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场所到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转变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秀伟
延书宁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物理空间、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维度。依托物理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文化空间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内核空间。在列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后,文化空间发生了由当地民众寄托身心的场所向各类主体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物理空间、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维度。依托物理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文化空间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内核空间。在列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后,文化空间发生了由当地民众寄托身心的场所向各类主体进行角力的关系场域的转变。这种转变丰富了文化空间内的资本积累,激发了原住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同时引发了原真性悖论,导致原住民之间稳定的社会关系遭到破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保护对象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空间转变与原真性悖论的出现。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意见,在保持原真性的前提下保护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场所
场域
空间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场所到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转变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秀伟
延书宁
机构
文旅部-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
武汉
大学
国家
文化
发展
研究
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与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4JJD770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结构可分为物理空间、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维度。依托物理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文化空间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内核空间。在列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前后,文化空间发生了由当地民众寄托身心的场所向各类主体进行角力的关系场域的转变。这种转变丰富了文化空间内的资本积累,激发了原住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同时引发了原真性悖论,导致原住民之间稳定的社会关系遭到破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保护对象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空间转变与原真性悖论的出现。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意见,在保持原真性的前提下保护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存环境。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场所
场域
空间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
Keywords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experimental zone
place
field
spactial chan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场所到场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空间转变
王秀伟
延书宁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