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在妇产科“西学中”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友云 王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西学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一期“西学中”培训的60名西医妇产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索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西学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一期“西学中”培训的60名西医妇产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开展教学,研究组采用SPOC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学习准备、学习兴趣和态度、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分和临床思维、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及总成绩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在学习准备、学习兴趣和态度、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临床思维、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及总分方面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西学中”培训开展年限较短,目前国家并无统一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实施SPOC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可以培养出具备浓厚的以中医文化底蕴为主、中西医结合特色为辅的更高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妇产科学实用型人才,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应用于临床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妇产科 教学模式 “西学中”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友云 张丽 王永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自拟补肾活血方,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大便稀薄、月经异常、腰部酸胀、经期腹痛及头晕目眩)。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理领域)。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性激素含量[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激素(E_2)]。治疗后,统计患者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稀薄、月经异常、腰部酸胀、经期腹痛及头晕目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理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H、FSH及E_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确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加味桂枝茯苓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友云 张丽 +1 位作者 邢素娟 朱前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35-3038,3042,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加味桂枝茯苓汤,5 d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记录一般情况包括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测量排卵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血流频谱,计算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采集患者晨间血检测观察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包括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LH/FSH比值及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结果:治疗后2组T、LH、FSH及LH/FSH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月经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排卵率及妊娠率上调,流产率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均有增加,RI及PI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下调较对照组明显(P <0. 05)。治疗后2组AMH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上调较对照组明显(P <0. 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汤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子宫容受性,提高了排卵率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机体AMH水平,增强卵泡对FSH的敏感度而促进排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桂枝茯苓汤 多囊卵巢 血清 抗苗勒管激素 子宫内膜容受性 血清睾酮 阻力指数 搏动指数
下载PDF
外周血miR-21-5p表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人工授精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丽 李友云 +2 位作者 王永超 邢素娟 赵慧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1-5p表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IUI的178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PCOS组,同期体检的102例月经周期正常且已婚已育女性作为对照组,检...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1-5p表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IUI的178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PCOS组,同期体检的102例月经周期正常且已婚已育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miR-21-5p的表达水平,判断PCOS组患者IUI结局并分为临床妊娠和未临床妊娠,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1-5p对IUI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UI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PCOS组外周血miR-21-5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OS组中未临床妊娠患者的外周血miR-21-5p表达水平低于临床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21-5p对PCOS组患者IUI结局具有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miR-21-5p、抗苗勒氏管激素、优势卵泡数目是PCOS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论PCOS不孕患者外周血miR-21-5p表达减少且对IUI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miR-21-5p 人工授精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脱氢表雄酮辅助双刺激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6期2963-2964,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与脱氢表雄酮(DHEA)辅助双刺激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1例DOR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6例)。A组患者接受DHEA辅...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与脱氢表雄酮(DHEA)辅助双刺激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1例DOR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6例)。A组患者接受DHEA辅助治疗,B组患者接受rhGH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卵裂率、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进行比较;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 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计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卵裂率、受精卵、妊娠率均高于A组,且B组患者流产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患者E 2、FSH、LH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高于B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辅助双刺激可提高DOR患者卵裂率、受精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和E 2、FSH、LH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重组人生长激素 脱氢表雄酮
下载PDF
自拟补肾疏肝方辅助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永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5期814-815,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疏肝方辅助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1例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疏肝方辅助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1例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疏肝方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第二性征的变化、精子情况与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阴茎周径与长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阴茎长度与周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射精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射精量、精子浓度与前向运动精子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促性腺激素与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疏肝方辅助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的射精量及精子浓度与活性有明显改善,促性腺激素与睾酮有所升高,不良反应较少,症状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疏肝 促性腺激素缺乏 男性不育
下载PDF
补肾扶正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友云 《光明中医》 2019年第22期3441-3443,共3页
目的 探讨补肾扶正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10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将之分组,即常规组50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0例(予以补肾扶正汤治疗治疗)。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 目的 探讨补肾扶正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10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将之分组,即常规组50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0例(予以补肾扶正汤治疗治疗)。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后,研究组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等内分泌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 对于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予以补肾扶正汤治疗,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内分泌,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扶正汤 免疫性不孕不育 内分泌指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景蕊 王珊 赵慧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6例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夫精IUI治疗,分析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继发性不孕、子宫...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6例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夫精IUI治疗,分析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继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双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促排卵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比较,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单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自然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的周期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夫精 宫腔内人工授精 周期妊娠成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然妊娠早中期并发OHSS可疑卵巢自发破裂保守治疗1例
9
作者 徐帅 王珊 +3 位作者 王超 王瑞静 李佩玲 刘梅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0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病历报告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约95 d,左下腹痛2周,体检发现腹水1 d”于2016年5月3日于本院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6年1月30日,于停经40日自测尿妊娠试纸为阳性,自述本次为自然受孕,未应用过促排卵药物。既往无多囊... 病历报告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约95 d,左下腹痛2周,体检发现腹水1 d”于2016年5月3日于本院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6年1月30日,于停经40日自测尿妊娠试纸为阳性,自述本次为自然受孕,未应用过促排卵药物。既往无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甲状腺等内分泌相关疾病。患者于2周前出现左下腹痛,10 d前自觉脐周痛,并觉呼吸稍困难,1 d前产科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宫内妊娠约14周,单活胎,双卵巢形态增大呈多囊样改变,大小分别为约8.0 cm×7.0 cm,14.0 cm×7.0 cm,腹腔大量积液。生化指标检测:ALT 46 U/L,余无异常;凝血项检测:纤维蛋白原5.19 g/L,D-二聚体891 ng/ml,肿瘤标记物检测:CA125>1000.0 U/ml,AFP 21.71 ng/ml。入院初步诊断:妊娠14周,G 1 P 0,单活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肿瘤待排),腹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素月经规律 促排卵药物 末次月经 宫内妊娠 病历报告 单活胎 自发破裂 卵巢形态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栾胜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519-1520,共2页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SAS)、抑郁(SDS)]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种植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妊娠结局,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针对性护理干预
下载PDF
乐孕宁口服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友云 张丽 王永超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乐孕宁口服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皮下... 目的探讨乐孕宁口服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2 000 AxaIU/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乐孕宁口服液,10mL/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雌激素水平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_2)和孕酮(P)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数(PLT)、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PLT、PAI-1和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t-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孕宁口服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升高雌激素水平,改善PLT、t-PA、PAI-1和APTT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孕宁口服液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复发性流产 雌激素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反应蛋白-1等血管相关因子在复发性流产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梅梅 王珊 +3 位作者 李肖肖 于彩虹 王施元 杨威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1(sflt-1)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57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RSA早孕停育组30例,RSA未孕组27例;以同期接诊的64例正常妇...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1(sflt-1)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57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RSA早孕停育组30例,RSA未孕组27例;以同期接诊的64例正常妇女为对照,其中正常早孕组36例,正常健康未孕组28例。采用ELISA法对所有入组患者血清中TSP-1、VEGF及sflt-1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RSA早孕停育组及正常早孕组流产后绒毛组织中TSP-1、VEGF及sflt-1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RSA妇女血清中sflt-1水平高于正常妇女,TSP-1、VEGF水平低于正常妇女;绒毛组织中TSP-1、VEGF和sflt-1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的发生可能与TSP-1、VEGF及sflt-1的异常表达相关。血清和绒毛组织中sflt-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拮抗VEGF的促血管生成功能、影响胎盘绒毛血管网络的正常建立;绒毛中TSP-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直接抑制VEGF的分泌、抑制绒毛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导致流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 复发性流产(RSA)
原文传递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友云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75 IU/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激素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49%、9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E_2)、孕酮、促卵泡素(FSH)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排卵率分别为36.07%、62.30%;妊娠率分别为11.48%、27.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性激素分泌水平,促进排卵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枸橼酸氯米芬片 多囊卵巢综合征 激素水平 排卵率 妊娠率
原文传递
左氧氟沙星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永超 赵慧玲 宋蕾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效果和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收治的CP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试...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效果和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收治的CP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动力学[残余尿量(RU)、最大尿流率(MF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44%,34/36)较对照组(75.00%,27/3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5)。治疗后,试验组IL-2、IL-8、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RU较对照组低,MFR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CP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尿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左氧氟沙星 坦索罗辛 疗效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