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鉴别两组化石类中药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义梅 袁明洋 +2 位作者 黄必胜 陈科力 余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8-1543,共6页
目的:建立化石类矿物中药龙骨、龙齿、石燕和石蟹等的近红外快速识别模型。方法: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OPUS软件,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建立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这几种化石类矿物中药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 目的:建立化石类矿物中药龙骨、龙齿、石燕和石蟹等的近红外快速识别模型。方法: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OPUS软件,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建立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这几种化石类矿物中药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快速准确地区分。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建模,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龙骨、龙齿、石燕和石蟹等化石类矿物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 龙齿 石燕 石蜜 化石类矿物中药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模式识别
下载PDF
白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及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红杨 刘世红 +5 位作者 张冰冰 向健华 陈诚 黄必胜 刘大会 雷咪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37,156,共10页
对不同生长年限的白前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产地白前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和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外观形态的考察,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整理,初步制定白前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 对不同生长年限的白前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产地白前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和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外观形态的考察,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整理,初步制定白前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白前种子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以种子宽度、厚度、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净度作为指标,初步将白前种子质量分为3个等级。Ⅰ级:种子厚度≥0.90 mm,宽度≥2.60 mm,千粒重≥19.00 g,强生活力≥95%,发芽率≥80%,净度≥95%;Ⅱ级:种子厚度≥0.80 mm,宽度≥2.50 mm,千粒重≥15.00 g,强生活力≥90%,发芽率≥75%,净度≥90%;Ⅲ级:种子厚度≥0.70 mm,宽度≥2.3 mm,千粒重≥13.00 g,强生活力≥85%,发芽率≥70%,净度≥85%。此外,白前种子成熟度和存放方式对种子质量影响较大,生产上宜选用完全成熟、饱满、干燥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前 种子 发芽率 质量检测 质量分级
下载PDF
香叶木素的检测方法与生物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蕾磊 陈科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为香叶木素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香叶木素""生物活性""Diosmetin""Bioactiv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 目的:为香叶木素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香叶木素""生物活性""Diosmetin""Bioactiv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香叶木素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香叶木素可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雌激素样作用。在信号通路、基因和相关蛋白酶的调控方面的研究,为香叶木素作为新型高效、低毒的抗癌辅助药物开发提供了可能。建议加强香叶木素提取工艺、体内药效学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药剂学研究,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白前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5
4
作者 雷咪 柳佚雯 +4 位作者 陈科力 罗寅珠 孟武威 詹志来 刘大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为白前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实地走访湖北新洲、团风和江西庐山白鹿镇梅溪村等当前白前主产地以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白前进行本草考证,梳理总结白前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加工... 目的:为白前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实地走访湖北新洲、团风和江西庐山白鹿镇梅溪村等当前白前主产地以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白前进行本草考证,梳理总结白前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加工及炮制方法、性味功效等方面的沿革。结果与结论:白前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该药材别名石蓝,又名嗽药等,但历代本草中均以“白前”为正名。古代医家常将白前与白薇混淆使用,缘于宋《本草图经》所附图示之误;后北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完全沿用《本草图经》中对白前和白薇的描述和图示,故从宋代开始,各白薇产地以“叶如柳”的白前误为白薇;至明《救荒本草》开始,医家对前人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从叶形态上将“白薇”和“柳叶白前”区分开。至民国,鹅绒藤属及其基原植物分类有较大争议,《植物学大辞典》与《中国药学大辞典》都将白前归类到夹竹桃科白前属下。现代本草书籍对于白前基原记载趋于一致。白前资源从江苏、浙江一带的长江流域沿岸逐步往长江流域中部、南部转移,其与白前生境特点的生长环境发生地理位置变化有关,并与今白前主要栽培产区湖北新洲、团风一带环境一致。白前以根茎粗壮、须根长、无杂质泥土者为佳,但其内在质量还需有效成分分析和药理学证据来佐证。性味功效方面,元代以前,白前皆“味甘”,但“微温”还是“微寒”的记载不同,现多记载为“辛、苦,微温”。可见,有必要在厘清白前古今基原植物、产地、加工炮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化学成分、品质、药效及分子鉴定方面的研究,制定白前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满足其药材交易和流通中按质论价的需求,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前 本草考证 产地 炮制 品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