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道交涉的歷史劇目——淺談僧肇、鳩摩羅什《老子》注
1
作者 張雪松 何松蔚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48-470,共23页
本文指出托名僧肇和鳩摩羅什的《老子》注大概成書於晚唐時期。其中,署名僧肇的《老子》注大約成書於九世紀中後期,編1時多引唐代公認的僧肇作品(其中不乏僞作),找出涉及《老子》原文的内容,副翼於原文,作爲注釋。署名鳩摩羅什的《老子... 本文指出托名僧肇和鳩摩羅什的《老子》注大概成書於晚唐時期。其中,署名僧肇的《老子》注大約成書於九世紀中後期,編1時多引唐代公認的僧肇作品(其中不乏僞作),找出涉及《老子》原文的内容,副翼於原文,作爲注釋。署名鳩摩羅什的《老子》注比僧肇注略早,是唐代重玄學風氣之下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下载PDF
芻議觀念史視角下的道教研究——基於程樂松教授《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的探討
2
作者 張雪松 《全真道研究》 2018年第1期190-203,共14页
觀念史的研究方法對於當前中國學術界的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本文以程樂松教授的新著《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爲範本,探討用觀念史的視角研究中國道教的既有成果,並以此爲基礎,探討了將觀念史引入宗教... 觀念史的研究方法對於當前中國學術界的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本文以程樂松教授的新著《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爲範本,探討用觀念史的視角研究中國道教的既有成果,並以此爲基礎,探討了將觀念史引入宗教研究的重要意義、觀念史研究方法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觀念史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學研究方法 觀念史 神秘主義
原文传递
高仁峒年譜簡編及相關考證
3
作者 張雪松 《全真道研究》 2016年第1期174-197,共24页
高仁峒道長,早年在山東出家,遊歷東北、華北、川楚等地,後住持北京白雲觀數十年,晚年還曾前往上海白雲觀,是近代北京道教史、山東道教史、上海道教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高仁峒工於詩畫,閲歷豐富,内丹修煉、三壇傳戒、宫觀事務管理、禮... 高仁峒道長,早年在山東出家,遊歷東北、華北、川楚等地,後住持北京白雲觀數十年,晚年還曾前往上海白雲觀,是近代北京道教史、山東道教史、上海道教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高仁峒工於詩畫,閲歷豐富,内丹修煉、三壇傳戒、宫觀事務管理、禮部請藏,對於我們瞭解晚清道教史大有裨益。高仁峒曾經野外隱居、扶乩問卜,乃至於一度自殺未遂(道士自殺現象在近代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對其生平經歷的研究,對於我們研究晚清道士生活史多有幫助。高仁峒在晚清與内廷太監、慈禧太后關係密切,消息靈通,許多王公貴胄都交接於他,俄國、日本使節亦對他多有矚目。晚清'后黨'多與高仁峒關係密切,這招致'帝黨'中人物的許多非議,社會上對高仁峒的謡言頗多,甚至還被寫入《孽海花》等暢銷小説之中。'帝黨'中梁啓超等人對佛教頗有好感,而對道教多有惡評,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現代學術對道教的態度,高仁峒或許要爲這一'偶然'事件承擔一定責任。我們深入高仁峒生平事跡之後,應該正確評價高仁峒的歷史地位,亦應對近代學術界對道教態度進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仁峒 北京白雲觀 晚清道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