瘤、Brook-Spiegl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简要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LD1 毛发上皮瘤 家族性圆柱瘤 Brook-Spiegler综合征
下载PDF
两例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9
作者 袁丞达 常小丽 +7 位作者 吴要群 刘琴 高敏 肖风丽 周伏圣 杨森 刘建军 张学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检测两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患者ⅠTSC2基因第268位碱基由胞嘧啶... 目的检测两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患者ⅠTSC2基因第268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90位氨基酸谷氨酰胺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患者ⅡTSC2基因第5227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1743位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而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均无此改变。结论无义突变c.268C>T和错义突变c.5227C>T可能是导致这两例患者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的筛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次子 李寿玲 +4 位作者 江江 汪渊 周青 孙安 薛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观察,并对致病基因MYOC/TIGR、OPTN、WDR36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POAG家系,其中8例患者,27例非患者。对该家系POAG患者进行视力、眼...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观察,并对致病基因MYOC/TIGR、OPTN、WDR36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POAG家系,其中8例患者,27例非患者。对该家系POAG患者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前房角镜、眼底、部分行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抽取患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候选基因MYOC/TIGR、OPTN、WDR36的外显子及两侧翼部分内含子。将扩增出的PCR产物纯化后行双向测序以筛选突变位点。结果此POAG家系患者发病年龄均在24岁左右,患者进行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多数患者有二次手术史,眼压控制不佳,预后较差。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均未发现MYOC/TIGR、OPTN、WDR36基因的突变。结论通过对患者致病基因筛查,排除了该POAG家系是由MYOC、OPTN、WDR36基因突变引起,可能由其他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遗传学 系谱 突变 遗传筛查
下载PDF
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PAX6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棣 周青 +2 位作者 薛敏 汪渊 李寿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5-948,共4页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配对盒基因(PAX6)突变检测,以鉴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PAX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配对盒基因(PAX6)突变检测,以鉴定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PAX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处,直接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进行突变分析。并随机抽取100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PCR,测序检测,作为对照。结果无虹膜家系中患者均发现PAX6基因在第9内含子与第10外显子交界处出现杂合突变(IVS9-1G>A),导致DNA剪接异常。结论 PAX6基因的IVS9-1G>A突变使DNA剪接异常,导致蛋白质的改变,这可能是该常染色显性遗传家系先天性无虹膜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虹膜 PAX6基因 剪接突变
下载PDF
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仁芳 郑洁 +2 位作者 周青 汪渊 李寿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AN)家系进行PAX 6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N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家族健康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无虹膜(AN)家系进行PAX 6基因突变筛查,以确定其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方法收集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N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家族健康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AX 6基因exon 4~exon13共11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将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综合性序列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检测PAX 6基因的突变类型,并与80名随机抽取的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PAX 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该家系患者PAX 6基因exon 11存在一个杂合突变c.949 C〉T(P.R 317 X),导致第317位精氨酸的密码子CGA被终止密码子UGA替代,造成编码PAX 6蛋白的过早终止,而该家系其他健康成员及80名与该家系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组成员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PAX 6基因c.949 C〉T(P.R 317 X)突变导致PAX 6蛋白提前编码终止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虹膜 PAX 6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君(综述) 王培光(审校) +2 位作者 杨春俊(审校) 杨森(审校) 张学军(审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01年Drenth等通过1例家系分析将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q31-q32范围,2003年国内杨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为1个钠离子通道基因SCN9A。近几年研究发现了该病...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01年Drenth等通过1例家系分析将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q31-q32范围,2003年国内杨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为1个钠离子通道基因SCN9A。近几年研究发现了该病致病基因的更多突变位点,说明此病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存在遗传异质性。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突变位点的电生理学特征,为阐明此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为治疗此病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 SCN9A 突变
下载PDF
痤疮的光学治疗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丹妮 杨春俊 张学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700-1702,共3页
痤疮的治疗虽然已经有多种口服及局部用药可以应用,但多数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且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近年来,各种类型光学仪器在痤疮治疗上的应用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蓝光、红光、紫光、紫外线以及激光治疗对于减少痤疮皮损的个数有... 痤疮的治疗虽然已经有多种口服及局部用药可以应用,但多数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且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近年来,各种类型光学仪器在痤疮治疗上的应用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蓝光、红光、紫光、紫外线以及激光治疗对于减少痤疮皮损的个数有效。与药物相比较而言,光疗法起效快、疗程短、安全、不良反应少。本文就痤疮光疗的生物学原理、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治疗 痤疮 不良反应 生物学原理 局部用药 光学仪器 激光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AI-1mRNA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淑芳 杨林 +6 位作者 黄维娟 杨雁 周伏圣 方巧云 张安平 杨森 张学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 目的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A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KFs,应用不同浓度(1.25~20pmol·L-1)TGF-β1刺激KFs3h或TGF-β1(10pmol·L-1)刺激KFs不同时间(0.5~6h),采用SYBRGreenI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以B—actin基因作为内参,计算各组PAI-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能明显诱导KFs中PAI-1mRNA的表达,10、20pmol·L-1浓度组表达比值分别增至4.19及4.44倍(P〈0.01);TGF-β1(10pmol·L。)的1、2h时问组表达比值分别增至2.29及2.41倍(P〈0.05),3、6h时间组分别增至4.19及5.83倍(P〈0.01)。提示,TGF-β1诱导KFs中PAI=1mRNA表达的最适浓度为10pmol·L-1、最适时间为3h。结论利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诱导KFs中PAI-1mRNA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瘢痕疙瘩中TGF-β1信号通路的靶基因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治疗瘢痕疙瘩的新药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荧光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SNP rs10876864与汉族人白癜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梦云 沈长兵 +4 位作者 左先波 孙良丹 杨森 唐先发 张学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12q13.2区域单核苷酸多态(SNP)rs10876864位点与白癜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伴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 857例患者和12 025例正常对照的(本课题组前期白癜风GWAS数据)rs10876864位点基因分型数据,χ~2检验... 目的探讨12q13.2区域单核苷酸多态(SNP)rs10876864位点与白癜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伴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 857例患者和12 025例正常对照的(本课题组前期白癜风GWAS数据)rs10876864位点基因分型数据,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12q13.2区域rs10876864位点基因型分布在早发型(发病年龄≤20岁)患者与晚发型(发病年龄>20岁)患者(P_(基因型)=5.10×10^(-5)),不伴发免疫性疾病患者与伴发免疫性疾病患者(P_(基因型)=1.38×10(-3)),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寻常型白癜风患者、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及肢端型白癜风患者(P_(基因型)=5.00×10^(-3))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q13.2区域rs10876864位点基因型分布影响白癜风发病年龄、临床类型及伴发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单核苷酸多态 基因型 临床表型
下载PDF
皮肤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康(综述) 张学军 杨森(审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性肿瘤,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家族性血管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瘤的内皮细胞来源于胎盘,基因突变引起内皮前体细胞克隆扩增,从而导致血管瘤的快速增殖,而内皮细胞的凋亡是血管瘤自发性消退的重要... 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性肿瘤,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家族性血管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瘤的内皮细胞来源于胎盘,基因突变引起内皮前体细胞克隆扩增,从而导致血管瘤的快速增殖,而内皮细胞的凋亡是血管瘤自发性消退的重要原因。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增殖相关因子和凋亡相关因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基因突变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学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7,共3页
近年来,皮肤性病学在皮肤遗传学、皮肤流行病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病原生物学、皮肤病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光疗法和性传播疾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皮肤病和少数性病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手段,每位皮肤性病工作者必... 近年来,皮肤性病学在皮肤遗传学、皮肤流行病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病原生物学、皮肤病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光疗法和性传播疾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皮肤病和少数性病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手段,每位皮肤性病工作者必须面对挑战、广泛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快新药研发并积极开拓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皮肤遗传学
下载PDF
IL-12与银屑病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弛 张学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69-371,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有关的复杂疾病,尽管确切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T细胞和角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发病的关键。白介素12(IL-12)是一种参与T细胞免疫关键过程细胞因子,在T细胞免疫关键过程中起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 银屑病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有关的复杂疾病,尽管确切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T细胞和角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发病的关键。白介素12(IL-12)是一种参与T细胞免疫关键过程细胞因子,在T细胞免疫关键过程中起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平衡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证实白介素12与银屑病的发病、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学 遗传学 治疗学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杂性皮肤病
20
作者 王建锋 梁燕华 +1 位作者 张学军 杨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近年来国际HapMap计划的启动和深入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复杂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利用SNP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突变率低等特点,进行全基因组连锁研究和关联分析,有助... 近年来国际HapMap计划的启动和深入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复杂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利用SNP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突变率低等特点,进行全基因组连锁研究和关联分析,有助于解决复杂疾病人群多样性的难题,为寻找复杂性皮肤病的易感基因、风险单倍型、药物靶点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复杂性皮肤病的SNP相关研究简要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复杂性皮肤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