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卡夫卡的《判决》:传统与背叛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罗素.伯曼著
赵山奎
-
机构
斯坦福大学德国研究系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东吴学术》
2014年第4期105-112,97,共9页
-
基金
译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批评视野中的卡夫卡学术”(项目编号:13YJC752042)
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卡夫卡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2JCWW01YB)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文摘
《判决》是卡夫卡写作事业的一个突破,也是他关于正义和罪行之思考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文学叙事,而正义和罪行,正是他其后作品的伟大主题。这个故事同时展现了进行判决的必须性和罪疚感的普遍共存性。《判决》的最后问题并非父亲判词的不可靠品质,而是格奥尔格的沉默与顺从。作品中的格奥尔格是一个避世独居、思前想后而又心神涣散的作家形象。通过自身所包含的批判视角及对文学成规的抵制,《判决》表达了另一种文学选择:向社会和传统开放,向过去和经典开放。这种文学有能力赢得一种公共和群体的生活。
-
关键词
卡夫卡
《判决》
文学传统
-
分类号
I521.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消费社会:先锋派的遗产和美学自律的错误扬弃
- 2
-
-
作者
罗素·伯曼
马正应
甘锋
-
机构
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
斯坦福大学德国研究系
美国胡佛研究所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学界》
2016年第2期28-37,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当代文学传播理论的多维透视”(批准号:14BWW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先锋派排斥19世纪的资产阶级文化中处于某种决非普遍存在的特权状态的自律美学而构建自身,试图通过根除自律而否定资产阶级制度的矛盾特征,通过处理早期封印于美学领域的价值而保留这一制度。它对资产阶级艺术制度既有抨击,更有扬弃,美学自律的资产阶级文化与先锋派之间具有辩证的连续。历史先锋主义在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的参与作用可以通过具体检测特定案例来证明。
-
关键词
先锋派
美学
自律
扬弃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政治审美化:瓦尔特·本雅明论法西斯主义和先锋派
- 3
-
-
作者
罗素·伯曼
马正应
甘锋
-
机构
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
斯坦福大学德国研究系
美国胡佛研究所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学界》
2016年第1期65-76,共12页
-
文摘
博夏特主张形式的美学迫切性,将非自律艺术限定为权力的实际表达;劳伦斯认为危机在于真实性自身的特殊特征及其感官的枯萎、本性的破坏和美的消失。两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艺术的人格化解决现代性的破碎整体,其基石是瓦尔特·本雅明后来称之为"政治审美化"的范畴。卢卡奇指出整体性的缺失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建构,要求形式的世界——美学——成为可以投射到碎片化世界的连续模型,本雅明的探讨保留了卢卡奇的某些元素。本雅明为通俗艺术形式辩护,对普遍意义上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对电影的解放力量明显充满信心。其法西斯主义批评将其美学判断转入政治领域。在他看来,社会现代化的解放潜力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妨碍,法西斯主义调用美学范畴来阻止传统社会秩序的解体。本雅明将法西斯主义指称为政治审美化,不过这一定义最终太过狭隘,同时又可能过于宽泛。
-
关键词
现代性
形式
法西斯主义
政治审美化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