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环境下敦煌学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以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茹 《丝绸之路》 2010年第20期75-79,共5页
本文从图书馆外文文献服务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外文文献资料的收藏、利用及服务现状,分析了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在外文文献利用过程中开展的一些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模式,并对以后的外文文献咨询工作提出了... 本文从图书馆外文文献服务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外文文献资料的收藏、利用及服务现状,分析了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在外文文献利用过程中开展的一些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模式,并对以后的外文文献咨询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文文献 文献资源 信息服务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遗产保护和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夏生平 张元林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1年第9期48-58,共11页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 信息资源 国际敦煌项目 数字敦煌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首饰簪花——妆饰文化研究之六 被引量:6
3
作者 卢秀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8,共11页
本文探讨了古代敦煌妇女首饰簪花的源流、称谓、特点、施行方法。敦煌妇女簪花分六种类型,有珠宝、金钿、凤冠、编织、罗、绢花之分。宗教女性头冠饰花,包括簪花在内的女性发髻上出现的忍冬、莲花状纹样,不应仅作一般几何纹意义上的简... 本文探讨了古代敦煌妇女首饰簪花的源流、称谓、特点、施行方法。敦煌妇女簪花分六种类型,有珠宝、金钿、凤冠、编织、罗、绢花之分。宗教女性头冠饰花,包括簪花在内的女性发髻上出现的忍冬、莲花状纹样,不应仅作一般几何纹意义上的简单命名或解释。它作为女性发髻妆饰纹样的出现,则是佛教思想视觉化表现的结果,敦煌宗教女性首饰簪花,无疑直接见证了佛教传播的过程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簪花 首饰 妇女 敦煌
下载PDF
敦煌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考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佐藤有希子 牛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41,129-130,共9页
敦煌地区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表现形式独特,经常与观音、地藏等组合出现。这一时期的毗沙门天开始与带有救度众生等现世利益的职能联系在了一起。然而,毗沙门天信仰从起初的护国祈愿到去除众生苦难的各种现世利益,具有超越性的世俗信... 敦煌地区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表现形式独特,经常与观音、地藏等组合出现。这一时期的毗沙门天开始与带有救度众生等现世利益的职能联系在了一起。然而,毗沙门天信仰从起初的护国祈愿到去除众生苦难的各种现世利益,具有超越性的世俗信仰根基很深。吐蕃时期敦煌的图像不能说只是一个地方的作品,而应该将中原的毗沙门天信仰情况作为其有力的比较对象进行再认识。这一时期的图像,对于时代和地域较为广泛的毗沙门天王像研究,具有不可回避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沙门天王像 敦煌石窟 吐蕃时期
下载PDF
关于敦煌法华经变穷子喻图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亮 张元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6,128-129,共9页
本文比较、分析了敦煌法华经变穷子喻图像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变化,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就一些争议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敦煌法华经变穷子喻表现形式在总体上讲形成了几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但在统一之中也有变化。
关键词 敦煌 法华经变 穷子喻 图像 问题
下载PDF
也谈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壁画的定名——兼论与唐前期敦煌法华图像相关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元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8,共10页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壁画原定名为《法华经变》,后有学者提出新定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相关定名的历史进行了回顾,认同新的定名,并认为敦煌唐前期敦煌法华图像相关的两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意见。
关键词 第217窟 南壁 定名 法华图像 问题
下载PDF
敦煌、和阗所见摩醯首罗天图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元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33-136,共12页
本文对敦煌、和阗两地的摩醯首罗天图像进行较系统的介绍和梳理,并对这两地摩醯首罗天图像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总体上属于不同的图像系统;同时,对目前学界存在的"摩醯首罗天非祆神""摩醯首罗天非Weshparkar(祆教风神)&qu... 本文对敦煌、和阗两地的摩醯首罗天图像进行较系统的介绍和梳理,并对这两地摩醯首罗天图像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总体上属于不同的图像系统;同时,对目前学界存在的"摩醯首罗天非祆神""摩醯首罗天非Weshparkar(祆教风神)"的观点提出商榷,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古籍中相关记载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和阗 摩醯首罗天 图像 问题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佛传故事画的图式艺术及其源流试释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茹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3,共7页
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佛传故事画是早期壁画中佛经与绘画联姻的最伟大的艺术杰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第290窟佛传故事画的艺术成就、艺术源流。认为第290窟佛传叙事图式直接来源于北魏时期的墓室漆棺画,而且就其所开创的&... 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佛传故事画是早期壁画中佛经与绘画联姻的最伟大的艺术杰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第290窟佛传故事画的艺术成就、艺术源流。认为第290窟佛传叙事图式直接来源于北魏时期的墓室漆棺画,而且就其所开创的"首尾连接的叙事图式"代表了莫高窟故事画的最高水平。诞生于第290窟的这幅佛传故事画的图式对莫高窟后期洞窟壁画构图形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第290窟 北周 佛传故事画 图式艺术源流
下载PDF
敦煌供养僧服考论(一)——僧装的类型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蔡伟堂 卢秀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9,128-129,共7页
本文以图像为依据,结合史料,对石窟和出土文物中的供养僧人服装类型及其变化进行探讨。佛教传入中土,各代僧人服饰有所差异。由于地域、民俗风情的不同,敦煌供养僧服在各时代不断变化,其形式多样,与印度原始僧服制度差别较大,显示了中... 本文以图像为依据,结合史料,对石窟和出土文物中的供养僧人服装类型及其变化进行探讨。佛教传入中土,各代僧人服饰有所差异。由于地域、民俗风情的不同,敦煌供养僧服在各时代不断变化,其形式多样,与印度原始僧服制度差别较大,显示了中土佛教僧服的复杂性与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供养僧人 敦煌石窟 出土文物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敦煌文献的收藏、整理与刊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生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8,共8页
本文梳理了敦煌文献国内外的公私收藏数量、整理及其刊布等,为敦煌学研究者提供近20年来敦煌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新情况。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敦煌学 文献目录
下载PDF
敦煌妇女首饰步摇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秀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文通过对妇女首饰步摇称谓、使用方法等的考察,说明敦煌妇女使用步摇的类型。敦煌妇女首饰文化的发展,不仅同历史生活相关,而且也与不同时代审美时尚的变化、经济生活的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同文化心理结构和整个社会精神文化有着密... 本文通过对妇女首饰步摇称谓、使用方法等的考察,说明敦煌妇女使用步摇的类型。敦煌妇女首饰文化的发展,不仅同历史生活相关,而且也与不同时代审美时尚的变化、经济生活的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同文化心理结构和整个社会精神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敦煌妇女首饰呈现时代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妇女 首饰 步摇
下载PDF
敦煌学论著分类号—检索词对应表的编制
12
作者 顾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本文作为敦煌学研究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分类编目、标引的工具,属于"敦煌学检索词表(库)"中的一部分,并对"分类—检索词对应表"的编制原则、立类主旨,作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 敦煌学 分类表 检索词表 使用说明
下载PDF
《敦煌艺术十讲》评介
13
作者 卢秀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敦煌艺术十讲 敦煌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宗教情怀与平等观念
14
作者 王志鹏 魏萍 《吐鲁番学研究》 2018年第2期47-56,I0006,共11页
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画是由历代画师根据佛经绘制而成。这些故事画构图精巧,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笔者主要结合佛典,对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认为释迦牟尼的传奇人生,从开始出生、出... 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画是由历代画师根据佛经绘制而成。这些故事画构图精巧,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笔者主要结合佛典,对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认为释迦牟尼的传奇人生,从开始出生、出家、悟道、说法,直至涅槃离世,始终浸透着佛教的慈悲情怀和平等观念。慈悲情怀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平等观念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二者贯穿于佛教的整个思想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解读敦煌壁画的思想内容,也很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佛传故事 慈悲 宗教情怀 平等观念
下载PDF
敦煌市阳关博物馆藏一件云气动物纹长寿绣残件
15
作者 祁晓庆 纪永元 《文博》 2012年第4期82-85,共4页
敦煌市阳关博物馆藏有一件向当地征集的出土刺绣残件,形状呈不规则长方形,现存残面图案为包含有个纹样单元的云纹组织结构,云纹空隙中填充有带翼灵兽只,呈两两对称分布。根据纹样组织特点,结合各地出土丝织物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此绣品为... 敦煌市阳关博物馆藏有一件向当地征集的出土刺绣残件,形状呈不规则长方形,现存残面图案为包含有个纹样单元的云纹组织结构,云纹空隙中填充有带翼灵兽只,呈两两对称分布。根据纹样组织特点,结合各地出土丝织物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此绣品为东汉时期的云气动物纹长寿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云气纹 带翼灵兽 长寿绣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龙车凤辇图”源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中知佐子 李茹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20,共21页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艺术形式 壁画 士大夫
下载PDF
石窟艺术笔记——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 被引量:1
17
作者 久野美树 贺小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140,共8页
本文探讨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造像的思想背景,列举了基于"一即多,多即一"法则的"诸佛"概念、"本迹思想"作用的事实。尽管初唐莫高窟出现了大幅式的阿弥陀净土变,但正壁多为释迦系造像,信仰中心仍然以法... 本文探讨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造像的思想背景,列举了基于"一即多,多即一"法则的"诸佛"概念、"本迹思想"作用的事实。尽管初唐莫高窟出现了大幅式的阿弥陀净土变,但正壁多为释迦系造像,信仰中心仍然以法身与释迦为主。初盛唐时期莫高窟与龙门石窟的造像主题、形式迥然不同,是由于两处石窟的功能、作用异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隋唐时期 造像思想
下载PDF
“观音救难”的形象图示——莫高窟第359窟西壁龛内屏风画内容释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元林 夏生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6,130-131,共13页
本文认为,莫高窟第359窟西壁龛内屏风画表现的并不是《药师经》中"九横死"的内容,而是依《观音经》内容所绘,主要表现"观音救诸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推论本窟屏风画与西披画面相组合,共同表达了对《法华经... 本文认为,莫高窟第359窟西壁龛内屏风画表现的并不是《药师经》中"九横死"的内容,而是依《观音经》内容所绘,主要表现"观音救诸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推论本窟屏风画与西披画面相组合,共同表达了对《法华经》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救难 第359窟 屏风画 释读
下载PDF
披帛与丝路文化交流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秀文 徐会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9,共8页
披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文化,与中国服饰发展的内因相结合而流行开来的一种"时世妆"的形式。沿丝绸之路所发现的披帛,反映了丝绸贸易的活跃。敦煌、吐鲁番地区发掘的披帛与中原地区特别是唐长安地区出土的披帛几乎... 披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文化,与中国服饰发展的内因相结合而流行开来的一种"时世妆"的形式。沿丝绸之路所发现的披帛,反映了丝绸贸易的活跃。敦煌、吐鲁番地区发掘的披帛与中原地区特别是唐长安地区出土的披帛几乎相同,属于同时代的产物,经历了一个相互继承、汲取而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帛 妇女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山东平原出土北齐天保七年石造像内容辨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小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2007年9月27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出土一件北齐天保七年石造像,底座右立面的内容被定为"太子出四门游观图"。本文依据经典记载,通过对犍陀罗到我国中原地区相关造像的比较,认为该造像底座右立面表现的是儒童菩萨本生故事。
关键词 天保七年造像 太子出游四门 儒童布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