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林书彪
云小健
+1 位作者
符兴胜
符方崇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接受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并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54例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接受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并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54例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基础资料和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发热、过敏为主,未见发热且过敏反应,未发生溶血反应。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次数、输注血液成分、基础疾病、过敏史、发血-输血间隔时间与不良反应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有输血史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占比高于发热反应(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发血-输血间隔时间≥0.5 h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有输血史、过敏史和输血次数>2次均为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发血-输血间隔时间<0.5 h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输血治疗前,需要加强对直肠癌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分析,对有输血史、过敏史和输血次数较多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择血液制品,并尽量缩短发血-输血间隔时间,以此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输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林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5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限制性输血治疗,对照组行积极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恢复...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限制性输血治疗,对照组行积极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恢复时间为(3.48±1.18)d、心率恢复时间为(2.45±0.47)d、Hb恢复时间为(5.98±1.65)d、RBC恢复时间为(6.73±1.84)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血压恢复时间(5.46±1.27)d、心率恢复时间(4.69±1.84)d、Hb恢复时间(7.85±1.72)d、RBC恢复时间(8.46±2.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d、3d的Blatchfor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32.28±5.43)h,少于对照组的(65.28±9.86)h;观察组再出血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CT、PT、APTT、PL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PT、APTT、PLT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积极性输血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再出血危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时间
再出血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林书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85-88,共4页
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悬浮红细胞(Suspension red blood cells,SRBC)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和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5月-2022年02月我院收治并需要进行输血的失血性休克患...
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悬浮红细胞(Suspension red blood cells,SRBC)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和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5月-2022年02月我院收治并需要进行输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6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输血治疗,并根据 FFP 和 SRBC的不同输注比例进行分组,共计三组,每组各20例患者:低比例组,FFP:SRBC1:6.5;中比例组,FFP:SRBC1:3;高比例组,FFP:SRBC1:1.1。对三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其预后情况如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死亡患者的生存周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情况等,并开展组间对比。结果 与输血前对比,输血后6h及12h,三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表现出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则出现下降,而高比例组的变化情况是三组中最稳定的,低比例组的变化最大,三组对比可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2h,高比例组的指标均表现在正常水平,其中,PT、APTT及TT三项数据与低比例组与中比例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FIB 则有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死亡患者的生存周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SOFA评分如下:低比例组(7.55±2.39)分,中比例组(7.01±2.20)分,高比例组(4.19±1.28)分,高比例组低于低、中比例组(P<0.05)。结论 建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输血过程中选择高比例(1:1.1)的FFP与SRBC 输注,可有效稳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新鲜冰冻血浆
悬浮红细胞
不同比例的输注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林书彪
云小健
符兴胜
符方崇
机构
文昌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文昌市
人民医院
普通肿瘤外
科
文昌市
人民医院
急诊
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
医院
输血
科
出处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16-520,共5页
基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ZDYF2019186)。
文摘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接受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并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54例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基础资料和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发热、过敏为主,未见发热且过敏反应,未发生溶血反应。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次数、输注血液成分、基础疾病、过敏史、发血-输血间隔时间与不良反应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有输血史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占比高于发热反应(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发血-输血间隔时间≥0.5 h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有输血史、过敏史和输血次数>2次均为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发血-输血间隔时间<0.5 h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输血治疗前,需要加强对直肠癌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分析,对有输血史、过敏史和输血次数较多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择血液制品,并尽量缩短发血-输血间隔时间,以此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关键词
直肠癌
输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Keywords
Rectal cancer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R446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林红
机构
文昌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5期35-37,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限制性输血治疗,对照组行积极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恢复时间为(3.48±1.18)d、心率恢复时间为(2.45±0.47)d、Hb恢复时间为(5.98±1.65)d、RBC恢复时间为(6.73±1.84)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血压恢复时间(5.46±1.27)d、心率恢复时间(4.69±1.84)d、Hb恢复时间(7.85±1.72)d、RBC恢复时间(8.46±2.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d、3d的Blatchfor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32.28±5.43)h,少于对照组的(65.28±9.86)h;观察组再出血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CT、PT、APTT、PL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PT、APTT、PLT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积极性输血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再出血危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时间
再出血率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573.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林书彪
机构
文昌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85-88,共4页
文摘
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悬浮红细胞(Suspension red blood cells,SRBC)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和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5月-2022年02月我院收治并需要进行输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6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输血治疗,并根据 FFP 和 SRBC的不同输注比例进行分组,共计三组,每组各20例患者:低比例组,FFP:SRBC1:6.5;中比例组,FFP:SRBC1:3;高比例组,FFP:SRBC1:1.1。对三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其预后情况如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死亡患者的生存周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情况等,并开展组间对比。结果 与输血前对比,输血后6h及12h,三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表现出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则出现下降,而高比例组的变化情况是三组中最稳定的,低比例组的变化最大,三组对比可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2h,高比例组的指标均表现在正常水平,其中,PT、APTT及TT三项数据与低比例组与中比例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FIB 则有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死亡患者的生存周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SOFA评分如下:低比例组(7.55±2.39)分,中比例组(7.01±2.20)分,高比例组(4.19±1.28)分,高比例组低于低、中比例组(P<0.05)。结论 建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输血过程中选择高比例(1:1.1)的FFP与SRBC 输注,可有效稳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新鲜冰冻血浆
悬浮红细胞
不同比例的输注
凝血功能
分类号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书彪
云小健
符兴胜
符方崇
《海军医学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林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输注不同比例的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林书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