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亚丹 梁晓磊 +1 位作者 吴倩 于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单眼外直肌后徙 内直肌缩短术 斜视 视功能
下载PDF
额肌瓣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晓磊 刘亚丹 +1 位作者 吴倩 于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额肌瓣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度上睑下垂患儿104例(157眼),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额肌瓣悬吊组(n=52例,73眼,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 目的:比较额肌瓣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度上睑下垂患儿104例(157眼),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额肌瓣悬吊组(n=52例,73眼,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组(n=52例,84眼,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I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FL)检查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提上睑肌缩短组患者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78/84)显著高于额肌瓣悬吊组的82.19%(6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术后1个月FL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F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SIt、FL与额肌瓣悬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组术后7dBUT低于额肌瓣悬吊组(P<0.05),而提上睑肌缩短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UT与额肌瓣悬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肌瓣悬吊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6/73),提上睑肌缩短组为3.57%(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额肌瓣悬吊术相比,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与其相当,临床可考虑将提上睑肌缩短术作为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肌瓣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 重度上睑下垂 患儿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尼龙线束引导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巨华 戴芬 +1 位作者 邓恩俐 张晓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尼龙线引导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下载PDF
自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巨华 邓恩俐 张晓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6-357,共2页
目的 观察无缝线自闭小切口应用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靠性、快捷和安全性。方法 对2 86例(3 17眼)施行自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角膜曲率检查结果决定手术切口部位(上方... 目的 观察无缝线自闭小切口应用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靠性、快捷和安全性。方法 对2 86例(3 17眼)施行自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角膜曲率检查结果决定手术切口部位(上方、颞上方或颞侧)。做以穹隆为基底球结膜瓣,做切口中心距角膜缘1mm的直线形或反眉形巩膜半层切口,长5 .5~6. 0mm ,根据核硬度适当扩大切口,板层分离作角巩膜隧道,进入透明角膜1 5mm ,用角膜刀入前房形成活瓣式内切口,内切口大于外切口,3 :0 0或9:0 0时钟方位做透明角膜辅助切口,术毕切口水密自闭不缝合。结果 术后3天视力≥0 . 5者2 76眼(占87%) ,术后1周视力0 . 5~1 .0者3 0 1眼(占95 %)。随访3~12月,视力稳定。结论 自闭切口免缝线,手术快捷、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散光轻、视力恢复快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自闭小切口
下载PDF
反眉状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
作者 邓恩俐 马巨华 于晓兵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7-287,共1页
目的 探讨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对98例113眼施行反眉状小切口手术,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1mm处做反眉状小切口,宽5~7mm,视核大小而定。结果 术后视力1.0~0.6占46.90%,0.5~0.... 目的 探讨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对98例113眼施行反眉状小切口手术,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1mm处做反眉状小切口,宽5~7mm,视核大小而定。结果 术后视力1.0~0.6占46.90%,0.5~0.3占46.02%,0.2~0.1者占5.31%,<0.1者占1.77%,低于0.3的8眼均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而且术后散光小、切口愈合好、视力提高快。结论 反眉状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设备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眉状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切线旋转超声乳化技术临床实践
6
作者 马巨华 邓恩俐 潘坤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 采用安全快捷易掌握的切线旋转超声乳化技术 ,避免术中副损伤 ,以利获得满意的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 双手合力协调操作 ,采用切线旋转法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技术 ,对5 5例 5 9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和先天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 目的 采用安全快捷易掌握的切线旋转超声乳化技术 ,避免术中副损伤 ,以利获得满意的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 双手合力协调操作 ,采用切线旋转法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技术 ,对5 5例 5 9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和先天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 ,同时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 5 5mm光学直径的一体式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  5 5例 5 9眼平均术后 5天左右恢复理想视力 (≥ 0 5 )。结论 切线旋转超声乳化技术适合各种类型和各级核白内障。双手合力协调操作 ,是切线旋转超声乳化技术成功的关键。切线旋转超声乳化安全稳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切线旋转
下载PDF
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梁晓磊 刘亚丹 于刚 《中国病案》 2020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将2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增长率、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镜1周内、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增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配镜后的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进行较好地控制,有助于裸眼视力的提高,矫正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安全性与戴框架眼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轻中度近视 角膜塑形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亚丹 梁晓磊 吴倩 《中国病案》 2020年第4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眼科2016年6月3日-2018年6月28日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30例(260只眼),随机分为2组各65例(130只眼),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探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眼科2016年6月3日-2018年6月28日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30例(260只眼),随机分为2组各65例(130只眼),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观察组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滴眼,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眼压、眼轴长度、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0.28±0.10)、泪液分泌量(10.75±2.89)、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87.47±8.29、86.89±8.21、87.16±8.24、85.46±8.45)均较对照组更高(t=5.393、4.853、5.320、5.988、5.705、5.271,P<0.05),其眼屈光度数(-4.10±0.32)、角膜荧光染色评分(4.09±1.23)均较对照组更低(t=5.950、6.042,P<0.05),其泪膜破裂时间(10.81±4.47)较对照组更长(t=6.508,P<0.05)。(2)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眼压、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0、0.497、0.142、0.271,P>0.05)。(3)治疗6个月内,观察组的角膜上皮点染、角膜浸润、夜间眩光等发生率分别为3.08%、1.54%、4.62%,均较对照组更低(χ~2=4.866、4.795、4.188,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可有效矫正近视患者的视力和眼屈光度数,改善其泪液分泌和角膜染色情况,有利于减少角膜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近视 角膜塑形镜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