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以问题为基础与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应花 贾云杰 王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与临床及科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是系统解剖学最难掌握的部分[1]。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神经科学专业合格人才,如何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与临床及科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是系统解剖学最难掌握的部分[1]。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神经科学专业合格人才,如何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教学改革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 教学法 应用 形态结构 神经系统 神经科学 系统解剖学
下载PDF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顶内沟入路的解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彬 郭志坤 +5 位作者 魏孟广 单云官 张玉和 张金波 李巍 张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85-8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顶内沟在脑标本的准确定位,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顶内沟手术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正常成人头部标本30例,定位并解剖顶内沟,测量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大脑纵裂、中央沟的距离;测量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 【目的】探讨顶内沟在脑标本的准确定位,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顶内沟手术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正常成人头部标本30例,定位并解剖顶内沟,测量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大脑纵裂、中央沟的距离;测量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离;描述顶内沟在MRI特殊层面上出现的特征。【结果】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大脑纵裂的距离:左侧(41.50±0.17)mm、右侧(40.74±0.45)mm;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中央沟的距离:左侧(17.18±0.46)mm、右侧(16.49±0.67)mm;测量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离:左侧(19.34±0.26)mm、右侧(18.79±0.54)mm。【结论】顶内沟和中央后沟的交点与中央沟、大脑纵裂的距离可作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切除经顶内沟入路判断顶内沟位置的依据;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离可作为手术中识别缘上回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内沟 定位 MRI 解剖学 人脑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应花 贾云杰 +3 位作者 张天然 崔卫刚 王中平 文小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0-433,442,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发生过程中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检测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负性调节因子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小脑脑区的表达变...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发生过程中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检测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负性调节因子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小脑脑区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SK-3β、β-catenin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运用旷场实验检测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小脑脑区模型组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均增加。结论孤独症大鼠小脑脑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运动亢进,提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可能导致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对孤独症的易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WNT/Β-CATENIN通路 丙戊酸 重复呆板样行为
下载PDF
阿奇霉素与环丙沙星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晓慧 郑风劲 +1 位作者 陈苏婉 刘小康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及与环丙沙星合用后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用0.22μm微孔滤膜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测定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银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SEM)观察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及与环丙沙星合用后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用0.22μm微孔滤膜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测定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银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构,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结果生物膜(BF)可在七天内稳定形成,1/16MIC、1/4MIC浓度阿奇霉素显著减少单用环丙沙星组中的BF活菌数(P<0.05)。结论阿奇霉素能显著提高环丙沙星对BF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 生物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MK-801的浓度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国艳 任铭新 张新中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6年第2期51-5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的浓度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6只)、手术对照组(12只)和MK-801不同剂量组(0.2mg/kg、0.4mg/kg、0.6mg/kg、0.8mg...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的浓度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6只)、手术对照组(12只)和MK-801不同剂量组(0.2mg/kg、0.4mg/kg、0.6mg/kg、0.8mg/kg、1.0mg/kg、1.2mg/kg)(3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组均需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c 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在模型制作前30分钟按照不同剂量组腹腔注射MK-801,假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模型建立后第7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大鼠梗塞灶附近大脑皮质的Nestin阳性细胞数目。结果MK-801浓度为0.4mg/kg时,可以明显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0.8mg/kg剂量以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呈递增趋势,在1.2mg/kg以上有明显的全身副作用。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在局灶性脑缺血后,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MK-801 大鼠
下载PDF
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6
作者 宋海岩 邓晓慧 +1 位作者 赵超 连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取数量多、纯度高的视皮层神经元。方法取新生1d内的SD大鼠视皮层,通过胰酶消化法获取单细胞悬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后种植于6孔培养板内培养。培养24h后用终浓度10μmol·L-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取数量多、纯度高的视皮层神经元。方法取新生1d内的SD大鼠视皮层,通过胰酶消化法获取单细胞悬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后种植于6孔培养板内培养。培养24h后用终浓度10μmol·L-1阿糖胞苷处理,抑制非神经元的生长,作用24h后半量换液,以后每隔1d半量换液1次。每天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变化,Nissl染色法进行视皮层神经元鉴定,免疫荧光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鉴定培养视皮层神经元的纯度。结果接种4h后,大部分细胞已贴壁,细胞立体感较强;接种后24h,大部分细胞长出短的突起,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胞体呈多边形或三角形,细胞周围有或多或少的光晕;培养4d后,细胞突起伸长、增粗;培养6~8d后,细胞状态较佳,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突起进一步伸长、增粗,且分支多,突起交织成网状,非神经元细胞减少,为实验的最佳时间;培养14d后,细胞开始退化。培养6d行焦油紫染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内的尼氏体呈蓝紫色的颗粒或斑块。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细胞中,大部分细胞为绿染细胞,形态良好,核大而清晰,神经元所占比例高。结论本研究获得视皮层神经元的方法简单经济,通过形态学观察、Niss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对体外培养的视皮层神经元细胞进行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大鼠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及其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观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荣丽 张伟 +2 位作者 梁秋冬 刘恒兴 付升旗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定量诊断提供影像学数据。方法选取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扫描的检查正常者100例和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伤患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及损伤处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 目的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定量诊断提供影像学数据。方法选取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扫描的检查正常者100例和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伤患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及损伤处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生成纤维示踪图像。比较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和损伤处与正常组相应部位的FA值和ADC值。结果前交叉韧带的上端、上中部、中部、下中部、下端的FA值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前交叉韧带部位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呈负相关,ADC值则逐渐增高呈正相关;其中组间比较的上端与上中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之间的FA值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损伤处与正常组相应部位的FA值和ADC值分别为(0.449±0.039)、(0.577±0.064)和(2.564±0.227)×10-3mm2/s、(1.324±0.160)×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损伤处的FA值低于正常组,ADC值则高于正常组。结论弥散张量成像的FA值、ADC值与前交叉韧带的部位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纤维示踪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前交叉韧带及损伤处的三维形态,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细结构变化提供了客观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示踪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孤独症细胞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何雪玲 张应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801-805,共5页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已发现很多易感基因,但其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动物模型是研究孤独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当前动物模型多样化且仅能模拟孤独症的部分表型,因此,近年来细胞模型技术在...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已发现很多易感基因,但其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动物模型是研究孤独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当前动物模型多样化且仅能模拟孤独症的部分表型,因此,近年来细胞模型技术在孤独症的基础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孤独症体外细胞模型种类多样,比较常用的细胞系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原代神经元、淋巴细胞系及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本文就孤独症细胞模型的应用及其相关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细胞模型 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