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奥运与北京的“城”文化
- 1
-
-
作者
徐城北
-
机构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8-11,共4页
-
-
关键词
奥运
北京
“城”文化
-
分类号
G811.21
[文化科学—体育学]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弦歌与琴歌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许健
-
机构
北京市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
-
出处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4,共3页
-
文摘
弦歌盛行于先秦时期,故当时有;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的情况。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琴歌如《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等,则是唐宋以来的产物。弦歌与琴歌虽有联系,更有区别。弦歌经过发展与变革,才产生了琴歌。其变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
-
关键词
琴歌
《阳关三叠》
三百篇
琴学心声
尹尔韬
古琴艺术
胡茄
琴家
庄臻凤
音乐表现力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补天”——《红楼梦》和贾宝玉的灵魂
- 3
-
-
作者
丁淦
-
机构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3期100-108,118,共10页
-
文摘
贾宝玉是世界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贯穿全书的轴心人物和当然主人公。曹雪芹用“十年辛苦”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凝聚着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毕生心血和全部理想,集中地表现着《红楼梦》一书的书旨。《红楼梦》全书,文心极深,文思极细。它的章法,脂评指明了作者往往用“两三次皴染”的“画家三染法”。但脂评只提及书中对“通灵宝玉”和贾府概介的“三染”,殊不知,作者于本书前五回,对贾宝玉这个通部首席形象,更精心构思,刻意安排了二三次大“皴染”,用以一步步廓清贾宝玉的原貌,一层层传达作者的意图,以使读者在情节正式开始之前,即预先把握住主人公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一)开卷的一篇神话楔子:交代了贾宝玉是天生造就而又被弃不用的“补天”之材。(二二)第二回贾雨村的一段哲理剖析,交代了贾宝玉既非孔孟一类“仁人君子”,又非桀纣一类“大凶大恶”(贾政说他要“弑君杀父”,岂不冤哉),他是既“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一悖理叛道的“正邪”二气“两赋之人”,用今天的话说。
-
关键词
贾宝玉
补天济世
红楼梦
民主主义
叛逆性格
曹雪芹
作者
封建主义
神话
改良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