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譞 傅立新 +1 位作者 邱月明 金陶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对北京市典型交通微环境中(包括公交车站,公交车内以及小轿车内)的汽车尾气污染物CO、NO、NO2和PM2.5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NO、CO和PM2.5在交通微环境中的浓度分布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最低.NO2为公交车内浓度最... 对北京市典型交通微环境中(包括公交车站,公交车内以及小轿车内)的汽车尾气污染物CO、NO、NO2和PM2.5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NO、CO和PM2.5在交通微环境中的浓度分布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最低.NO2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小轿车内浓度最低.公交车内CO的早高峰浓度要显著高于晚高峰浓度,普通公交车内的CO、NO和NO2浓度均低于空调车.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显著改善公交车车内空气质量.对小轿车车内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选择车流量平峰时段出行、恰当的保养维护车辆、在车辆拥堵区域使用内循环通风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特征 交通微环境 CO NOx PM2.5 尾气污染
下载PDF
农田中的(微)塑料污染:来源、迁移、环境生态效应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鹏飞 侯德义 +2 位作者 王刘炜 吴唯民 潘仕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330,共17页
近年来,继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后,土壤微塑料的环境风险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的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阐明了当前国内外农田微塑料污染现... 近年来,继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后,土壤微塑料的环境风险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的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阐明了当前国内外农田微塑料污染现状;详细论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以及不同源对农田微塑料污染的潜在贡献;对农田微塑料污染现有的研究方法尤其是采样方案和微塑料的提取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论证;探讨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老化、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环境行为和归趋,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和生态风险,并重点关注了微塑料污染对于农田土壤质量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最后列举了部分现有的微塑料污染防治策略及其对农田中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意义,并对未来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文章认为,农田土壤的塑料与微塑料来自多种源头,其中塑料固体废物尤其是农业地膜是农田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在外界物理、化学与生物等因素扰动或作用下,会发生不同尺度的迁移转化甚至生物反应,造成广泛的环境生态影响,主要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土壤动物、植物生长等的不利影响,从而损害土壤健康,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此外,细小的微塑料颗粒尤其是纳米塑料存在经由食物链向人体富集的潜在风险。塑料在土壤环境中可能被生物碎化与缓慢生物降解。考虑到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持久性和生态风险,结合各国现有的防治策略,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塑料 地膜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以大连市供暖季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盟 吕阳 +4 位作者 赵桐可 梁婧怡 周雨薇 陈滨 吉野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90-2201,共12页
对中国大连市供暖季住宅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住宅热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化学污染(CO_2、CO、甲醛和TVOC)、物理污染(PM_(2.5))和生物污染(附着真菌)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住... 对中国大连市供暖季住宅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住宅热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化学污染(CO_2、CO、甲醛和TVOC)、物理污染(PM_(2.5))和生物污染(附着真菌)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住宅供热方式不同是导致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大连农村,处于室外的厕所与室内形成的大温差使得农村高龄者患心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比城市更高.城市高龄者的平均血压比农村低且波动小.城市住宅室内温湿度与血压均存在关联(P<0.01),农村室内温湿度对血压的影响程度不如城市明显.另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并未发现与血压存在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供暖季 室内环境 高龄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M_(W)7.6地震跨断层场地相对运动
4
作者 徐龙军 吕淼 +2 位作者 张恒 于越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41,共17页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下盘台站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程数据,分析了分别靠近断层上、下盘场地之间相对运动的位移时程特征。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动的滑冲效应显著,断层的平均滑冲速度可高达1.4 m/s;断层两盘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近断层地震动的运动特征,且幅值更大;近断层的残余位移约是断层两盘间最大相对位移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集集M_(W)7.6地震 近断层地震动 跨断层场地 相对运动 断层作用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温志丹 高大文 +1 位作者 李喆 吴唯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42,共5页
为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从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株能够以PAE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1-D7,对其综合形态特征、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通过3d摇瓶间歇试验检测其... 为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从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株能够以PAE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1-D7,对其综合形态特征、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通过3d摇瓶间歇试验检测其对PAEs和邻苯二甲酸(PA)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D1、D2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D3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同源性在99%以上,其余4株细菌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的同源性都在98%以上.这些菌株对邻苯Z-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降解率分别在65%,60%和30%以上,且对PAEs的降解率随侧链烷基链的增长而下降.这7株PAEs降解菌均能在以PAEs的降解中间产物——P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生长,对PA的利用率在18%-39%,这说明它们可能通过PA途径实现PAEs的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16S RRNA 生物降解 邻苯二甲酸 菌种鉴定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唯民 杜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共3页
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我国对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标准与循环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综述了我国对煤化工废水排放的政策变化过程,以及煤化工产业与水资源利用和废水处理的工艺发展;对... 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我国对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标准与循环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综述了我国对煤化工废水排放的政策变化过程,以及煤化工产业与水资源利用和废水处理的工艺发展;对近年来全球煤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论文的数量,特别是我国在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我国在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今后不仅要注重具体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同时也应加强工艺系统的优化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 废水处理 水资源循环利用 煤制油 煤制气
下载PDF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乳酸塑料:一种可持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博宇(译) 陈志彬 +3 位作者 陈家斌 周雪飞 吴唯民(审查) 张亚雷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6期95-95,共1页
1研究亮点*黄粉虫消化聚乳酸塑料在24 d内能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但需要麦麸支持长期生长;*红外光谱、热裂解分析及物料恒算结果确证了黄粉虫能够生物降解聚乳酸,其摄入的聚乳酸在12~24 h内通过肠道后去除率在81.5%以上;*聚乳酸+麦麸混合... 1研究亮点*黄粉虫消化聚乳酸塑料在24 d内能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但需要麦麸支持长期生长;*红外光谱、热裂解分析及物料恒算结果确证了黄粉虫能够生物降解聚乳酸,其摄入的聚乳酸在12~24 h内通过肠道后去除率在81.5%以上;*聚乳酸+麦麸混合饲料(聚乳酸占比20%)喂养的黄粉虫生物质增量最大;*摄入聚乳酸后,黄粉虫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塑料 废弃物处理 生物降解 黄粉虫
下载PDF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博宇 陈志彬 +5 位作者 陈家斌 余华荣 周雪飞 Craig SCriddle 吴唯民 张亚雷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2期95-95,共1页
1研究亮点首次确认聚氯乙烯塑料被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摄入后,能够在肠道内(12~15 h)被解聚分解;聚氯乙烯塑料降解后有3%被矿化为氯离子;聚氯乙烯塑料的解聚反应依赖黄粉虫的肠道微生物;黄粉虫肠道菌群体系在摄入聚氯乙烯塑料后发... 1研究亮点首次确认聚氯乙烯塑料被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摄入后,能够在肠道内(12~15 h)被解聚分解;聚氯乙烯塑料降解后有3%被矿化为氯离子;聚氯乙烯塑料的解聚反应依赖黄粉虫的肠道微生物;黄粉虫肠道菌群体系在摄入聚氯乙烯塑料后发生显著变化。2背景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3.6×108 t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担。聚氯乙烯塑料是产量与使用量最多的6种塑料之一,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黄粉虫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昆虫的幼虫,具有降解多种塑料的能力。本研究探索了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的可行性,研究聚氯乙烯的生物降解模式,对降解过程中氯元素进行物料衡算,并研究黄粉虫肠道菌群对于聚氯乙烯消化降解的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断链解聚 生物降解 黄粉虫
下载PDF
利用大麦虫生物降解低密度聚乙烯及聚苯乙烯塑料:全位解聚与有限解聚
9
作者 彭博宇 李宜然 +8 位作者 范蕊 陈志彬 陈家斌 Anja M.Brandon Craig S.Criddle 张亚雷 吴唯民 彭博宇(译) 吴唯民(审查)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3期96-96,共1页
1研究亮点*证实拟步行科大麦虫能够摄食消化低密度聚乙烯(LDPE)以及聚苯乙烯(PS)塑料;*中美两国虫源的大麦虫均通过有限解聚降解LDPE、分别通过全位解聚和有限解聚的反应降解PS;*抗菌素试验表明大麦虫降解LDPE/PS依赖肠道微生物。2背景... 1研究亮点*证实拟步行科大麦虫能够摄食消化低密度聚乙烯(LDPE)以及聚苯乙烯(PS)塑料;*中美两国虫源的大麦虫均通过有限解聚降解LDPE、分别通过全位解聚和有限解聚的反应降解PS;*抗菌素试验表明大麦虫降解LDPE/PS依赖肠道微生物。2背景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3.6×10^(8)t塑料,聚乙烯(29.7%)和聚苯乙烯(6.4%),是塑料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构成。大麦虫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科(Zophobas atratus,Coleoptera:Tenebrionidae),是全世界人工饲养的主要经济昆虫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大麦虫降解LDPE和PS的可行性,比较中美两国虫源的大麦虫对LDPE和PS的降解能力,研究了降解过程与肠道菌群体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苯乙烯 生物降解 大麦虫
下载PDF
硅氧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物气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敏 吴唯民 +1 位作者 迟莉娜 汪诚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50-3056,共7页
近年来大量使用含有机硅氧烷材料造成硅氧烷作为污染物进入环境,数量逐年增加.在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消化产生的生物气(沼气)中出现的硅氧烷会在燃烧过程中结垢,十分不利于生物气的利用,必须清除.本文综述了硅氧烷的理化性质、在环... 近年来大量使用含有机硅氧烷材料造成硅氧烷作为污染物进入环境,数量逐年增加.在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消化产生的生物气(沼气)中出现的硅氧烷会在燃烧过程中结垢,十分不利于生物气的利用,必须清除.本文综述了硅氧烷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与生物降解性能、在生物气中的浓度分布以及去除技术,并对生物气应用中的硅氧烷的控制对策研究作出展望.作者强调,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硅氧烷的生物降解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生物气 迁移转化 浓度分布 去除技术
原文传递
地下水铀污染的原位微生物还原与固定: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橡树岭放射物污染现场的试验 被引量:29
11
作者 吴唯民 Jack Carley +19 位作者 David Watson 顾宝华 Scott Brooks Shelly D.Kelly Kenneth Kemner Joy D.van Nostrand 吴力游 许玫英 周集中 罗剑 Erick Cardenas 黄家琪 Matthew W.Fields Terence L.Marsh James M.Tiedje Stefan J.Green Joel E.Kostka Peter K.Kitanidis Philip M.Jardme CraigS.Criddle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通过加入溶解氧和硝酸盐来试验微生物还原后的地下水层中还原固定态铀的稳定性.通过预处理和长期间隔注入乙醇溶液,地下水中铀浓度从40~60mg·L-1降至0.03mg·L-1以下,达到了美国环保署饮用水的标准.还原的四价铀主要以U(Ⅳ)-Fe复合物的形态存在.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四价铀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是稳定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侵入地下水层后会使固定化的四价铀重新氧化为溶解态的六价铀.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和与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功能微生物.本研究表明,在维持试验系统无氧和无硝酸盐的条件下,通过添加乙醇为电子供体可有效地促进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实现铀的原位还原固定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 微生物还原 原位生物修复 地下水 沉积物
原文传递
深井灌注技术用于处理煤矿高盐废水的展望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松 张超 +3 位作者 吴唯民 王丹丹 耿建军 傅耀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0-48,共9页
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工业趋向要求废水零排放,矿井高盐废水处置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深井灌注技术处理高盐废水被美国环境保护局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盐废水终端处置技术,在美国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对... 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工业趋向要求废水零排放,矿井高盐废水处置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深井灌注技术处理高盐废水被美国环境保护局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盐废水终端处置技术,在美国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深井灌注的技术特点、政策要求以及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矿井水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高盐废水 深井灌注
原文传递
自扭曲复合材料船用螺旋桨的可靠性设计和优化
13
作者 Michael R. Motley Yin L. Young Jack W. Baker 《船舶与配套》 2011年第9期72-79,共8页
研究目标是开发出一种基于可靠性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以提高自适应式复合材料螺旋浆的效率。目的是量化材料和操作不确定性对自适应螺旋浆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一种设计和优化方法,以使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最大化。
关键词 可靠性设计 复合材料 船用螺旋桨 优化 扭曲 自适应式 不确定性 螺旋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