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时期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新常态——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特色化发展探略 |
毛金波
|
《当代继续教育》
|
2015 |
1
|
|
2
|
高校教师资源共享途径与模式初探 |
汤涛
陈志鸿
何左
葛巧云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1 |
3
|
|
3
|
建立高校师资流动的运行机制 |
陈志鸿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1999 |
3
|
|
4
|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 |
陈志鸿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0
|
|
5
|
浅议教育信息化与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紧迫性 |
张富良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1 |
3
|
|
6
|
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师培训手段的革新 |
陈志鸿
汤明望
|
《师资培训研究》
|
2004 |
1
|
|
7
|
信息化与高校师资共享 |
汤涛
陈志鸿
何左
葛巧云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1 |
0 |
|
8
|
试论科学地发展高校师资队伍 |
陈志鸿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5 |
0 |
|
9
|
对入世后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初步思考 |
柳传忠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2 |
0 |
|
10
|
对高校师德构建的若干思考 |
陈志鸿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9 |
4
|
|
11
|
高校教师素质及提高途径浅论 |
张富良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3 |
16
|
|
12
|
高校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
陈志鸿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1999 |
3
|
|
13
|
浅论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设置的依据和原则 |
张富良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2 |
1
|
|
14
|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
陈志鸿
桂胜
张富良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4 |
0 |
|
15
|
试论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积极作用 |
陈志鸿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0 |
0 |
|
16
|
对高校师德构建的若干思考 |
陈志鸿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1999 |
0 |
|
17
|
加强学风建设 提高学术水平——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弘远 |
东士
杨弘远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2 |
0 |
|
18
|
高校教师资源共享途径与模式调研 |
汤涛
陈志鸿
何左
葛巧云
|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19
|
建立高校师资流动的运行机制 |
陈志鸿
|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20
|
试论建立“高等学校教师研修国家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桂胜
陈志鸿
梁玉兰
左军
张富良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