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段秀芳 《中国医药》 2008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亦称特发性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各层,近几年发病人数日趋增多。但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误诊。现将我院1985年至2006年诊治的13例EG患者...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亦称特发性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各层,近几年发病人数日趋增多。但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导致误诊。现将我院1985年至2006年诊治的13例EG患者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光明 王文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和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均...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和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观察组患者于早餐前30min服用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可视病情酌情加量至每日3mg;于餐前15min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对照组仅于餐前30min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并可以视病情调整剂量。二组治疗时紧密结合血糖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实施调整,连续观测14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随访2组用药安全性均较良好。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方案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安全性 控制血糖
下载PDF
Meckel′s憩室30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段秀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3132-3133,共2页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段秀芳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502-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对1994~2005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MALT淋巴瘤病人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病人平均55.8岁,男女比例1.7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对1994~2005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MALT淋巴瘤病人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病人平均55.8岁,男女比例1.71:1。临床症状无特殊性,以上腹疼痛最为常见,其次是饥饿痛、腹胀、恶心、呕吐、黑便等。肿瘤多位于胃体下部-胃窦部,占42.1%,位于胃窦占26.3%,胃体部占26.3%。胃镜下病理检查确诊率为65.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均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内镜下多块取检、深部取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有助于胃MALT淋巴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 淋巴瘤 胃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23例分析
5
作者 段秀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771-772,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淋巴瘤/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洛赛克联合内镜高频电治疗巨大胃石2例
6
作者 赵永辉 黄玲 +1 位作者 杨海发 王春燕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586-586,共1页
直径>6cm的胃石治疗较为困难,内镜下钳夹碎石,同时注入50g·L^-1碳酸氢钠,少数需3~4次才能治愈。我们采用口服洛赛克联合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巨大胃石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胃石 高频电治疗 巨大 洛赛克 联合 内镜下 治愈 困难 才能 效果
下载PDF
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对胃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段秀芳 曹俞荣 翟惠萍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12-1713,共2页
目的胃腔充盈下,比较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对胃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88例确诊为胃良性病变患者分别实施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胃镜检查,间隔时间2-7d。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与胃良性病变诊断的复合情况。结果胃... 目的胃腔充盈下,比较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对胃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88例确诊为胃良性病变患者分别实施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胃镜检查,间隔时间2-7d。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与胃良性病变诊断的复合情况。结果胃腔充盈状态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对胃良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与胃镜检查相仿(90.9%vs.94.3%)(P>0.05);前者对胃绒毛管状腺瘤的诊断符合比例高于后者(P<0.05)。结论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对胃良性病变诊断准确性与胃镜检查相仿;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能更客观地反映病变部位的灌注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超声造影 胃镜 胃良性病变
原文传递
内镜下诊断食管多原发癌29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段秀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8期1365-1365,共1页
食管多原发癌是指食管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癌灶.又称食管多发癌,在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5年9月问经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共检出食管癌1450例,其中食管多原发癌29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食管多原发癌 内镜下诊断 临床分析 病理学检查 多发癌 同部位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