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
王亚鹏
董奇
|
《珠算与珠心算》
|
2012 |
4
|
|
2
|
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2004—2005学年评优会议召开 |
朱秀华
|
《基础教育课程》
|
2005 |
1
|
|
3
|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
张行涛
|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
2008 |
2
|
|
4
|
新课程推进中的考试评价改革(摘要) |
芦咏莉
|
《福建教育》
|
2003 |
1
|
|
5
|
对于深层次课程整合理论的两点困惑 |
王鹏远
|
《信息技术教育》
|
2005 |
0 |
|
6
|
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
王亚鹏
董奇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7
|
情绪加工的脑机制研究及其现状 |
王亚鹏
董奇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8
|
区块与事件相关混合设计:一种新的fMRI研究范式 |
王亚鹏
董奇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9
|
开放、民主、多样化:韩国教科书制度新走向 |
王向红
康长运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0
|
问题解决与研究者成长——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综述 |
张行涛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1
|
美国中小学教科书的选用 |
何成刚
康长运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2
|
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构成的研究 |
赵希斌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3
|
不同学段、年级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的特点 |
赵希斌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4
|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与其学习心理的关系 |
赵希斌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5
|
影响美国教科书选用因素浅析 |
王向红
康长运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6
|
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特点的研究 |
赵希斌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7
|
“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必要与可能 |
孙晓天
孙晓天
孙晓天
季苹
任景业
任景业
黄国才
蔡永
蔡永
|
《基础教育课程》
|
2009 |
1
|
|
18
|
研究课标的建议——“换个角度看课标”系列之三 |
任景业
|
《小学教学(数学版)》
|
2012 |
3
|
|
19
|
你并不理解“=”——读懂学生的建议(一) |
任景业
|
《小学教学(数学版)》
|
2013 |
2
|
|
20
|
结构化在数学关联与建模中的作用 |
任景业
|
《辽宁教育》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