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安全性评价及其5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林婷婷 李小翠 +2 位作者 邱华伟 刘中秋 朱丽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10,共9页
目的评价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安全性并研究其中5种低糖苷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方法4组KM小鼠分别灌胃玉米油溶媒以及1968、2625、3500 mg·kg^(-1)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后,连续7 d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观察结束后解剖。计算各组... 目的评价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安全性并研究其中5种低糖苷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方法4组KM小鼠分别灌胃玉米油溶媒以及1968、2625、3500 mg·kg^(-1)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后,连续7 d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观察结束后解剖。计算各组小鼠的脏体比和脏脑比,ELISA法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C57BL/6J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或灌胃宝藿苷Ⅰ、宝藿苷Ⅱ、箭藿苷A、箭藿苷B和箭藿苷C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测定5种低糖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灌胃不同剂量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后体质量、脏体比、脏脑比及血浆中ALT和AST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脏病理切片也无显著变化。静脉注射后,5种低糖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4.82、82.54、276.64、88.77、178.02 min·μg·mL^(-1),半衰期(t1/2)分别为60.42、115.27、67.63、131.61、129.87 min。灌胃后,5种低糖苷的AUC_(0-t)分别为31.64、18.59、3.48、2.41、2.42 min·μg·mL^(-1),峰浓度(Cmax)分别为147.23、86.76、15.58、24.34、26.12 n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1.00、78.00、78.00、30.00、28.00 min。宝藿苷Ⅰ、宝藿苷Ⅱ、箭藿苷A、箭藿苷B、箭藿苷C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91%、0.51%、0.05%、0.06%、0.04%。结论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安全性高,在3500 mg·kg^(-1)剂量下仍没有观察到肝毒性,其中5种低糖苷成分在小鼠体内吸收快、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低糖苷 药代动力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 安全性 小鼠
下载PDF
健脾化瘀解毒方调控AKT/p38蛋白磷酸化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思怡 麦伟栅 +3 位作者 林琨洋 林泽龙 罗敏怡 潘华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53-4959,共7页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体内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使用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增长及摄食情况、脾脏组织结构变化、脾/胸腺指数、并检测AKT/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体内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使用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增长及摄食情况、脾脏组织结构变化、脾/胸腺指数、并检测AKT/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摄食明显减少,脾脏指数减小,胃黏膜AKT/p38信号通路被激活;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组小鼠脾虚症状得到改善,脾脏组织结构重塑,且AKT/p38信号通路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 MNNG可诱导胃癌前病变小鼠出现脾虚症状,健脾化瘀解毒方可能在一定程度抑制AKT/p38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症状,与其以健脾法为基础的治法相符合,进而发挥抑制甚至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脾虚模型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解毒方 AKT蛋白磷酸化 p38蛋白磷酸化
下载PDF
胃痞灵通过Nrf2/NQO1/HO-1信号通路调控胃“炎-癌”转化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华峰 林琨洋 +4 位作者 罗敏怡 林泽龙 倪家慧 周兴挺 李思怡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胃痞灵在体内抑制胃“炎-癌”转化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 l b/c小鼠分为空白组(10只)及造模组[40只,其中模型组,胃痞灵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组(维生素B_(12)),各10只],构建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使用相应药物干预后,观... 目的:探讨胃痞灵在体内抑制胃“炎-癌”转化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 l b/c小鼠分为空白组(10只)及造模组[40只,其中模型组,胃痞灵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组(维生素B_(12)),各10只],构建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使用相应药物干预后,观察小鼠整体情况(尾巴、体型)、体质量增长情况、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及血清SOD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尾巴细短、色泽较瘀暗,体型明显减小,体质量增长缓慢,胃黏膜组织细胞异型增生明显,胃黏膜Nrf2/NQO1/HO-1信号通路被激活;与模型组比较,胃痞灵高、低剂量组小鼠整体情况改善,胃黏膜组织结构重塑、异型增生减少,且Nrf2/NQO1/HO-1信号通路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表达增多),提示氧化应激被阻断。结论:MNNG自由饮用可诱导小鼠胃黏膜上皮发生氧化应激,胃痞灵可能在一定程度阻断氧化应激进而抑制胃“炎-癌”转化,从而发挥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胃癌前病变 胃痞灵 健脾化瘀解毒法
原文传递
鸢尾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ItUGT349和ItUGT419克隆及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李兵 李静 +4 位作者 陶无恙 黄梓璐 陈嘉杰 段礼新 季爱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4-261,共8页
目的 克隆获得鸢尾Iris tectorum糖基转移酶基因It UGT349和ItUGT41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差异表达检测和蛋白原核表达等特性分析。方法 以鸢尾转录组中筛选到的It UGTs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设计特异性... 目的 克隆获得鸢尾Iris tectorum糖基转移酶基因It UGT349和ItUGT41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差异表达检测和蛋白原核表达等特性分析。方法 以鸢尾转录组中筛选到的It UGTs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后获得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 RT-PCR)进行基因差异表达检测;最后构建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结果 PCR扩增ItUGT349和It UGT419的ORF长度分别为1461、1488 bp,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53 830、54 910。荧光定量PCR显示,It UGT349的表达量在叶片中最高,而It UGT419在花器官中表达最高。进化树表明,ItUGT419与三萜类糖基转移酶聚类在一起,ItUGT349与三萜、黄酮和木质素等多种类型的糖基转移酶聚类到一支。ItUGT349和ItUGT419在大肠杆菌中均成功的表达出可溶性蛋白。结论 通过It UGT349和ItUGT419基因全长ORF克隆,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基因差异表达检测及原核表达等研究,为后续进一步鉴定其催化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糖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QRT-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