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服务于高校学位点建设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燕 张瑾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2,共7页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建立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作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度挖掘二者的特有功能、科学认识差异化理念、克服重后者轻前者的误用、优...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建立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作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度挖掘二者的特有功能、科学认识差异化理念、克服重后者轻前者的误用、优化学科建设治理生态是高校实现高效治理的新课题。分析了当前对两类评估被动式应用和其在学位授权点治理中特殊作用的缺失,在剖析两类评估特征的基础上,从两个维度研究了二者在高校学位授权点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协同治理的可行性。提出三个协同治理建议:在学科发展时空布局上,注重不同生命周期学位授权点两类评估的协同;在学科生态布局上,理性认知二者互补的评估机制与结果,注重学位授权点布局生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在建设资源布局上,注重根据学科新生态布局进行资源配置,建立信息跟踪等支撑体系,助推构建高校内部质量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权点 合格评估 水平评估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运行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4
2
作者 李征博 曹红波 +1 位作者 郑月龙 胡京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71,共6页
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在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与案例开发激励机制及案例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发展。介绍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运行模式,即由案例教学支持系统、运作系统和... 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在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与案例开发激励机制及案例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发展。介绍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运行模式,即由案例教学支持系统、运作系统和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运行模式。围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培养单位、教师及国外案例平台等机构和资源,从支持系统、运作系统和案例教学目标等方面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商学院 案例教学 专业学位 运行模式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融合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梦泉 任超 +1 位作者 韩菲 王宇 《大学与学科》 2021年第3期46-56,共11页
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科学把握定量与定性评价,创新评价方法,是推动评价改革落地的"关键一公里"。本文对融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建构,构建了融合... 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科学把握定量与定性评价,创新评价方法,是推动评价改革落地的"关键一公里"。本文对融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建构,构建了融合评价四分类的体系框架;创立了"融合判定准则",破解教育评价方法选定难题,同时也为融合评价分类提供方法论依据;最后建立了融合评价实现的"三步法",并就其落地应用给出实施路径,以期为教育评价建立"新标",为教育评价改革落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评价概念重构 融合评价分类 融合判定准则 融合“三步法”
原文传递
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燕 铁晓锐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从专家遴选与问卷发放、评价实施、问卷回收、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分析了当前对中国学科进行国际声誉评价的现状。发现存在西方主导评价、学科标准差异明显、人文社科领域评价面临挑战、评价实施存在不足等问题与困境。提出秉持开放、平... 从专家遴选与问卷发放、评价实施、问卷回收、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分析了当前对中国学科进行国际声誉评价的现状。发现存在西方主导评价、学科标准差异明显、人文社科领域评价面临挑战、评价实施存在不足等问题与困境。提出秉持开放、平衡的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理念,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学科国际声誉评价体系,改进学科国际声誉评价实施体系,构建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的长效机制等评价中国学科国际声誉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构建学科声誉评价中国标准、合理评价学科国际声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中国学科 国际声誉 声誉评价
原文传递
代表作评价制度: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燕 韩菲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0,共6页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扭转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促进评价真正回归价值评估、回归科学。在学科评价视域内,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发展程度差异大,...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扭转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促进评价真正回归价值评估、回归科学。在学科评价视域内,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发展程度差异大,评价对象选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外显指标凸显,评价内容的整体成效、实际创新强调不足;存在价值偏好,缺乏高共识的评价标准;公信力受损,评价过程需要进一步规范等。为破解以上制约因素,探索提出:合理设置代表性"数量";突出"代表作集群"的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研制专家评价指南;优化学术共同体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有效发挥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科内涵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制度 学科评价 制约因素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