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介文学的发展态势及其文化形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崇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43,156,共6页
新媒介文学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文学产业化的进程,激发了民间书写的巨大热情,满足了各种层次的文学需求,重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但由于对市场效益的内在诉求,新媒介文学也同样面临审美性的缺失、优秀文学传统的承续断裂、自... 新媒介文学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文学产业化的进程,激发了民间书写的巨大热情,满足了各种层次的文学需求,重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但由于对市场效益的内在诉求,新媒介文学也同样面临审美性的缺失、优秀文学传统的承续断裂、自我认同的价值错位等诸多困境。新媒介文学生产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仅是当代文化生态格局症候式的表达,同时,也为这个时代文化形态的健康重构提供了多元开放的可能。我们应该摒弃封闭的批评框架,把新媒介文学放置于更大的文化语境之中,从文化建构的角度正确理解新媒介文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结构变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文学 生机 困境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定家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并发症 起床 吃饭 准备 流行 过量 身体 沉醉 “纯文学” 网络文学
下载PDF
南宋“说话四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莲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18,138,共7页
关于南宋"说话四家"的探讨历来是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本文梳理这一课题的发展历程,勾稽历代学人在此课题上的贡献。"说话"不应是一个包容一切口说伎艺的名词,其内涵应为"讲说故事"。参照清人对此问... 关于南宋"说话四家"的探讨历来是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本文梳理这一课题的发展历程,勾稽历代学人在此课题上的贡献。"说话"不应是一个包容一切口说伎艺的名词,其内涵应为"讲说故事"。参照清人对此问题的理解,陈汝衡、李啸仓等先生的意见是对的,耐得翁所言"四家"为: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说铁骑、讲史、说经。在没有新的文献材料可资补证时,最好暂时悬置这一问题,不必在文字读解上强为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 讲说 故事 家数
下载PDF
广东电影文学创作新论
4
作者 柯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关键词 电影文学剧本 文学创作 审美特征 电影剧 文学性 《红色娘子军》 中国电影 文学语言 文学价值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状况的思考
5
作者 张蕊青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12-113,共2页
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心态浮躁、背离学术规范等种种令人堪忧的现象不可忽视 ,要提高古代小说研究的整体水平 ,必须为古代小说研究准确定位 ,必须强化研究的创新意识 ,必须进一步... 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心态浮躁、背离学术规范等种种令人堪忧的现象不可忽视 ,要提高古代小说研究的整体水平 ,必须为古代小说研究准确定位 ,必须强化研究的创新意识 ,必须进一步拓宽古代小说的研究空间 ,才能不断积累和丰富人类文化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小说研究 学术规范 学术创新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背景与空间:9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 被引量:5
6
作者 向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90年代中国已历史地进入“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文化是资本全球化时代最流行的大众文化 ,这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并将诗性从日常生活中清扫出门 ,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经验以及理解日常生活的观念... 90年代中国已历史地进入“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文化是资本全球化时代最流行的大众文化 ,这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并将诗性从日常生活中清扫出门 ,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经验以及理解日常生活的观念方式。在此文化语境下 ,文学自身的生产与传播方式 ,以致文学的功能和风尚也必将发生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中国文学 文化语境 全球化 消费主义文化
全文增补中
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
7
作者 刘红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3-147,共5页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今天,女性对男性的隶属关系已经打破,可是,由于时代局限,新型的两性关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女性“拜社会现代化之赐”,有了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在社会现象上,便...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今天,女性对男性的隶属关系已经打破,可是,由于时代局限,新型的两性关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女性“拜社会现代化之赐”,有了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在社会现象上,便是女权运动的勃兴以及新女性主义的抬头。但是,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群体却不甘愿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封建的、落伍的男性沙文主义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两性之间有史以来的战争不得不扩大化并呈现出新的样貌,反映在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一言以蔽之,就是两性关系的无情、疏离与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 两性关系 "无情时代" 疏离意识 两性对抗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中的避讳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77-81,共5页
《说文解字》云:“讳,忌也.”因而避讳是忌讳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避讳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避讳是指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以其他字眼或方式代替的现象,通常所说的避伟大多是指狭义的避讳.广义的避讳则是指出于禁忌或厌... 《说文解字》云:“讳,忌也.”因而避讳是忌讳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避讳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避讳是指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以其他字眼或方式代替的现象,通常所说的避伟大多是指狭义的避讳.广义的避讳则是指出于禁忌或厌憎等原因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眼,并代之以其他字眼的现象.陈垣先生的名著《史讳举例》所述包括了这两种避讳,他将其统称之为“史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避讳制度 避讳学 《史讳举例》 名字 《说文解字》 封建专制制度 太平天国 语言运用 狭义与广义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道德危机与道德重建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占彪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展开,然而"道德危机"却随之扑面而来,"道德重建"成为当下社会重大命题。当代中国,我们在对道德必要性的认识上,过分强调道德功利性和世俗性,而忽...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展开,然而"道德危机"却随之扑面而来,"道德重建"成为当下社会重大命题。当代中国,我们在对道德必要性的认识上,过分强调道德功利性和世俗性,而忽视了道德的自觉性和神圣性;在道德提升的前提上,过分依赖文化教育的"老办法",而忽视了社会结构完善的"新要求";在道德养成的方式上,过分迷信于强制的灌输,而忽视了温和的商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重建 功利性与自觉性 公民意识与文化教育 灌输与商谈
下载PDF
《三国志演义》取材蓝本与思想渊源新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蕊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1-173,共3页
《三国志演义》的取材来源与思想渊源相当广泛,前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有遗漏之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作新的探索,着重讨论唐宋诗文以及宋代笔记《容斋随笔》时《三国志演义》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思想渊源 《容斋随笔》 《三国志演义》 素材
下载PDF
苍凉的月亮──张爱玲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弓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月亮是一个常常与主角相伴的重要角色。它是一个蕴含极为丰富的象征,女性体认是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张爱玲接过女人是月亮的传统象征,不是继续称颂女人作为月亮多么美丽,而是揭示女人作为折光、陪衬、从属物的...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月亮是一个常常与主角相伴的重要角色。它是一个蕴含极为丰富的象征,女性体认是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张爱玲接过女人是月亮的传统象征,不是继续称颂女人作为月亮多么美丽,而是揭示女人作为折光、陪衬、从属物的月亮是多么苍白、多么空虚,她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月亮的悲剧或喜剧,意在给女性一个警示。从这一意义上说,张爱玲颠覆了这一传统象征。张爱玲从千疮百孔的没落世家走出,赶上血火交迸的乱世,从人性解剖到人生感悟,从语义到语象,从氛围到细节,楔而不会品味着苍凉。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审美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学评论 女性主义 月亮意象 小说 审美基调
下载PDF
吴宓与杜甫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令环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1期36-43,共8页
吴宓是"学衡派"的中坚人物,以文化保守主义者自居,持反对新文学运动的立场,他对杜甫的接受在旧派人物中相当具有典型性,对吴宓与杜甫关系的考察,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对于客观地评价现代旧体诗创作,以及如何继承文学传统具有... 吴宓是"学衡派"的中坚人物,以文化保守主义者自居,持反对新文学运动的立场,他对杜甫的接受在旧派人物中相当具有典型性,对吴宓与杜甫关系的考察,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对于客观地评价现代旧体诗创作,以及如何继承文学传统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吴宓与杜甫的厚缘、吴宓对杜甫人格精神的继承、吴宓对杜甫诗歌的借鉴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杜甫 接受
下载PDF
培根——近代哲学第一人——《启蒙人格》序言
13
作者 苏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启蒙人格>> 序言 培根 哲学家 英国
下载PDF
诗话三帖
14
作者 章亚昕 《写作(中)》 1996年第5期13-14,共2页
第一帖给你一个姿态诗是语言艺术,故诗人口才好。岂只是口才,眼神也会说,表情也会说,更有肢体语言及服饰语言等等。当我读诗人刘祖慈的《诺木洪小停》时。
关键词 心电图 抒情主人公 语言艺术 姿态 肢体语言 服饰语 辩证法 表情 口才 相对论
下载PDF
始于手工 止于手工——关于手工与生存的历史哲学简论
15
作者 林和生 《中华手工》 200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手工与人类祖先的生存 大约50万年前,经过自然环境中艰忍的生存斗争,包括不同人类群落内部的斗争,人的进化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原人的基础上进化出了直立人--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们的大脑比原人的大脑大一倍,是现代人大脑的三分之二.在直... 手工与人类祖先的生存 大约50万年前,经过自然环境中艰忍的生存斗争,包括不同人类群落内部的斗争,人的进化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原人的基础上进化出了直立人--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们的大脑比原人的大脑大一倍,是现代人大脑的三分之二.在直立人的生存和进化中,有几件事情特别值得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业 艺术作品 世界 历史
下载PDF
论杜预、杜审言影响杜甫的唐代现实背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永杰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文主要对杜甫接受其两位家族先辈杜预、杜审言影响的唐代的现实背景做了一些考论。认为,一,唐代贞观时开始,杜预被配享孔子庙堂,享有官祭,地位大有提升,这一现象应对杜甫等杜氏家族成员具有很大的激励。二,初唐时期,杜审言、杜嗣先两... 本文主要对杜甫接受其两位家族先辈杜预、杜审言影响的唐代的现实背景做了一些考论。认为,一,唐代贞观时开始,杜预被配享孔子庙堂,享有官祭,地位大有提升,这一现象应对杜甫等杜氏家族成员具有很大的激励。二,初唐时期,杜审言、杜嗣先两个家族相继把茔域营建于杜预墓次,这一现象建立起了杜氏家族与杜预联系的一个有形纽带,强化了杜预对其后世的影响。三,杜嗣先、杜审言同为杜预之后,又同为初唐著名文士,但杜嗣先偏重于经史,杜审言重于诗歌。他们文化取向的差异当与其南、北不同的家族经历和传统有一定关系。四,杜审言所带来的诗歌传统和杜预所带来的儒学及政治功业传统是杜甫所面对的最主要的两个家族传统。他们影响杜甫形成了"诗是吾家事"与"奉儒守官"两途并行的人生范式,也潜在地影响了杜甫把儒学精神融入诗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预 杜审言 杜嗣先 家族传统 唐代
下载PDF
农民进城与身份缺失--以罗伟章、夏天敏、邵丽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红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6,共6页
农民进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农民进城的文学叙事不仅体现了农民工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危机。笔者从文化身份入手,审视文学文本中滞留在文化边缘地带的农民工的认同危... 农民进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农民进城的文学叙事不仅体现了农民工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危机。笔者从文化身份入手,审视文学文本中滞留在文化边缘地带的农民工的认同危机,并找寻解决危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焦虑 认同危机
原文传递
《“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独山莫氏遗稿》辨误
18
作者 张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莫氏 “国家” 善本书 辨误 初稿 中央图书馆 莫友芝
原文传递
新世纪之初我们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关怀——部分学者笔谈
19
作者 陈少明 徐友渔 +8 位作者 袁伟时 秦晖 朱学勤 王毅 雷颐 谢泳 何光沪 王学泰 崔卫平 《开放时代》 2000年第1期5-28,共24页
中国学术的根本问题是体制性的。不要把学问的目标放在追求所谓国际学术“交流”上,学术是否有价值,在于是否有效地解释我们的生活处境,而非与什么接轨。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学术 学术立场 价值关怀 历史反思
原文传递
走进读图时代的陇东——曹焕荣先生新作《正宁香包论》代序
20
作者 苑利 《甘肃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曹焕荣 《正宁香包论》 书评 陇东地区 文化类型 民间美术 香包 民间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市场 文化现象 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