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研究
1
作者 狄乾斌 韩增林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5期13-14,16,共3页
通过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阐释,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关系,讨论了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海洋经济 资源环境 和谐持续
下载PDF
大连市围填海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狄乾斌 韩增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从海域开发的特点及问题出发,分析了大连市围填海开发活动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围填海 影响 大连
下载PDF
中国水-能-粮协调度测度及差异性优化调控
3
作者 孙才志 郝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0,共9页
针对目前水资源-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系统协调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中国省际WEF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及力学均衡模型对1997~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WEF协调度进行测度,并针对各类型区提... 针对目前水资源-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系统协调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中国省际WEF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及力学均衡模型对1997~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WEF协调度进行测度,并针对各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及粮食系统的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系统的评价指数与全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系统评价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②就协调类型而言,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除个别年份以外,其状态类型分布情况与全国状态类型分布相对一致,而西部地区则除个别年份以外均处于基本协调状态。③研究时段内,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高水资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类型的次数最高,达到189次,占比27.4%,而高能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的类型出现次数最低,仅25次,占比3.6%。基于研究结论,可针对各类型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措施,为促进中国WEF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 协调度 力学均衡模型 分类调控 中国
下载PDF
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产业集群问题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靖宇 张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0期52-67,共16页
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致力于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优势产业集群来加以支持,需要从实际出发创新产业集群模式,需要选准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此,必须注重解决东北优化开发主... 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致力于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优势产业集群来加以支持,需要从实际出发创新产业集群模式,需要选准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此,必须注重解决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产业集群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对策创意:推动制度创新与综合配套改革,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提供制度平台;促进市场一体化与全面对外开放,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创造市场环境;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与关键要素创新,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生产条件;加强企业集群管理与产业组织创新,为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提供组织保障,从而使东北综合经济区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综合型和具有全国性意义的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建设进程 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
下载PDF
基于网络DEA及SNA模型的中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系统效率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郝帅 孙才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30-2050,共21页
通过对水资源-能源-粮食(WEF)纽带系统效率的研究,对提高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区域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WEF纽带系统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DEA模型对1997—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WEF纽... 通过对水资源-能源-粮食(WEF)纽带系统效率的研究,对提高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区域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WEF纽带系统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DEA模型对1997—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WEF纽带系统效率进行测度,同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各省份WEF纽带系统效率间的“关系”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对中国WEF纽带系统效率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省际WEF纽带系统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由研究初期的低效率水平提升至研究末期的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分布上,中国WEF纽带系统效率呈现自东向西、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较为显著。②中国省际WEF纽带系统效率的网络结构特征具有复杂性的特征,研究对象均被包含于网络结构之中,与此同时,网络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连通性;此外,网络个体结构特征分析表明,溢出关系较多的地区多集中于中国东部,而且在网络中多位于中心位置,而净受益地区多为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③块模型分析显示,“净溢出”板块由广东、上海等10个省份构成,“双向溢出”板块由江西、河南、河北等6个省份构成,“净受益”板块由广西、甘肃等8个省份构成,“中介人”板块由四川、陕西等6个省份构成,其中“净溢出”板块与“双向溢出”板块在网络结构中均起到“引领”作用,而“净溢出”板块在中国WEF纽带系统效率提升中扮演了“发动机”的角色,多集中于中国东部地区,“净受益”板块多集中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中介人”板块则在网络结构中起到了“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系统 网络DEA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网络结构 中国
原文传递
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一体化战略
6
作者 李靖宇 《决策咨询通讯》 2008年第4期38-48,共11页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实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从这一目标出发,需要论证其战略依据,确认其制约因素,阐明其价值取向,需要展开对策创意:注重建立市场化区域经济...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实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从这一目标出发,需要论证其战略依据,确认其制约因素,阐明其价值取向,需要展开对策创意:注重建立市场化区域经济,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促进跨区域产业融合;注重健全区域性协调机构,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老工业基地 粮食主产区 区域一体化战略
下载PDF
不同流要素视角下沿海港口城市体系的网络空间联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秦娅风 郭建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67-1878,共12页
借助GIS、Matlab和Gephi等技术手段,运用不同流要素分析2006年和2016年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体系的网络联系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5个流动要素网络中,城市间的要素联系总量增加且增幅较大,集中分散程度、区域分布特征均发生了显著... 借助GIS、Matlab和Gephi等技术手段,运用不同流要素分析2006年和2016年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体系的网络联系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5个流动要素网络中,城市间的要素联系总量增加且增幅较大,集中分散程度、区域分布特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港口城市体系的网络空间结构正由“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转化。(2)不同流要素的枢纽城市具有高度重合性,但网络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性。物流和客流呈现“组团发展”与“轴-辐”并存的网络特征。资金流和技术流发育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和层次性的空间形态。信息流呈现均衡的网络化发展模式。(3)不同流要素刻画出不同层面的港口城市体系,但却有着紧密联系。物流与客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资金流和技术流对物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港口城市体系由单一流要素转向多元流要素综合发展,港口城市间联系更加多元化,并实现了与外部流要素的互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流要素 城市网络 流动空间 港口城市体系
下载PDF
基于事件数据的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演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彭飞 李淑琴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072,共12页
结合研究期内热点地缘事件,利用GDELT数据库中新闻事件数、平均语调值及戈登斯坦分值分析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时序演化,并根据合作和冲突事件探讨地缘关系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1997—2020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和“南海仲... 结合研究期内热点地缘事件,利用GDELT数据库中新闻事件数、平均语调值及戈登斯坦分值分析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时序演化,并根据合作和冲突事件探讨地缘关系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1997—2020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和“南海仲裁案”的结束成为整个时期内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分别以2009和2016年为时间节点,将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划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3个阶段。2)在第一阶段(1997—2008年),各国保持稳定关注,和平发展成为主旋律,地缘关系相对缓和平稳;到第二阶段(2009—2015年),稳定与不安因素此消彼长,地缘关系动荡,消极态势初显;进入第三阶段(2016—2020年),各国间仍保持高位关注,但争端对抗充斥不断,地缘关系亟需维护缓和。3)中国在前个两阶段主要扮演合作与冲突事件接受国角色,从第三阶段起发起的合作事件明显增多,节点加权出入度显著增大;而中国、美国、越南和菲律宾在网络结构中相对活跃,尤其在冲突平均网络中经历了“中―美―越”到“中―菲―美―越”再到“中―菲―美”小团体组合过程;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区域中与他国联系有所下降;文莱以接受合作或冲突事件为主,与他国地缘关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地区 地缘关系 时序特征 网络结构 合作与冲突
下载PDF
人海关系视角下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解析
9
作者 彭飞 王浩然 刘春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04-2721,共18页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争夺空间逐步由“领地化”海洋向公海领域拓展,公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威胁,公海保护区的划定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人海互动关系,对BBNJ协定下的公海保护区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研究,提出具...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争夺空间逐步由“领地化”海洋向公海领域拓展,公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威胁,公海保护区的划定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人海互动关系,对BBNJ协定下的公海保护区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研究,提出具有地理特色的公海保护区解析思路与方法。首先,解构公海保护区人海关系为本底层与运行层,分别探讨本底层中人类领域化行为、海洋本体属性以及运行层中人海互动过程的三大环节、四大系统,引出人海互动核心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其次,对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系统解析,并提出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演变机制;最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中国下一步介入公海保护区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海关系 地缘政治 海洋地缘环境 公海保护区
原文传递
流动空间塑造的沿海国土空间地域功能识别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建科 阴曙升 +4 位作者 王绍博 韩增林 许妍 王利 董梦如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7-1463,共17页
信息社会条件下,流动空间加剧时空压缩和区位活化,进而加速经济社会空间重构,地域空间已成为“流动空间”与“场所空间”的复合体,并促使现代地域功能理论更新升级。聚焦区域评价的科学性、要素流动的客观性和陆海统筹的现实性,提出沿... 信息社会条件下,流动空间加剧时空压缩和区位活化,进而加速经济社会空间重构,地域空间已成为“流动空间”与“场所空间”的复合体,并促使现代地域功能理论更新升级。聚焦区域评价的科学性、要素流动的客观性和陆海统筹的现实性,提出沿海国土空间地域功能识别的理论与模型。(1)基于“因地制宜,唯变所适”的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结合沿海地区海陆要素循环流转的本性特征,构建沿海国土空间地域功能识别的理论框架。沿海国土空间地域功能发展演进的本质是人地(海)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调整,不仅要遵循地理空间的适宜性,还应实现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只有将静态的区域禀赋与动态的要素流动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系统内部人地(海)关系的最优配置。(2)以“空间适宜性”和“环境适应性”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利用的“新空间均衡模型”,将环境适应性作为沿海国土空间地域功能识别的重要补充,重点突出流动要素在区际间、海陆间循环流转、集聚扩散引发的人类活动主动适应过程,提升沿海地域功能识别的流动性特征。(3)针对沿海地区空间规划在分区理论、技术与数据支撑仍面临“海不上陆,陆不下海”的现实困境,以陆海统筹为原则,通过对海陆空间利用矛盾的情景矩阵分析,提炼了陆海统筹的四种模式,探讨行政单元与网格空间海陆要素匹配和空间优化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沿海国土空间 地域功能识别 新空间均衡模型 陆海统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