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瘢痕组织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后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文生 徐银兰 +4 位作者 武延朋 王瞾华 裴敬仲 钟秋 万双秀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比较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瘢痕组织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大面积烧伤后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移植修复方案将患者分为脱细胞异体真... 目的比较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瘢痕组织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大面积烧伤后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移植修复方案将患者分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组(A组,n=12)和自体瘢痕组织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组(B组,n=14)。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收缩率,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创面修复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心理状态。结果2组患者术后6个月创面愈合率、创面收缩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6个月,B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A组(P<0.05),2组患者创面收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创面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P<0.05);2组患者创面色泽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创面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色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术前;且B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复合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1.0±2.1)%和(96.0±2.4)%;2组患者复合移植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瘢痕组织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案修复大面积烧伤后畸形,整体修复效果好,创面愈合率高,患者心理负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自体瘢痕组织 自体刃厚皮 脱细胞异体真皮
下载PDF
自体焦痂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微粒皮肤移植术治疗皮肤烧伤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生 徐银兰 +3 位作者 杨文元 裴敬仲 卢文宵 李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比较自体焦痂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微粒皮肤移植术治疗皮肤烧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皮肤烧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异种脱细胞真皮微粒皮肤移植术,观察组... 目的比较自体焦痂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微粒皮肤移植术治疗皮肤烧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皮肤烧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异种脱细胞真皮微粒皮肤移植术,观察组患者行自体焦痂微粒皮肤移植术,观察2组患者覆盖物外观变化、微粒皮肤存活情况及术后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残留创面分别为(21.3±4.3)%和(34.8±3.4)%,观察组患者残留创面显著小于对照组(t=8.53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66.3±13.1)d和(53.7±15.3)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2.19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9.7±23.2)%和(70.3±21.4)%,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15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3.1±5.7和17.8±5.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274,P<0.05)。结论自体焦痂微粒皮肤移植术治疗皮肤烧伤创面愈合率较高,外观较好,其疗效优于异种脱细胞真皮微粒皮肤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焦痂 异种脱细胞真皮 皮肤烧伤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角蛋白19阳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培东 刘艳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只。制备烧伤模型采用水蒸气烫伤法,病理切片提示均为深Ⅱ度烧伤。造模2 h后研究组应用rh EG...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只。制备烧伤模型采用水蒸气烫伤法,病理切片提示均为深Ⅱ度烧伤。造模2 h后研究组应用rh EGF凝胶,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均治疗28 d。面积计算法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法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创面组织K19阳性细胞率,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研究组大鼠第4、7、11、15天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大鼠第1、15、21、28天创面组织K19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4、7、11天研究组大鼠创面组织K19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大鼠第21天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大鼠第7、14天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实验结果提示,rh EGF通过促进k19阳性表达,增强创面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显著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深Ⅱ度烧伤 RHEGF K19 表皮干细胞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自体微粒皮联合大张异种猪皮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曌华 赵培东 +4 位作者 卢文霄 张永 杨文元 裴敬仲 武延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自体微粒皮联合大张新鲜异种猪皮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7例),患者伤后3~7d,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自体微粒皮联合大张新鲜异种猪皮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7例),患者伤后3~7d,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治疗组采用自体微粒皮+大张异种猪皮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微粒皮+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记录两组微粒皮扩展比、白蛋白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植皮区感染面积百分比、微粒皮成活率及换药次数。结果:两组微粒皮扩展比、白蛋白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植皮区感染面积百分比少于对照组,微粒皮成活率及换药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张异种皮可有效提高微粒皮移植后的成活率,对微粒皮扩展比例没有明确的不良影响,是临床植皮时的一种不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自体微粒皮 移植修复 异种猪皮 脱细胞异体真皮 成活率 拓展比
下载PDF
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曌华 赵培东 +1 位作者 卢文霄 张永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及其耐药情况,为其抗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烧伤科住院患者5 028例,进行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并分析比较性别、年龄、不同临床标本检出MDRO的构成及耐药情况。结...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及其耐药情况,为其抗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烧伤科住院患者5 028例,进行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并分析比较性别、年龄、不同临床标本检出MDRO的构成及耐药情况。结果 5 028例烧伤患者中有594例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756株,其中MDRO 276株,检出率为36.51%。MDRO中检出前三位细菌分别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4.35%),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21.74%)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84%)。产ESBLs大肠埃希菌更容易在高龄患者(χ~2=27.260,P<0.01)、痰液标本(χ~2=48.250,P<0.01)中被检出;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在性别、年龄、不同标本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更容易在女性(χ~2=13.860,P<0.01)、高龄(χ~2=24.760,P<0.01)、痰液标本(χ~2=36.020,P<0.01)中被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复合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性较高(均>9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均>70%)。结论烧伤患者感染MDRO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变形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率相对较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产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临床分布特征 抗菌药物 耐药率
原文传递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和邮票植皮术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 王曌华 武延朋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9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和邮票植皮术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42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每组21例。A组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B组采用邮票植皮术。... 目的比较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和邮票植皮术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42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每组21例。A组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B组采用邮票植皮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瘢痕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95.24%,20/21)与B组(71.43%,15/2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瘢痕发生情况优于B组(P<0.05)。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组温哥华瘢痕量表、患者瘢痕评价量表评分低于B组(t=3.89、5.56、22.33、2.95、7.48、8.48,P均<0.05),A组MBI评分高于B组(t=5.93、4.61、4.39,P均<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76%,1/21)与B组(14.28%,3/2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和邮票植皮术在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中均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可改善瘢痕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 邮票植皮术 瘢痕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