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俗文化与人类学——呼唤“民俗人类学” |
徐新建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2
|
一个贯穿古今的中国文化符号--从川西北羌区到马家窑文化 |
李祥林
|
《文史杂志》
|
2016 |
1
|
|
3
|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
李菲
李士艳
|
《符号与传媒》
|
2024 |
0 |
|
4
|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路径与前沿 |
徐新建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文化底蕴透视 |
李祥林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3 |
9
|
|
6
|
人类世:地球史中的人类学 |
徐新建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8 |
10
|
|
7
|
历史就是再表述——兼论民族、历史与国家叙事 |
徐新建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8
|
从边缘想象“边缘”:藏彝走廊多民族“野人”故事的符号人类学探析 |
李菲
|
《符号与传媒》
|
2022 |
1
|
|
9
|
从传统剧目和民间演剧看女娲信仰的影响 |
李祥林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3 |
0 |
|
10
|
学科“下乡”、实践“进城”、文学“在线”——人类学研究的个人简述 |
徐新建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彝人诗中的印第安--阿库乌雾《凯欧蒂神迹》的跨文化书写 |
梁昭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2
|
从“母语文学”看少数权利和文化认同 |
梁昭
|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
2014 |
1
|
|
13
|
跨界表述“甘青川”:多康文化的区域展现 |
徐新建
郑玮
|
《中外文化与文论》
|
2021 |
1
|
|
14
|
《广韵》所见俗语词笺识(二) |
蔣宗福
|
《汉语史研究集刊》
|
2006 |
0 |
|
15
|
科幻成都:穿越文学的数智未来——聚焦一场落地成都的人工智能美术展 |
徐新建
郭天真
|
《中外文化与文论》
|
2023 |
0 |
|
16
|
自我民族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 |
徐新建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17
|
从民间信仰看川西北尔玛人的生态意识 |
李祥林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张壁村:多元地方信仰的历史建构与认同 |
李菲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9
|
数智时代的文学幻想——从文学人类学出发的观察思考 |
徐新建
|
《文学人类学研究》
|
2019 |
22
|
|
20
|
以文学思考“游戏”:网络小说中的“游戏”想象 |
梁昭
|
《中外文化与文论》
|
202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