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防控进展 被引量:93
1
作者 任洪林 卢士英 +2 位作者 周玉 李兆辉 柳增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9-143,共5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人畜生殖系统,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几年疫情急骤回升。作者综述了布病的研究现状及其流行趋势,...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人畜生殖系统,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几年疫情急骤回升。作者综述了布病的研究现状及其流行趋势,初步探讨布病综合防控面临的主要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生物学特性 疫苗与诊断 分子生物学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镉、汞、铅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兆辉 王光明 +2 位作者 徐云明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3,共5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重金属镉、汞、铅。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镉、汞、铅污染...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重金属镉、汞、铅。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镉、汞、铅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高效吸附重金属的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修复方面应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微生物修复 细胞表面展示
下载PDF
麝香草酚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闭兴明 孟日增 +4 位作者 郭娜 于录 葛发 曾范利 邓旭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人类及动物重要致病菌。测定麝香草酚(THY)对临床分离红色毛癣BMU01672株、酿酒酵母标准株和24株临床分离耐氟康唑(FLC)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96孔平板微量法测定了THY/FLC,THY/AMB(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人类及动物重要致病菌。测定麝香草酚(THY)对临床分离红色毛癣BMU01672株、酿酒酵母标准株和24株临床分离耐氟康唑(FLC)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96孔平板微量法测定了THY/FLC,THY/AMB(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ndex,FICI)值。结果表明,THY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THY与FLC和AMB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真菌作用,这为麝香草酚抗真菌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真菌 抗菌活性 协同
下载PDF
三种吸虫感染与胆管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国兴 吴秀萍 +2 位作者 王子见 白雪 刘明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麝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和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所引起的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亚洲地区流行较为广泛,人们通过食含有囊蚴的生鱼或虾类而感染... 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麝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和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所引起的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亚洲地区流行较为广泛,人们通过食含有囊蚴的生鱼或虾类而感染。长期且重度感染会造成肝脏机能障碍,如胆结石和胆囊炎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三种吸虫与胆管癌之间存在着病因学联系。本文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及胆管癌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麝猫后睾吸虫 猫后睾吸虫 胆管癌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洪林 柳增善 王克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8,共11页
鲍是世界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贝类,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疾病给养鲍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报道较少,而这些功能分子对揭示鲍的免疫机制具有关键作用,文章综述了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以期... 鲍是世界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贝类,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疾病给养鲍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报道较少,而这些功能分子对揭示鲍的免疫机制具有关键作用,文章综述了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鲍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机制 抗氧化 抗感染 免疫相关分子
下载PDF
抗畜禽支原体中草药筛选及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美安 甄汉深 +4 位作者 裴渭静 沈永强 于录 史祺云 唐旭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南板蓝根和甘草活性较强,MIC分别为7.81mg/mL^31.25mg/mL、7.81mg/mL^62.50mg/mL、15.625mg/mL^62.50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活性最低,MIC几乎大于250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C0)为<0.49m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0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mg/mL^15.625mg/mL之间,IC50在54.73mg/mL^114.23mg/mL之间。提示筛选出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且其细胞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畜禽 支原体 细胞毒性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动物寄生线虫研究中的局限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子见 吴秀萍 +1 位作者 邓洪宽 刘明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6-479,共4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不仅应用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中,而且已成为鉴定基因功能高通量的筛选方法。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RNAi在动物寄生性线虫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RNAi在不同线虫...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不仅应用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中,而且已成为鉴定基因功能高通量的筛选方法。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RNAi在动物寄生性线虫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RNAi在不同线虫体内效果差异较大,同一种线虫不同发育时期的效果差异也较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①RNAi传送途径的效率在不同的寄生性线虫中是不同的;②RNAi机制只存在于相关的线虫中,大多寄生性线虫都存在着基因功能缺陷;③RNAi可能受线虫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在动物寄生性线虫研究中的局限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动物 线虫 局限性
下载PDF
石房蛤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东明 于师宇 +5 位作者 任洪林 周玉 孟宪梅 林超 柳增善 卢士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6,共4页
将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构建完全抗原STX-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STX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亚类为IgM。体内诱生法收集腹水单抗,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1024... 将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构建完全抗原STX-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STX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亚类为IgM。体内诱生法收集腹水单抗,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102400,抗体亲和常数为3.71×106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房蛤毒素 抗原偶联 单克隆抗体 亲和常数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吉林分离株的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国兴 陈根源 +5 位作者 于建利 吴秀萍 王子见 贺亚奇 刘明远 王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研究吉林省内华支睾吸虫自然分离株的种类及基因变异情况,将镜检含有疑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经胃蛋白酶消化后获得该寄生虫囊蚴,用比重沉降法去除杂质,同时利用形态学和PCR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镜检结果表明分离株具有典型的华... 为了研究吉林省内华支睾吸虫自然分离株的种类及基因变异情况,将镜检含有疑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经胃蛋白酶消化后获得该寄生虫囊蚴,用比重沉降法去除杂质,同时利用形态学和PCR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镜检结果表明分离株具有典型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特征,并且经过PCR方法扩增出了华支睾吸虫的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华支睾吸虫特异性基因序列(越南分离株)同源性达100%,与文献中提供序列(中国南方分离株)的同源性也为100%。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内成功的分离到了华支睾吸虫囊蚴,其特异性基因片段与越南分离株和中国南方分离株相比未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囊蚴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分子诊断技术在乳品酵母菌数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江 李畅 +7 位作者 赵柯 关玉婷 孟宪梅 胡盼 孙宇 宿甲子 李岩松 柳增善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6,共4页
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中,酵母菌污染是引起乳品胀袋、变质的主要原因。快速、有效地检测乳品中酵母菌数是预防和控制乳品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目前,乳品中酵母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中,酵母菌污染是引起乳品胀袋、变质的主要原因。快速、有效地检测乳品中酵母菌数是预防和控制乳品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目前,乳品中酵母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方法、仪器分析、代谢分析、免疫学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子诊断技术具有鉴定速度快、结果可靠、检测灵敏等优势,是乳品中酵母菌检测最重要的技术方法。本文对近年来酵母菌检测的分子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检测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乳品 酵母菌 检测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兰 彭帅 +4 位作者 沈克飞 丁玉春 张凤鸣 尹继刚 陈启军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病 感染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 细胞表面 隐性感染 动物体内 病原体 宿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GST、Sj23及GST-Sj23 RNA颗粒抗原的制备及表达研究
12
作者 姜宁 尹继刚 +2 位作者 王心蕊 张嘉保 陈启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自杀性RNA颗粒抗原,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以期探讨新型抗原的研制方法,为制备抗血吸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编码日本血吸虫主要抗原GST、Sj23及编码两种抗原的嵌合基因(GST-Sj23)分别克隆到自杀性RNA疫苗载体S...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自杀性RNA颗粒抗原,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以期探讨新型抗原的研制方法,为制备抗血吸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编码日本血吸虫主要抗原GST、Sj23及编码两种抗原的嵌合基因(GST-Sj23)分别克隆到自杀性RNA疫苗载体SFV3.spider内,以体外转录法制备编码上述三种抗原的mRNA。同法合成编码SFV病毒表膜蛋白质(S蛋白质和C蛋白质)的mRNA,然后将编码上述三种抗原的mRNA分别与编码病毒膜蛋白质的mRNA混合,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1细胞,制备含有日本血吸虫GST、Sj23抗原及GST-Sj23嵌合体抗原mRNA的假病毒颗粒。最后,对制备出的假病毒颗粒进行真核细胞感染实验,以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上述抗原的真核表达情况。结果三种RNA颗粒对BHK21细胞均具有很好的感染性,所编码的蛋白质在BHK21细胞内鉴定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NA颗粒抗原 真核表达
下载PDF
混合培养基用于提高犬瘟热病毒在细胞上的效价研究
13
作者 王光明 张茂林 +2 位作者 关振宏 杨盛华 张俊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638-8638,8641,共2页
[目的]探讨高滴度制备犬瘟热病毒(CDV)的方法,对于提高该疫苗的保护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用FK81细胞,分别应用MEM和混合培养基(MEM和DMEM按9∶1的混合物)进行细胞培养和CDV接种,然后对2种培养基下的总细胞数、CDV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 [目的]探讨高滴度制备犬瘟热病毒(CDV)的方法,对于提高该疫苗的保护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用FK81细胞,分别应用MEM和混合培养基(MEM和DMEM按9∶1的混合物)进行细胞培养和CDV接种,然后对2种培养基下的总细胞数、CDV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及电镜下病毒粒子的形态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混合培养基在总细胞数、TCID50及病毒粒子的形态方面均优于MEM培养基。同时还发现,在测定CDV的TCID50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较细胞病变(CPE)法更灵敏。[结论]试验所建立的CDV增殖方法,可望用于犬瘟热疫苗的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混合培养基 效价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磊 邓洪宽 +3 位作者 刘明远 夏慧卿 刘马峰 崔国祯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89-192,共4页
RNA干扰(RNAi)技术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已成为分析寄生虫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它为基因治疗、药物阻断剂候选基因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对RNAi技术的发现、作用机制、分子特征及其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 RNA干扰(RNAi)技术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已成为分析寄生虫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它为基因治疗、药物阻断剂候选基因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对RNAi技术的发现、作用机制、分子特征及其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寄生虫 基因功能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雏鸡分离株CCGGD20110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德颖 刘东 +7 位作者 郭兴 陈晓峰 胡盼 卢士英 周玉 柳增善 任洪林 于师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8-181,共4页
试验旨在鉴定吉林省某雏鸡孵育基地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性菌CCGGD201101株并测定其致病性。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测序鉴定,并人工接种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验证细菌毒力。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 试验旨在鉴定吉林省某雏鸡孵育基地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性菌CCGGD201101株并测定其致病性。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测序鉴定,并人工接种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验证细菌毒力。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鲍曼不动杆菌CCGGD201101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并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9606)为对照,测得半数致死量,进一步证明鲍曼不动杆菌病死鸡分离株CCGGD201101具有较强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生理生化鉴定 16S RDNA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隐孢子虫病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彩霞 赵继学 尹继刚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3期133-136,148,共5页
隐孢子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儿童、免疫缺陷和断奶前的动物更为易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无可用的疫苗。实验室诊断方法不仅能确诊感染病例,而且能够区分虫种和基因型,这些对于区分感染来源、确定传播方式和提供与暴发... 隐孢子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儿童、免疫缺陷和断奶前的动物更为易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无可用的疫苗。实验室诊断方法不仅能确诊感染病例,而且能够区分虫种和基因型,这些对于区分感染来源、确定传播方式和提供与暴发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费时费力的诊断方法已被新的检测和分型技术所取代,并应用到临床和环境监测。本文对近年来隐孢子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属 隐孢子虫病 方法 诊断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德颖 刘东 +6 位作者 郭兴 陈晓峰 胡盼 卢士英 周玉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具有较强的抗药性,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相对于抗药性的研究,对于毒力因子的了解就知之甚少。鲍曼不动杆菌入侵宿主后,可以...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具有较强的抗药性,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相对于抗药性的研究,对于毒力因子的了解就知之甚少。鲍曼不动杆菌入侵宿主后,可以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同时引起宿主细胞的严重损害,因此其毒力因子可能在入侵、增殖、杀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以便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同时为治疗疾病和筛选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毒力因子 致病机制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致神经功能异常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晶辉 关振宏 +1 位作者 段铭 张茂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69,共4页
狂犬病是一种以神经系统感染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危害大,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狂犬病病毒(RV)G蛋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决定其嗜神经特性,其他RV结构蛋白对RV感染具有保护和调节作用;机体感染RV后... 狂犬病是一种以神经系统感染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危害大,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狂犬病病毒(RV)G蛋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决定其嗜神经特性,其他RV结构蛋白对RV感染具有保护和调节作用;机体感染RV后神经元结构和机体内与功能相关的部分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而且RV在神经核的分布可能影响神经通路的正常功能,推断这些变化可能是出现神经症状和造成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论文综述了RV感染导致神经功能异常的研究近况,以期为阐明RV致神经功能异常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神经功能异常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基因工程疫苗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启军 尹继刚 +2 位作者 胡哲 姜宁 肖月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4-938,941,共6页
关键词 基因工程疫苗 人兽共患病 动物疫苗 畜牧业 传染病 人类
下载PDF
MABA法与二倍稀释法测定齐墩果酸体外抗结核菌活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曾范利 于录 +2 位作者 葛发 金晶 王全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5,共4页
为筛选有开发价值的抗结核中草药,通过儿拉姆兰微板分析法(MABA)与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齐墩果酸对结核分支杆菌H37Rv(ATCC 27294)和H37Ra(ATCC 25177)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噻唑蓝... 为筛选有开发价值的抗结核中草药,通过儿拉姆兰微板分析法(MABA)与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齐墩果酸对结核分支杆菌H37Rv(ATCC 27294)和H37Ra(ATCC 25177)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噻唑蓝(MTT)法进行了齐墩果酸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和肝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对这两种结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6μg/mL,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和肝细胞均无毒性。MABA法与试管法相比较,完全符合率为90%(9/1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为齐墩果酸作为抗结核菌药物的开发及其抗菌机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结核分支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抗菌活性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