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外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
薛仙莹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1
|
|
2
|
空白的魅力——接受美学理论观下的《五号屠场》 |
于瑞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3
|
布卢姆的学习变量说及其启示 |
郭慧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4
|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
王晓驷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5
|
约翰·济慈《秋颂》中的物质美 |
沈敬萍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5
|
|
6
|
如何将语法的学习渗透于专业精读课 |
沈敬萍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2
|
|
7
|
冰山理论与象征的纠缠——《白象似的群山》的意蕴分析 |
赵晓晓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8
|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
郭雯静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5
|
|
9
|
英语运用中的非母语特性与词汇深度习得 |
段静红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8 |
1
|
|
10
|
反叛与顺从——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
杨娇霞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11
|
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重生与《复活》 |
杜荣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4
|
|
12
|
“V+着”存在句的英汉对比分析 |
沈敬萍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3
|
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冲突——夏洛蒂·勃朗特及简·爱的内在精神世界探究 |
杨娇霞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4
|
布莱克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 |
张小宁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5
|
浅析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互动 |
胡桢文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3
|
|
16
|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思考 |
张小宁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2
|
|
17
|
德莱赛在《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道德观 |
鲁静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2
|
|
18
|
浅析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的生态意识 |
杜荣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9
|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 |
沈敬萍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1
|
|
20
|
英汉成语之英汉文化差异透视 |
沈敬萍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