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钱子碱脂质体的大鼠离体透皮性能和兔皮肤刺激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路 简江波 +2 位作者 盛燕 杨柏灿 刘昌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4,186,共4页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并考察了其对大鼠离体皮肤的透过性能及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结果表明,制品平均粒径(150±25)nm、包封率61%、载药量6%。体外透皮试验表明,与乳膏相比,制品透皮速率较慢,皮肤层中药物贮存量...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并考察了其对大鼠离体皮肤的透过性能及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结果表明,制品平均粒径(150±25)nm、包封率61%、载药量6%。体外透皮试验表明,与乳膏相比,制品透皮速率较慢,皮肤层中药物贮存量较高。兔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1日给予2次时对皮肤基本无刺激,但连续用药2周,则会产生水肿、溃疡等局部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予碱 脂质体 薄膜-超声分散法 透皮吸收 皮肤刺激性
下载PDF
柠檬酸溶胶-凝胶纳米MgO的分散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刚 袁媛 刘昌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0-775,共6页
本研究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大小50nm^100nm、均匀分散的纳米氧化镁粉末。从静电稳定机制着手,采用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对制备的纳米MgO进行分散处理,研究了六偏磷酸钠的含量、溶液pH值对分散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大肠杆菌... 本研究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大小50nm^100nm、均匀分散的纳米氧化镁粉末。从静电稳定机制着手,采用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对制备的纳米MgO进行分散处理,研究了六偏磷酸钠的含量、溶液pH值对分散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模型,并以微米级MgO为对照,分别采用MIC法和细菌总数测定法对纳米MgO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六偏磷酸钠用量为0.2wt%,pH=8时MgO的悬浮液稳定性较好。纳米MgO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微米级MgO不具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gO 分散性 抗菌性能 最低抑制浓度(MIC) 细菌总数测定法
下载PDF
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敏 马博 +1 位作者 马碧涛 王靖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12期79-82,共4页
目的: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该制剂平均粒径81.1 nm,包封率为79.4%,载药量为47.5%;体外释药试验与辛夷挥发油相比,... 目的: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该制剂平均粒径81.1 nm,包封率为79.4%,载药量为47.5%;体外释药试验与辛夷挥发油相比,具有缓释效果。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的性质,体外能显著延缓药物释放,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挥发油 纳米脂质体 体外释药
下载PDF
葡聚糖/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生长因子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彭耿 王靖 刘昌胜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99-604,630,共7页
合成并表征了砜基葡聚糖(Dex-VS)和巯基化壳聚糖(CS-SH),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巯基化壳聚糖为大分子交联剂,制备了葡聚糖/壳聚糖(Dex/CS)水凝胶。采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凝胶支架的形貌,并研究了其降解行为。研究发现,水凝胶的降解时... 合成并表征了砜基葡聚糖(Dex-VS)和巯基化壳聚糖(CS-SH),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巯基化壳聚糖为大分子交联剂,制备了葡聚糖/壳聚糖(Dex/CS)水凝胶。采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凝胶支架的形貌,并研究了其降解行为。研究发现,水凝胶的降解时间可由前驱物浓度以及砜基取代度来调控。细胞毒性研究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此基础上,将其负载骨诱导生长因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后植入老鼠肌袋内,评价动物体内异位成骨的情况。通过新生异位骨的成骨量以及组织学评价结果表明,负载rhBMP-2的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效果。本研究表明此类凝胶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生长因子载体用于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组织再生 葡聚糖 壳聚糖 生长因子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园 张志刚 +1 位作者 袁媛 刘昌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7,57,共6页
以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采用透光率和沉降实验考察六偏磷酸钠的用量、pH值及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够有效地分散纳米氧化镁颗粒,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 以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采用透光率和沉降实验考察六偏磷酸钠的用量、pH值及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够有效地分散纳米氧化镁颗粒,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体系;当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2%、pH为8、超声时间为240s时,分散效果最佳;六偏磷酸钠纳米MgO悬浮液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颗粒间的静电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镁 水悬浮液 分散剂 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稳定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园 袁媛 刘昌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116,共5页
为了得到稳定分散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悬浮液,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分散剂,采用吸光率实验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及超声分散时间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CMCNa作分散... 为了得到稳定分散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悬浮液,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分散剂,采用吸光率实验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及超声分散时间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CMCNa作分散剂时,能有效地分散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悬浮液体系;当CMCNa用量为0.35wt%、超声时间为150s时分散效果最佳;CMCNa分散后,体系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提高了69.82mV;CMCNa对纳米HAP悬浮液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粒子间的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来实现的。由此可见,CMCNa对HAP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是制备高分散稳定HAP的理想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水悬浮液 分散剂 稳定性
下载PDF
磷酸钙骨粘合剂的研究
7
作者 杨盛兵 王靖 刘昌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柠檬酸中添加壳聚糖配成的固化液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调和制备的骨修复材料具有类似口香糖的胶状特性,可应用于碎骨粘结,称之为磷酸钙骨粘合剂(CPCBA)。本研究考察了柠檬酸的含量对抗压强度、固化时间、水化产物和粘结强度的影响,同... 在柠檬酸中添加壳聚糖配成的固化液与磷酸钙骨水泥(CPC)调和制备的骨修复材料具有类似口香糖的胶状特性,可应用于碎骨粘结,称之为磷酸钙骨粘合剂(CPCBA)。本研究考察了柠檬酸的含量对抗压强度、固化时间、水化产物和粘结强度的影响,同时对该体系进行了初步的体外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加入柠檬酸可以缩短固化时间并且时间可以通过柠檬酸的含量进行调控,同时也改善了抗水性能。壳聚糖可以与骨水泥中的钙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可以增加界面的粘结强度。小鼠原成骨细胞(MC3T3-E1)在其表面粘附良好,该体系骨水泥有望取代PMMA成为新的骨粘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骨粘结 骨缺损 固化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志刚 袁媛 刘昌胜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8-974,共7页
以六水硝酸镁为前驱体,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粒径(10-100nm)和结晶度的纳米MgO粉末。研究了柠檬酸的作用机理、不同的工艺条件(水、无水乙醇、柠檬酸的加入量)对溶胶-凝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焙烧温度对粉末晶体粒径、结晶度的... 以六水硝酸镁为前驱体,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粒径(10-100nm)和结晶度的纳米MgO粉末。研究了柠檬酸的作用机理、不同的工艺条件(水、无水乙醇、柠檬酸的加入量)对溶胶-凝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焙烧温度对粉末晶体粒径、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引入柠檬酸时,凝胶的稳定性较差,氧化镁产物粒径较大且团聚较严重。引入柠檬酸后,并当水:六水硝酸镁:柠檬酸:乙醇=100:9:9:2:1(摩尔比)时可形成稳定的凝胶体系。焙烧温度对制得的MgO粉末的化学成分和晶体形貌基本无影响,但对粉末结晶度和粒径有显著的影响。500℃焙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镁粉末粒径为10nm左右,结晶度低,粒子间有一定的团聚;600℃的粉末粒径为30-60nm,结晶度有所提高,粒子的分散性较好;900℃的粉末粒径为50-100nm,结晶度更高,晶相更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纳米粉末 柠檬酸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纳米微囊型血液代用品的制备及体内外血液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健 单晓茜 +3 位作者 盛燕 吴凡 袁媛 刘昌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4-588,共5页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作为壳材料,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形成纳米尺度的血红蛋白微囊拟用作血液代用品。本实验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CL)作为壳材料,制成粒径在120~200nm的载血红蛋白微囊,当内水相Hb浓度为50g/L时,包封率...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作为壳材料,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形成纳米尺度的血红蛋白微囊拟用作血液代用品。本实验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CL)作为壳材料,制成粒径在120~200nm的载血红蛋白微囊,当内水相Hb浓度为50g/L时,包封率达99·4%。对天然Hb和Hb微囊的红外分析表明制备过程没有影响Hb的结构。P50为27mmHg表明此载Hb微囊的携氧能力。体内外血液安全性评价包括:浸提液与血清混合培养后,测定了其中C3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无明显补体激活发生。溶血、凝血试验合格。微囊输注小鼠体内后,血小板计数无不良反应。载Hb纳米微囊的制备工艺对Hb的包埋有效,并且从结构和功能上模拟了天然红细胞,体内外血液安全性评价合格,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血液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囊 制备 补体激活 血液学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