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中暑肠道损伤机制及血液净化对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常林遇 倪军 张静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0期1217-1220,1226,共5页
重度中暑是一种因机体核心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通常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肠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在重度中暑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需要对重度中暑患者进行有效的降温治疗,防止全身炎症反应... 重度中暑是一种因机体核心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通常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肠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在重度中暑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需要对重度中暑患者进行有效的降温治疗,防止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血液净化技术已成功用于重度中暑患者的救治,但其对肠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未来还需要对重度中暑机体肠道损伤机制和血液净化干预对其肠道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重度中暑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中暑 肠道损伤 发病机制 血液净化 干预机制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卵圆孔未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润琦 苏峰 段鹏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8期3684-3688,共5页
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目前OSAHS合并PFO的病理生理可能涉及心房内由右向左分流、低氧血症和肺动脉压力变化等方面,PFO介入封堵术可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 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目前OSAHS合并PFO的病理生理可能涉及心房内由右向左分流、低氧血症和肺动脉压力变化等方面,PFO介入封堵术可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影响低通气指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但目前PFO介入封堵指南中的适应证尚未囊括OSAHS合并PFO的患病人群,因此未来还应进一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为OSAHS合并PFO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术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萍 翟玉峰 张怀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ACLF患者,生存48例和死亡4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AFP和...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ACLF患者,生存48例和死亡4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AFP和PTA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患者血清AFP和血浆PTA水平分别为264.4(130.4,435.1)g/L和(35.8±5.5)%,均显著大于死亡患者【分别为8.9(3.0,25.6)g/L和(27.8?7.5)%,P<0.05】;以血清AFP水平≥80.0μg/L联合PTA≥32.1%预测ACLF患者生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AFP和血浆PTA是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采用AFP联合PTA能更准确地预测ACLF患者的预后,且特异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甲胎蛋白 凝血酶原活动度 预后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田润琦 段鹏 +5 位作者 苏峰 卫世强 段玉慧 刘会君 朱改针 杜谦谦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68-2073,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卵圆孔未闭(PF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CBM和维普等数据库中OSAHS与PFO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 目的 系统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卵圆孔未闭(PF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CBM和维普等数据库中OSAHS与PFO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5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提取数据,偏倚风险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924例患者。其中,6项研究显示OSAHS与PFO存在相关性(RR=2.22,95%CI 1.76~2.79,P<0.001)。按照患者不同状态下进行PFO检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休息状态下患者不易检出PFO的发生(RR=1.98,95%CI 0.95~4.13,P=0.07);而在Valsalva状态下患者易检出PFO的发生(RR=2.20,95%CI 1.74~2.78,P<0.001)。患者做Valsalva动作时更容易引起患者心房内由右向左分流,提高PFO的检出率。结论 OSAHS与PFO呈明显的相关性,OSAHS患者中PFO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卵圆孔未闭 Valsalva状态 META分析
下载PDF
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11例分析
5
作者 胡晋云 李关芳 +2 位作者 张宁宁 谢彤阳 卫艳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1-84,101,共5页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应用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患者年龄30~91岁,男4例,女7例,基底细...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应用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患者年龄30~91岁,男4例,女7例,基底细胞癌6例,鳞状细胞癌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结果11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完成,所有转移皮瓣和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无复发,创面修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局部皮瓣转移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是头皮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具有手术一期完成、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片易于成活、肿瘤复发率低、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皮肤 恶性 头皮 创面修复 局部皮瓣 皮片移植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术中股骨髁骨折2例
6
作者 明立功 明朝畅 +4 位作者 孟维娜 明朝戈 冯家威 龙路曼 张振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近些年随着国内关于膝关节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阶梯化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保膝治疗标准化教育的推广,作为膝骨关节炎终末期的治疗手段之一,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因其更小的创... 近些年随着国内关于膝关节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阶梯化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保膝治疗标准化教育的推广,作为膝骨关节炎终末期的治疗手段之一,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因其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以及更高的患者满意度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UKA是修复关节,通过对病变间室进行置换,从而恢复膝关节的韧带张力,达到正常生理的膝关节活动轨迹,来解决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1-3]。对于手术操作中胫骨平台截骨过多、钻孔太深、假体位置不良、操作粗暴或患者体重过大等原因容易引起的胫骨平台内侧骨折或术后应力性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4-7]。而术中出现股骨髁骨折者,临床上罕见。本院2017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628例UKA患者中,有2例术中出现股骨髁骨折,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股骨髁 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骨保护素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乐 汪艳芳 +2 位作者 孙世萌 刘宏霞 景春贝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3期2625-2629,共5页
骨保护素(OPG)是一种可溶性的分泌型糖蛋白,分布在骨、脑、皮肤等组织中。它通过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mad等结合,参与其所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且受多种激素、细胞因子的调节,从而在各种疾病... 骨保护素(OPG)是一种可溶性的分泌型糖蛋白,分布在骨、脑、皮肤等组织中。它通过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mad等结合,参与其所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且受多种激素、细胞因子的调节,从而在各种疾病中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相应的作用。OPG不仅在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是一种血管调节因子,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未来,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去探讨OPG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机制及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骨保护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营 许鑫格 +3 位作者 孙林林 武百强 王甜甜 王艺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药物组,每组8只。颅脑损伤组和药物组大鼠采用Fenny′s自由落体打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药物组,每组8只。颅脑损伤组和药物组大鼠采用Fenny′s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自由落体击伤脑部,其他操作同颅脑损伤组和药物组。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5 mL·kg^(-1)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颅脑损伤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每日1次。造模72 h后,采用穿梭箱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分析大鼠的主动逃避反应率及逃避反应时间。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各组大鼠海马区正常及死亡神经细胞。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数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细胞及正常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药物组大鼠主动逃避反应率降低(P<0.05),逃避反应时间增多(P<0.05);与颅脑损伤组比较,药物组大鼠主动逃避反应率增高(P<0.05),逃避反应时间减少(P<0.0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均一,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质淡染,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染色均匀;颅脑损伤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细胞质空泡,细胞核出现紫色深染,可见核碎裂,核仁不清,可见大量呈梭形固缩、碎裂溶解细胞,正常形态的神经细胞数量较少;药物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稍紊乱,多数神经细胞形态正常,少量神经细胞梭形固缩,少量神经细胞的细胞核深染。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死亡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与颅脑损伤组比较,药物组大鼠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死亡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可见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为浅棕色或棕黄色深染细胞,细胞萎缩及固缩,空泡收缩,细胞结构发生破坏;颅脑损伤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未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5);药物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颅脑损伤组(P<0.05),未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颅脑损伤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改善颅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颅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细胞凋亡 依达拉奉右莰醇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人工智能+3D打印导板辅助的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
9
作者 明立功 明朝戈 +6 位作者 孟维娜 明朝畅 冯家威 黄野 张振鹏 龙路曼 普看博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更接近正常膝关节自然功能等优点^([1-4])。但是,UKA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确定截...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更接近正常膝关节自然功能等优点^([1-4])。但是,UKA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确定截骨的多个数据参数,比如截骨的位置、深度和截骨线的方向等。精确控制好上述参数才能真正做到假体置入位置精确和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单髁置换 假体置入 固定平台 人工智能 截骨线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向辉 李小芹 薛福敏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1期980-983,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7例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7例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病变分布情况。对影响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67例IBD患儿中,男童46例,占68.66%。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8例(UC组),占71.64%,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9例(CD组),占28.36%。两组患儿腹痛、发热、肛周脓肿、消瘦及贫血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患儿腹泻、便血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D组(P<0.05)。UC患儿病变分布以结肠、直肠为主,CD患儿病变分布以回肠、结肠、胃十二指肠为主。观察组在家族患病史、肠道菌群紊乱史、免疫性疾病史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患病史、肠道菌群紊乱史、免疫性疾病史是IBD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炎症性肠病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直肠内脱垂的外科治疗进展
11
作者 李宜璐 杨阳 魏东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1期4662-4667,共6页
直肠内脱垂(IRP)是一种盆底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其虽属于良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非手术治疗IRP的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成为更多患者的选择。临床上手术方式较多,如网状直肠固定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 直肠内脱垂(IRP)是一种盆底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其虽属于良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非手术治疗IRP的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成为更多患者的选择。临床上手术方式较多,如网状直肠固定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直肠悬吊术,不同手术方法各有利弊,大多有局限性。术后常见并发症有便秘、出血、大便失禁、吻合口瘘、直肠狭窄等。深入探究IRP的病理机制,总结和创新更有利的术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内脱垂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晨 翟玉峰 张怀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评价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肝纤维化分期≥S2)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水平<2×ULN慢性... 目的评价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肝纤维化分期≥S2)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水平<2×ULN慢性HBV感染者207例,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为<G2和<S2组(87例)与≥G2或≥S2组(120例)。记录其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APRI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ALT、AST、PLT及APRI对ALT<2×ULN患者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597,P值均<0.001)。在ALT、AST、PLT、APRI对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中,APRI的判断价值最高,其对判断≥G2或≥S2组、≥G2组、≥S2组的AUC分别为0.913、0.882、0.881。APRI预测≥G2或≥S2组的AUC为0.913(95%可信区间为0.871~0.954),最佳截断值为0.5324;当APRI≥0.5324时,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学病变,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达到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89.66%、92.11%、83.87%。结论 APRI对于协助了解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变化、决定抗病毒治疗时机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减少临床应用肝穿刺有创评估组织学改变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APRI评分 丙氨酸转氨酶 治疗
下载PDF
微RNA-133a-3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卫艳萍 谢彤阳 +1 位作者 王廷廷 张宁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30-336,340,共8页
目的探讨微RNA(miR)-133a-3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取瘢痕疙瘩组织... 目的探讨微RNA(miR)-133a-3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取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NF)。取对数生长期KF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iR-阴性对照(NC)组、miR-133a-3p组、miR-133a-3p+pcDNA3.1组、miR-133a-3p+pcDNA3.1-TGF-β_(1)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转染,miR-NC组细胞转染miR-NC,miR-133a-3p组细胞转染miR-133a-3p mimic,miR-133a-3p+pcDNA3.1组细胞共转染miR-133a-3p mimic和pcDNA3.1,miR-133a-3p+pcDNA3.1-TGF-β_(1)组细胞共转染miR-133a-3p mimic和pcDNA3.1-TGF-β_(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133a-3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TargetScan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iR-133a-3p与TGF-β_(1)的3′非翻译区(3′-UTR)存在结合位点,构建含有预测结合位点的野生型(Wt)和突变型(Mt)TGF-β_(1)3′-UTR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将用脂质体2000包裹的Wt TGF-β_(1)或Mt TGF-β_(1)报告基因载体与miR-133a-3p mimics或miR-NC共转染入KF细胞,将转染后的细胞设为miR-NC+Wt TGF-β_(1)组、miR-133a-3p+Wt TGF-β_(1)组、miR-NC+Mt TGF-β_(1)组、miR-133a-3p+Mt TGF-β_(1)组,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4组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miR-NC组、miR-133a-3p组KF细胞中TGF-β_(1)、Smad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miR-133a-3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t=18.988,P<0.05)。KF细胞中miR-133a-3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NF细胞(t=18.679,P<0.05)。miR-133a-3p组细胞中miR-133a-3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miR-NC组细胞中miR-133a-3p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33a-3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t=13.912、14.227、-8.020、-6.947,P<0.05);空白对照组与miR-NC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7、0.448,P>0.05)。miR-133a-3p+Wt TGF-β_(1)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C+Wt TGF-β_(1)组、miR-NC+Mt TGF-β_(1)组、miR-133a-3p+Mt TGF-β_(1)组(t=-15.729、-19.490、-16.186,P<0.05)。miR-NC+Wt TGF-β_(1)组、miR-NC+Mt TGF-β_(1)组、miR-133a-3p+Mt TGF-β_(1)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47、0.842,P>0.05)。KF细胞中Smad3和TGF-β_(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F细胞(t=5.758、9.027,P<0.05)。miR-133a-3p组细胞中Smad3和TGF-β_(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iR-NC组(t=-4.913、-8.314,P<0.05)。miR-133a-3p+pcDNA3.1-TGF-β_(1)组细胞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miR-133a-3p组和miR-133a-3p+pcDNA3.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iR-133a-3p转染组和miR-133a-3p+pcDNA3.1组(P<0.05)。miR-133a-3p组与miR-133a-3p+pcDNA3.1组细胞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iR-133a-3p可通过负调控TGF-β_(1)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示miR-133a-3p/TGF-β_(1)通路可能是瘢痕疙瘩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微RNA-133a-3p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晚期肺腺癌组织中MICA/B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佳佳 梅家转 +3 位作者 赵继智 冯睿婷 张世魁 徐虹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1期64-68,83,共6页
目的检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和B(MICA/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MICA/B的表达情况,染色总积分<3分... 目的检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和B(MICA/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MICA/B的表达情况,染色总积分<3分为阴性表达,≥3分为阳性表达,分析MICA/B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晚期肺腺癌组织MICA/B的阳性表达率为48.41%,不同性别、年龄患者MICA/B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GFR基因类型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MICA/B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组织学分级、EGFR基因类型、MICA/B表达强度(β=0.642,HR=3.058)是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组织中MICA/B高表达,与晚期肺腺癌的TNM分期、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GFR基因类型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晚期肺腺癌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CA/B 生存期 TNM分期 T分期
下载PDF
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及24h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芳 张迎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和24h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48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HSPN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Ⅱa级及Ⅱa级以...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和24h尿蛋白定量与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48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HSPN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Ⅱa级及Ⅱa级以下12例、Ⅱb级12例、Ⅲa级17例及Ⅲb级及Ⅲb级以上7例。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儿血清Cys C,浊度法检测Fbg浓度,终点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水平;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各检测指标之间及各指标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Cys C、Fbg浓度和24h尿蛋白定量在各肾脏病理分级患儿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水平均随病理分级严重程度增高而上升(P<0.05)。48例HSPN患儿血清Cys C和Fbg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51、0.63,P<0.05);Fbg与血清Cys C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5);Cys C、Fbg及24h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66、0.64、0.68,均P<0.05)。结论 Cys C、Fbg和24h尿蛋白定量均能反映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对于HSPN患儿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判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纤维蛋白原 尿蛋白定量 紫癜性肾炎 儿童
原文传递
"F"型置钉与FNS固定术对成人创伤性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骨折愈合状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维 崔国峰 +2 位作者 杨荣智 李炎星 魏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F"型置钉与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固定术对成人创伤性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状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成人创伤性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F"型置钉与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固定术对成人创伤性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状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成人创伤性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FNS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F"型置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术后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56%高于对照组52.7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随时间发展而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率77.78%高于对照组4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型置钉及FNS固定术均可以治疗成人创伤性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但"F"型置钉治疗疗效更好,并且力学稳定性能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型置钉 FNS固定术 成人 股骨颈骨折 PauwelsⅢ型 骨折愈合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成光 荆国杰 +1 位作者 姚晓腾 王润润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30-32,共3页
脑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于脑组织当中,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可以直接导致颅内压增高、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疝等一系列继发损害,是患者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颅脑创伤是脑水... 脑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于脑组织当中,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可以直接导致颅内压增高、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疝等一系列继发损害,是患者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颅脑创伤是脑水肿的常见致病因素,创伤性脑水肿是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的主要继发病理改变之一;水肿可在伤后立即发生,并逐日加重,一般3~4d达高峰,随后逐渐消退,持续7~14 d。近年来对创伤性脑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由以往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学说、脑微循环学说、钙通道、自由基学说逐渐发展到当今分子超微结构水平的研究,诸如: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s proteins,TJ)、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近年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通透性 BBB 水通道蛋白 脑组织损伤 发病机制 AQP 缝隙连接蛋白 颅脑创伤
原文传递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8
作者 王小井 杨晶晶 成思聪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6,57,共5页
高职护理专业“1+1+1”模式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实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专业联盟组建学校、教学医院、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的产教融合教学联合体。具体实施第一学年在学校,第二学年在教学医院,第三学年在实习就业一体化... 高职护理专业“1+1+1”模式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实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专业联盟组建学校、教学医院、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的产教融合教学联合体。具体实施第一学年在学校,第二学年在教学医院,第三学年在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学习。经过探索实践,学生毕业后岗位胜任力、认可度、首次就业率、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教学医院、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人力资源等综合效益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专业联盟 高职护理 “1+1+1”人才培养
下载PDF
血糖目标管理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反应和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畅 刘学进 于彦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1期990-99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糖目标管理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周口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HL-AP患者1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 目的探讨血糖目标管理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周口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HL-AP患者1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5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血糖目标管理治疗,B组采用早期血液灌流治疗,C组采用血糖目标管理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检测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应激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氢(LHP)、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肠黏膜屏障指标,包括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和血栓长度。记录恢复指标(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C组IL-10、CAT和GSH-Px明显高于A组和B组,IL-18、NF-κB p65、TNF-α、sICAM-1、PCT、HMGB1、LHP、AOPPs、E、皮质醇、D-乳酸、DAO和内毒素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C组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和血栓长度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5.73±0.64)d比(7.49±0.89)和(7.26±0.85)d、(2.45±0.31)d比(5.76±0.73)和(5.83±0.79)d、(2.69±0.42)d比(6.04±0.81)和(6.07±0.82)d、(1.87±0.29)d比(3.58±0.45)和(3.65±0.46)d、(15.24±1.76)d比(18.61±2.29)和(18.78±2.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90.57%(48/53)比67.92%(36/53)和60.38%(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目标管理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HL-AP可通过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和应激状态,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进而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脂血症 血液灌流 血糖目标管理 炎性反应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旋转皮瓣在恶性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关芳 胡晋云 +2 位作者 张宁宁 谢彤阳 卫艳萍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5期1-4,9,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对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使用旋转皮瓣转移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焦作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0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缺损创面采用旋转皮瓣转移术修复。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均... 目的 探讨针对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使用旋转皮瓣转移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焦作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0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缺损创面采用旋转皮瓣转移术修复。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均未发生坏死,创面一期愈合,未出现皮瓣感染、血肿、皮瓣撕脱等并发症,成活率100.00%。供区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病例。30例患者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在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结果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血液循环良好,质地柔软,外形无臃肿,供区恢复良好,外形无明显异常;术区均未形成明显瘢痕,局部无明显牵拉变形等情况,外观形态及结构功能正常,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恶性皮肤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采用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操作简单易行,创面可以进行一期修复,无继发创面需要处理,术后疗效佳,患者承担手术痛苦小且经济压力小,无论是在手术操作还是患者对外观要求等方面,都得到实现及满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旋转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