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当代文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施军 王爱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9,共3页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收效甚微,"问题意识"教学法流于形式,不具备可操作性。具易操作性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有四类:即文本细读中细节的发现与启示、文本与影视横向比...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收效甚微,"问题意识"教学法流于形式,不具备可操作性。具易操作性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有四类:即文本细读中细节的发现与启示、文本与影视横向比较中的追问、参阅资料时的灵感激发与顿悟、开放式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这些方法可以增强树立"问题意识"的自觉度和自信力,提升学生学习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现当代文学 教学 培养 细节
下载PDF
寻找东方主义:当代中国美华文学研究的文化症结--以哈金研究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罗义华 邹建军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随着国内哈金研究的逐步开展,东方主义成为哈金批评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笔者认为:"东方主义"或者"新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对于揭示西方文化中的殖民主义元素及其策略是有效的,但它们只有在跨文化语境中才可能... 随着国内哈金研究的逐步开展,东方主义成为哈金批评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笔者认为:"东方主义"或者"新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对于揭示西方文化中的殖民主义元素及其策略是有效的,但它们只有在跨文化语境中才可能具有较为确定的意义,有关"东方主义"的批评话语不能成为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东方主义"的批判视野可能会构成一个真正的阅读障碍,并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文本自身所蕴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哈金 美华文学研究 文化反省
下载PDF
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文本——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反思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兆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林语堂 周作人 20世纪 张爱玲 梁实秋 沈从文 王国维 胡适 钱钟书
下载PDF
20世纪海外唐代文学研究一瞥 被引量:6
4
作者 蒋寅 《求索》 CSSCI 2001年第5期96-100,共5页
在 2 0世纪海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 ,唐代文学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集中了许多优秀学者 ,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 ,选题广泛、新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 ,但研究的热点较集中于大作家。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 在 2 0世纪海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 ,唐代文学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集中了许多优秀学者 ,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 ,选题广泛、新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 ,但研究的热点较集中于大作家。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注重实证 ,深入细节 ,工具书的编纂和作品的翻译、整理卓有成果 ,关注宗教、思想与文学的关系 ,对中唐文学的特别关注尤为引人注目。欧美的唐代文学研究多研究综合性的问题 ,视角新颖 ,较为关注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关系 ,也比较注意叙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唐代文学研究 台港澳地区 日本 韩国 欧美国家
下载PDF
童眸里的世界:别有洞天的文学空间--论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沈杏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儿童视角小说在叙事智慧、文化意蕴、伦理向度上都显示出相当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这类小说通常以儿童充当生活的见证人、审视者与叙述人,以现实与回忆的迭合、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并存、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复合,构置具有较大时空涵容... 儿童视角小说在叙事智慧、文化意蕴、伦理向度上都显示出相当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这类小说通常以儿童充当生活的见证人、审视者与叙述人,以现实与回忆的迭合、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并存、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复合,构置具有较大时空涵容的叙事框架与文学空间;作家以儿童作为人物视角包含着作家建立一种新的叙事法则、反抗既定语言秩序、重新叙述历史和生存体验的文化意味;儿童视角小说注重摹写儿童的生命感觉、情感心理,对儿童本体的生命与灵魂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显示了崭新的叙事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叙事 文化 伦理
下载PDF
论先锋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 被引量:2
6
作者 江腊生 朱栋霖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84,共4页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消解深度模式,呈现出零散化和不确定性。先锋文学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变体。本文重点分析先锋小说中主体的迷失、历史的断裂、语言的拼贴和戏仿三个方面,从叙事角度阐释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消解深度模式,呈现出零散化和不确定性。先锋文学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变体。本文重点分析先锋小说中主体的迷失、历史的断裂、语言的拼贴和戏仿三个方面,从叙事角度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先锋小说创作中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先锋文学 叙事
下载PDF
辽金元佛教文学史研究刍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舜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文学史研究 辽金元 文学作品 文人创作 山水文学 中国文学 边塞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形象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黎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以"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观的提出为先导,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具有独立个体特征与审美价值的儿童形象,根据儿童与"父"性的不同关系,这些形象可归纳为无父型、失父型、恋父型、弑父型和寻父型等几种类型。现代作家们... 以"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观的提出为先导,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具有独立个体特征与审美价值的儿童形象,根据儿童与"父"性的不同关系,这些形象可归纳为无父型、失父型、恋父型、弑父型和寻父型等几种类型。现代作家们正是通过这些儿童形象的塑造找到了一个颠覆成人、传统、历史等的形象工具,一个承载"爱心"、"自然"、"未来"(也包括新文学自身的未来)等哲学、理念、人生观等的形象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儿童 个性特征 多元形象
下载PDF
唐末五代文学思潮主流及过渡特色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兴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103,共7页
唐末五代是唐、宋两大文学高峰之间低谷渐进的过渡期 ,该时期文学思潮的衍变也呈现着乱世特有的奇异景象。“教化”诗说在对唐诗传统的眷恋中日益失落 ,崇尚“清词丽句”的艺术理想也因作家力不从心而流于无奈 ,同时 ,中唐苦吟诗人贾岛... 唐末五代是唐、宋两大文学高峰之间低谷渐进的过渡期 ,该时期文学思潮的衍变也呈现着乱世特有的奇异景象。“教化”诗说在对唐诗传统的眷恋中日益失落 ,崇尚“清词丽句”的艺术理想也因作家力不从心而流于无奈 ,同时 ,中唐苦吟诗人贾岛却受到乱世诗人最普遍的顶礼膜拜。五代文学思潮以诗为主体 ,成为由唐到宋过渡的桥梁和纽带。五代词虽深受瞩目 ,实则“别是一家” ,不在“文章”范畴之内 ,王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五代 文学思潮 过渡特色
下载PDF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经建 董外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僭妄 边缘性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奉桥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101-103,106,共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在其现代性追求过程中有三次大的选择和转折 ,每一次转折都确立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规范 ,即五四文学、“毛泽东时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种现代性规范各有其特点 ,五四文学现代性过于“欧化” ,“毛泽东时代”的“... 20世纪中国文学在其现代性追求过程中有三次大的选择和转折 ,每一次转折都确立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规范 ,即五四文学、“毛泽东时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种现代性规范各有其特点 ,五四文学现代性过于“欧化” ,“毛泽东时代”的“本土化”现代性规范过于封闭 ,新时期文学则体现了“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现代性 规范 转型
下载PDF
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在印度”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锡南 朱莉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在进行中国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研究的同时,还在进行中国文学研究。这以印度独立以来的几十年最为典型。限于语言等多种复杂因素,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在进行中国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研究的同时,还在进行中国文学研究。这以印度独立以来的几十年最为典型。限于语言等多种复杂因素,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汉学 中国文学 谭中 马尼克 邵葆丽
下载PDF
文学研究的语媒视界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丹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6,共4页
20世纪,语言问题日趋成为西方文学研究的核心。而在基于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所展开的理论实践中,当代文论的语言维度得以形成与嬗变。作为富于自觉问题意识的批评理论类型,不仅从本体论上关注语言内在属性之于文学的关键性,强调审美性是文... 20世纪,语言问题日趋成为西方文学研究的核心。而在基于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所展开的理论实践中,当代文论的语言维度得以形成与嬗变。作为富于自觉问题意识的批评理论类型,不仅从本体论上关注语言内在属性之于文学的关键性,强调审美性是文学媒介的技术延伸;而且还从逻辑与认识论方面研讨文学语言的述行性,分析文学作为文化表意媒介的实践特征,及其对于文学活动关系网络的深层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媒介 语言 述行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志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8,共4页
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丰富了中国当今的文学创作,为中国当代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经验。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没有受到正规的文学训练,但他们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网络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潜能,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的出现冲击了当今的文学... 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丰富了中国当今的文学创作,为中国当代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经验。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没有受到正规的文学训练,但他们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网络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潜能,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的出现冲击了当今的文学体制。对于他们来说,超越商业化,不断地更新自我,让创作有所创新和突破,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群体 通俗文学
下载PDF
遇到异乡的神祇——论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奇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当前的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多局限于“索隐法”等研究模式,不能够准确、深入地估量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内在层面的研究,指的是分析作家如何从... 当前的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多局限于“索隐法”等研究模式,不能够准确、深入地估量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内在层面的研究,指的是分析作家如何从内在的价值立场上吸收、化用基督教精神;外在层面的研究,主要分析作家在修辞策略等外在的层面对基督教文化资源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的异质性 索隐法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与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自叙传”特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正天 《求索》 CSSCI 2003年第5期198-201,共4页
“自叙传”作为文学的一种书写方式和特质 ,并不始于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 ,也不仅仅只有性爱文学使用 ,但是 ,从“自叙传”的主体精神实质上讲 ,从作为一种文学的特征来讲 ,在受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才具有了更深刻... “自叙传”作为文学的一种书写方式和特质 ,并不始于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 ,也不仅仅只有性爱文学使用 ,但是 ,从“自叙传”的主体精神实质上讲 ,从作为一种文学的特征来讲 ,在受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 2 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文学虚构的真正含义应是基于体验的创造 ,是基于自我审视的大胆想象。因而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自叙传特征就是确定性爱文学以真实性为首要品质。不仅“自叙”创作主体意识层的生平与经历感受 ,更应“自叙”非意识层即潜意识层的生平与经历刻痕。整个中国现代性爱文学创作的“自叙传”特质 ,首要的是追求真实性 ,追求人的本真心态的表达。自叙传就成了性爱文学的最畅情的表达方式。其特征有三 :大胆的自我认同、意识不设防、以宣泄为其美感。可见精神分析这一特殊的人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而性爱文学收获最多 ,将性爱文学真正导向了文学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爱文学 “自叙传” 精神分析学 真实性
下载PDF
中国文学服装叙述的政治文化形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传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着装是将身体社会化并赋予其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个体的着装隶属于社会身体管理学的范畴。服装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其的变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朝代的更迭、政体的改变、思想的变迁,往往最直接地表现在服装之上。借助... 着装是将身体社会化并赋予其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个体的着装隶属于社会身体管理学的范畴。服装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其的变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朝代的更迭、政体的改变、思想的变迁,往往最直接地表现在服装之上。借助在现代性意识形态话语,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服装叙述担负了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语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身体 文化 征候
下载PDF
从“向死而思”到“向死而在”--文学与死亡的亲缘性关系论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0,共4页
死亡母题的出现是早期人类对线性时间有了认识并意识到人必有一死的"向死而思"的产物,是死亡意识的感性显现。人类对死亡的表达经历着一个从早期神话之达观到一般诗文之悲观再到以悲为美的动态过程,人与自然的异质同构形成了... 死亡母题的出现是早期人类对线性时间有了认识并意识到人必有一死的"向死而思"的产物,是死亡意识的感性显现。人类对死亡的表达经历着一个从早期神话之达观到一般诗文之悲观再到以悲为美的动态过程,人与自然的异质同构形成了人面对自然的黍离之悲。在观照自然与人生中,有些意象或隐喻积淀成死亡意象或死亡原型的代名词。在"向死而在"的艺术世界中,作家从两方面进行美学建构,一是构筑一个以死亡为核心元素的死亡意境,一是以死亡作为推进情节发展的原动力。经由写作的客体、主体、载体的不断结缘与互相渗透,文学与死亡的亲缘性关系在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中被不断记忆、不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母题 线性时间 黍离之悲 向死而在
下载PDF
当下文学批评的困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当代文学批评 批评功能 批评机制 批评精神 公信力 现状 原创
下载PDF
论鲁迅的“人学”灾害观及其文学表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7,79,共7页
关键词 文学表述 “人学” 鲁迅 灾害 唯物主义认识论 现代中国 20世纪 “立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